萊蕪區,舊名萊城區,是中國山東省濟南市所轄的一個市轄區。北以齊長城與章丘區臨靠,南接鋼城區和新泰市,西連泰安市岱嶽區,東靠淄博市博山區和沂源縣。2019年之前曾是萊蕪市的主城區,名為萊城區。2019年撤銷萊蕪市,將其下屬的萊城區以及鋼城區兩區併入北邊的濟南市。
萊蕪區位於汶河兩岸,是古老的大汶口文化發源地之一,是嬴姓發源地。古有嬴國,古城址在今羊裏鎮城子縣村一帶。商代,牟子國建立,都城在今鋼城區辛莊鎮趙家泉村。境內因古代有嬴國和牟子國,因此有「嬴牟故國」之稱,區人民政府駐文化北路001號[2]。
政治
地理
萊蕪區屬典型的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冷夏熱,四季分明,陽光充足,空氣濕潤,氣候溫和,常年年平均氣溫13.5℃,全年光照時數平均為2443.8小時,光照率55%。[11]
萊蕪區氣候數據 | ||||||||||||||||||||||||||||||||||||||||||||||||||||||||||||||||||||||||||||||||||||||||||||||||||||||||||||||||||||||||||||
---|---|---|---|---|---|---|---|---|---|---|---|---|---|---|---|---|---|---|---|---|---|---|---|---|---|---|---|---|---|---|---|---|---|---|---|---|---|---|---|---|---|---|---|---|---|---|---|---|---|---|---|---|---|---|---|---|---|---|---|---|---|---|---|---|---|---|---|---|---|---|---|---|---|---|---|---|---|---|---|---|---|---|---|---|---|---|---|---|---|---|---|---|---|---|---|---|---|---|---|---|---|---|---|---|---|---|---|---|---|---|---|---|---|---|---|---|---|---|---|---|---|---|---|---|
|
萊蕪區地處魯中泰沂山區,地質構造受魯中緯向構造及魯西旋卷構造控制。緯向構造體系中,東西斷裂和魯中旋卷構造控制萊蕪盆地的形式。構造形跡以斷裂為主,褶皺次之,至今保留完好。地勢南緩北陡,由東向西傾斜,北、東、南三面環山,中西部是低緩起伏的平原,呈半圓形盆地狀,有大小山峰2000餘座。地表中山區居多,占總面積的79%,平原占21%。北部為泰山余脈,近東西走向;南部為徂徠山余脈,與泰山余脈大體平行。位於萊蕪區與新泰市交界的蓮花山主峰海拔994米,為區內最高點;牛泉鎮小莊村村西海拔148米,為區內最低點。[11]
萊蕪區內有大小河流350餘條(主要河流18條),均屬汶河與淄河水系,汶河水系主要幹流是牟汶河,最大支流是嬴汶河,主要河床一般寬500米;嬴汶河區內長50餘公里,流域面積700多平方公里,河寬一般300米;牟汶河、嬴汶河兩大支流向西匯入大汶河;和莊河屬淄河水系,境內長12公里,流域面積100餘平方公里,河寬一般100至200米,自西向東流入淄博市。[11]境內有水庫130餘座,年平均徑流量5.02億立方米。[4]
歷史
春秋時期,為牟國、齊國嬴邑、平州(漢為梁父)邑地。牟國屬於魯國的附庸國,故址在今鋼城區辛莊鎮趙家泉村。嬴邑屬於齊國,故址在今萊蕪區羊里鎮城子縣村。平州邑應在萊蕪區西部,遺址大約在嘶馬河、封邱一帶。
秦朝,置嬴縣(治所在今萊蕪區羊里鎮城子縣村),屬濟北郡。西漢增置牟縣(治所在今鋼城區辛莊鎮趙家泉村),又於牟縣以北置萊蕪縣,因治所設在淄水流域的萊蕪谷,故名萊蕪,故址在今淄博市淄川區城子莊村。嬴、牟、萊蕪三縣同屬泰山郡。東漢、三國、魏晉沿襲未變。
隋唐以後,相繼無牟、嬴、平州建置,代之以萊蕪。武則天長安四年(704 年),縣城遷至今萊蕪區南文字村。金大定十二年(1172 年),縣治由南文字村遷至今萊蕪區鳳城街道西關街附近。
1949年,萊蕪縣委縣政府駐地在今萊蕪區口鎮。
1953年秋,萊蕪縣委縣政府由口鎮遷至今萊蕪區鳳城街道鳳城西大街,相繼隸屬泰安專署、濟南市、泰安地區行政公署。
人口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萊蕪區常住人口969632人。
交通
萊蕪區位於山東省中部地區,區內擁有比較完善的交通網絡,擁有 萊泰高速公路、 京滬高速公路、 青蘭高速公路、 濱萊高速公路以及 205國道和 341國道;辛泰鐵路、磁萊鐵路、濟萊高鐵(在建)等重要交通通道。[3]通過複雜的省道系統,可直達山東省各大城市。[4]萊蕪區內部交通發達,與濟南市另一市轄區鋼城區和山東大型鋼鐵企業萊鋼集團有國道205(鳳凰路—匯源大街—永興路)相連。轄區內在建的濟萊鐵路是山東省「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和「濟萊協作區」戰略配套的重大基礎設施。[14]
截至2018年7月,萊蕪區內僅有一座客運火車站萊蕪東站,僅有一對客運列車7053/4次列車,鐵路出行較為不便。已經於2014年開工建設的瓦日鐵路是萊蕪區內一條規劃有客運功能的線路,該線路中萊蕪站正在建設中,但客運開通計劃未知。於2017年12月29日開工建設的濟萊高速鐵路是萊蕪區內首條完全客運線路,在萊蕪區境有雪野站、萊蕪北站正在建設中[14],其中萊蕪東站位於萊蕪區大橋北路,瓦日萊蕪站位於萊蕪區口鎮南,雪野站位於萊蕪區所轄的雪野旅遊區內,萊蕪北站位於萊蕪區所轄的高新區內。
1971年6月1日通車的7053/4次列車是萊蕪區內首條運營的客運鐵路線路。它承擔着沿途眾多村莊的日常出行任務,且價格低廉,被成為「莊戶列車」。[15]
萊蕪區境內有 萊泰高速公路、 京滬高速公路、 青蘭高速公路、 濱萊高速公路以及 205國道和 341國道等公路。
萊蕪長途汽車總站位於萊蕪高新區內[17],汽車總站設有26個發車位,擁有經營線路100餘條,高檔客車80%以上,日發班次800個,日均發送旅客1.5萬人,高峰時節發送旅客3萬人次。[3]
萊蕪區內目前沒有航空機場,航空出行主要依靠同市距離萊蕪區政府駐地約80千米的濟南遙牆國際機場。萊蕪區內有機場公交可直達濟南遙牆機場。
2014年4月,位於雪野旅遊區雪野鎮的萊蕪雪野通用機場獲得批覆,成為萊蕪區首個獲得批覆的通用航空機場,也是萊蕪區內唯一一處民用航空機場。該機場是《山東省民航業中長期規劃》中重點建設的通用機場,結合萊蕪雪野通用產業園將充分發揮航空競賽表演、體育文化等功能,進一步開展相關航空器的生產製造業務。[18][19]
自然資源
區內已探明的礦種有鐵、煤、銅、鋁、鈷、金、石灰石、花崗石、大理石、燕子石、石英和陶土等,其中鐵礦石儲量在全國占重要地位;萊蕪區又是全國地方煤礦重點產煤縣(市、區)之一;花崗石、大理石儲量達20億立方米,其中「萊蕪黑」板材被譽為世界珍品。[3]
野生動物中獸類有黃鼬、狐狸、獾、狼等;鳥類有山雞、黃鸝、鵪鶉、鷹等;兩棲類有蛇、蟾蜍、 壁虎、鱉等;魚類有鯉魚、鯰魚、馬口魚等;昆蟲類有118種。野生植物中喬木、灌木類有銀杏、枸杞、迎春柳、赤梨子等;雜草類有金針、薺菜、苦菜、黃草、紅百合等。土特產品主要有生薑、花椒、大蒜、雞腿蔥等。黑紅山楂、牛心柿、板栗、核桃也獨具特色。[3]
教育
萊蕪區內官辦教育最早可追溯至宋代[20][21]。宋代萊蕪有科舉中仕和官辦學校的記載,據明代《嘉靖萊蕪縣誌》記載:
“ | 學,宋崇寧間 (1102 年 - 1106 年) 建,金大定十年 (1170 年)、元世祖至元十七年 (1357 年) 俱重修。 | ” |
——《嘉靖萊蕪縣誌》 |
而在宋代前未發現境內有官學,史料也未記載從境內學校培養的人才。自明代修建書院,明代萊蕪縣知縣傅國璧興辦了垂楊書院 (今位於萊蕪區口鎮垂楊村)。[21]清代前期,時萊蕪知縣葉方恆創建正率書院,《續修萊蕪縣誌》載:
“ | 正率書院於城西,作講語十則以訓民,月試諸生六藝。 | ” |
——《續修萊蕪縣誌》 |
清道光三年(1823),萊蕪知縣紀淦在城東門(今萊蕪區西關街東北)創建汶源書院,至1903年改為高等小學堂,共培養出7位進士。[20]在萊蕪高新區鳳凰路漢江公園復建汶源書院,成為國學教育中心。
萊蕪區境內現有山東財經大學(萊蕪校區)、山東財經大學燕山學院和萊蕪職業技術學院,三者都位於萊蕪高新區山財大街。
旅遊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