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源自英國的計量單位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英制單位,也稱為帝國單位制(英語:Imperial units)是源自英國的一種計量單位制。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4年9月13日) |
在中文語境中,英制量度單位為了與公制或中國傳統單位區別,多在單位前加一「英」字,或冠以口字旁稱之,如:英里(英哩)、英尺(英呎)、英寸(英吋),或簡稱哩、呎、吋。另見計量用漢字。
由於十進制的公制單位使用方便,多為各國採行,所以英國自1965年起立例轉換成國際單位制[1],並於1995年完成了單位制的轉換(陸路交通仍以英里作為單位)。但國際上許多個別領域,仍沿用英制:例如電視機、電腦顯示器、手機螢幕大小以英吋表示;在槍械上,英寸、碼、格令等單位依然是主要度量衡。而航空管制上,飛行高度、跑道長度等,也允許以英呎為單位[2]。此外,一度被美國英制影響的宇宙航天領域因為曾發生度量衡轉換的事故(火星氣候探測者號),現在的太空船又回到使用公制計算。美國等國雖然名義上繼續沿用英制度量衡,但美國稱為美式英制,與英國所使用的單位已經有所不同。
英制單位來自羅馬帝國的度量衡單位,所以跟羅馬帝國的單位一樣,都以當時的農業生產作為單位的基準。例如:
如今的英美制單位實際上是一種必須與國際單位制掛鉤的單位制。脫離了國際單位制,英美制無法精確定義。
大多數英制單位與現在應用於美國的美制單位(又稱「美式英制單位」)的名稱相同,但是具體的定義不同,甚至有些是迥異的。在英國,一些英制仍舊保留(如路標的「英里」),但使用國際單位制用於食品銷售、日常量測等已日趨普遍。古老英制的參考紀錄在如今能夠得以保留。
1959年後,美式英制中的英寸(inch)和英制中的英寸在科學應用和商業用途中統一為25.4公釐(mm),但美式保留了有稍微不同的測量中使用的「測量英寸」。
以上的換算,兩種單位制是相同的,但其中的中間單位如:鏈(chain)和浪(furlong)在英國使用較多。
如今的英式加侖(gallon,4.55升)和英式蒲式耳(bushel,36.4升)分別比美式加侖(3.79升)和美式蒲式耳(35.2升)大20%和3%。1英式加侖定義為華氏62度下10磅重的水的體積,1英式蒲式耳為8英式加侖。
英制加侖分為160液盎司(fluid ounces),1英制液盎司約為28.4毫升;而美制加侖分為128液盎司,1美制液盎司約為29.6毫升。
英式藥劑單位:
請注意英噸(長噸long ton)是2240磅,較美噸(短噸short ton)是2000磅(907千克)更接近於國際單位制的公噸。
美國使用的乃是美式英制單位,跟傳統的英制單位有異。美式車輛的儀錶板上,會同時出現英哩(mph)和公里(km/h)兩種時速單位,在跨境行駛時,於美國採用英制,並在加拿大、墨西哥採用公制;另外在美國職棒中,投手的投球時速是採用英制單位,而國際棒總、日本職棒、韓國職棒、中華職棒的投手投球速度則採用公制單位。
湯瑪斯·傑佛遜曾寫信給法國友人詢問詳情,法國派 Joseph Dombey 攜帶了一個法國正在制定的千克樣品。然而 Dombey 乘的船被風暴吹到加勒比海,客死異鄉,沒能抵達美國。[3][4][5]
在香港,度量衡條例容許英制、司馬制和公制並行,因此部份英制和市制單位仍廣泛使用,部份是英治時期留下的習慣,部份受產品及行規影響。
在馬來西亞,有幾個單位仍被廣泛使用:房屋土地買賣仍使用「平方呎」交易,「吋」依然為日常生活中唯一用來量腰圍的單位,建材以「呎吋」做買賣,中年人多用「呎吋」表達身高,較大的土地面積多數用「依格」(acre 英畝)來表達。「加侖」偶爾也會見於報紙有關水壩儲水量之類的報導。其他單位已經很少使用。
啤酒仍以「品脫」為單位。
地址中偶爾會用Batu表示某段路的英里距離,例如Batu 5 Jalan Ipoh指距離怡保路起始五英里處[6]。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