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世界(英語:Free World),又稱為民主自由國家,包括美國、中華民國、韓國、日本、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其他歐盟成員國家、北約成員國家、澳洲、紐西蘭等國,由美國領導[1]。自由世界這一名詞從1945年開始使用,代表了西方世界和結盟國家,也更廣泛的代表所有反共國家[2]。其範圍遍佈亞洲、美洲、歐洲和大洋洲[3]。
歷史
最早將「自由世界」一詞用說出的是弗蘭克·卡普拉(Frank Capra)的二戰宣傳電影《我們為何而戰》。在該電影系列的第一部《戰鬥前奏曲》中,「自由世界」被描繪成一個白色星球,與被稱為「奴隸世界」的黑色星球形成鮮明對比,影片將自由世界的建築被描繪為以美國和西歐為主的風格;而奴隸世界的建築則被描繪為歌德式風格、古羅馬風格以及東洋風格的混合體,以暗示納粹德國、法西斯意大利和大日本帝國這三國。
在美國正式參加二戰後,「自由世界」就專指與軸心國作戰之國家[4][5],因為同盟國陣營視自己是反法西斯陣營的中堅力量,認為軸心國所統治的國家們全部受到法西斯主義壓迫,故要讓被軸心國統治的國家獲得「自由獨立」。
二戰結束後,該詞的定義就發生變化,開始只指代美國及其盟國,不再包括同為反軸心國盟友的蘇聯。到了冷戰時代,「自由世界」的概念包括全體資本主義國家中民主制度最為成熟的那批,尤其以反共國家為多。在最嚴格的定義中,只有北約、歐盟和五眼聯盟才算是自由世界國家,因為它們全部具備代議民主、言論自由、新聞自由、示威及結社等自由以及領先地球大多數國家的國民幸福度,從而被歸類為「自由世界」[6]。
在冷戰期間,許多對美國和蘇聯都不結盟的第三世界國家、中立國家們也可被稱為「自由世界」。另一方面,以蘇聯為首的共產國家則認為「美國宣稱的自由世界是非法的」,認為這只是資本主義國家對自己的自詡。一些不是共產主義,但依然不同意美國的外交政策,或者有極端反美情緒的國家,也會把「自由世界」當做負面的形容詞使用。
雖然冷戰以美國的勝利、蘇聯的解體為結束,但「自由世界」一詞依然在全球反恐戰爭期間使用[7]。美國民主黨的保守派政治學家——塞繆爾·P·亨廷頓(Samuel P. Huntington)說:這個詞已經被「國際社會的概念」所取代,變得沒有那麼具備攻擊性,自稱「自由」並不是說其它國家的團體就一定是「封閉獨裁的」;而同時,美國和西方國家也不應該被「自由」這個詞所限制,做出符合人權和普世價值觀的行動才應該是外交的第一考量[8]。
2010年代後期,隨著中美關係在意識形態及制度上的對立日深,「自由世界」一詞再度逐漸盛行[9][10],2020年7月23日,美國國務卿邁克·蓬佩奧在前總統尼克松的紀念圖書館發表《共產中國與自由世界的未來》演說,指責中國造成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擴散並實施暴政威脅美國和世界各國的經濟、自由、國家安全和民主,呼籲改變中共威脅自由世界的行為[11][12]。蓬佩奧亦批評「習近平總書記是一個破產的極權主義意識形態的真正信仰者」(英語: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is a true believer in a bankrupt totalitarian ideology),呼籲中國人民改變中共[13]。此次蓬佩奧的演講被BBC視為開啟第二次冷戰的新鐵幕演講[14]。
參見
註釋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