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外交机构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美利堅合眾國駐上海總領事館(英語:Consulate General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in Shanghai)始建於1844年,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建交後於1980年重新開館,現位於上海市徐匯區淮海中路1469號。領區範圍包括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
美國駐上海總領事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美中兩國建交初期,它是遠東地區歷史最悠久的美國外交和領事機構之一,也是美國在華設立的第二座外交機構,僅次於廣州領事館。[1]
上海第一個美國領事機構的成立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中期,早在1844年美國與中國清政府簽訂了《和平、友好、貿易條約》。在沒有官方任命領事的情況下,一家波士頓貿易公司駐滬辦事處的美國商人吳利國(Henry Wolcott,吳利國)在其外灘附近的辦公室頂上升起了星條旗,遂成為第一任美國駐上海代領事。
1854年,面對着美國在上海與日俱增的貿易和利益,美國政府任命馬輝(Robert Murphy)為首任官方美國駐上海領事。他的辦公室坐落在蘇州河北岸的黃浦路36號,那個地區很快就成為了美租界的中心區域。隨着上海與西方的聯繫日趨緊密,美領館也隨之發展[1]。
1861年,林肯總統任命熙華德為美國駐上海領事,兩年後將其提升為總領事。熙華德在任的15年間,美租界有所擴大,並與其他外國租界合併,形成了國際租界。到了20世紀初,超過1,500名美國人定居上海。美國社區在上海成立公司、開設醫院、學校和教育交流機構,進而推動了上海的經濟發展和生活進步。1916年,為了滿足員工人數的迅猛增長和工作範圍日益擴大的需求,美領館遷至黃浦路13-14號的新樓之中。價值35.5萬美元的新樓是當時全球價格最高的美國使領館建築。到了20世紀30年代,美領館擁有10名來自美國國務院的官員,一名來自商務部的貿易專員,一名來自農業部的專員,一個美國駐華法庭、監獄、碼頭、郵局以及來訪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的閱兵場[1]。
在二戰之前,上海曾經是世界第7大城市,也一度是亞洲的金融和商貿中心。然而,1932年日本襲擊上海的閘北區,致使多年來上海和西方的貿易交往陷於混亂之中。1933年的事態發展使美國駐上海總領事館80年來第一次離開了美租界,遷至蘇州河南岸。最初坐落在江西路248-250號的Kalee酒店舊址,1936年又遷至江西路和福州路西南拐角的開發大樓之中。而1941年12月,日軍攻入上海迫使美領館在戰爭期間閉館[1]。
1945年9月5日,日軍投降後不到1個月,美領館即在外灘28號的格林郵船大樓舊址重新開館,該大樓是戰爭期間德國領館的所在地。戰後的上海與戰前迥然不同,外國租界均已被廢除,而整個國家不久就陷入了內戰。
1949年5月2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挺進上海。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並不承認領館官員的外交地位,1950年4月25日,總領事馬康衛降下美國國旗,並關閉領館。直到幾十年後,美中兩國才恢復正式外交關係,美領館才重新開館[1]。
1972年,隨着《上海公報》的簽署,上海成為美中關係正常化的象徵。1980年4月28日,幾乎恰好在閉館30年之後,美領館於其現址:淮海中路1469號重新開館,一位舊時領館的中方員工將一面美國國旗交給當時的總領事唐納德·安德遜(Donald Anderson),這正是30年前上任總領事降下的那面國旗。此後這面國旗懸掛在領館接待室中,成為新舊領館歷史紐帶的象徵[1]。
現在的領館大樓始建於1921年,主樓是一幢法國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的小洋樓。在美領館遷入之前,該建築幾易其主。最初是當時亞洲最大的英國貿易公司怡和洋行公司。在二戰期間,一位日本商人攜其家屬入住,隨後又成為瑞士總領事的家宅。在1946年,紡織業巨賈的後裔榮鴻元購置該處地產,但是不久後即離開上海。隨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這一建築歸婦聯使用,在文革時期一度是「政治教育」中心,其後又成為政府迎賓館,直到美領館簽訂合約,成為小洋樓的新主人。領館現址占地面積3英畝,包括若干外圍建築,一片橘林,園林假山和一個鯉魚池。1997年和2003-2005年,領館進行過兩次大規模的內外整修,以保存建築美感,提升建築效用[1]。
美國駐上海總領事館本館的簽證業務於2003年4月10日後停止辦理。2003年4月17日,美國駐上海總領事館領事處搬遷至梅龍鎮廣場,辦理簽證業務和美國公民服務[2]。
1949年7月6日,上海市百萬軍民舉行慶祝上海解放、紀念「七七」抗戰大遊行。當天下午16時許,美國駐上海副領事威廉姆·歐立夫(William M. Olive)駕駛一輛03-6235號小轎車駛至溧陽路東長治路口時,沖入遊行隊伍。值勤民警即上前阻攔後,歐立夫繼續踩動油門欲強行通過。民警隨把歐立夫帶至提籃橋公安分局訊問。歐立夫到了分局值班室後不配合調查,掀翻辦公桌、砸毀辦公用具,對阻止其的幹警拳打腳踢。分局向上海市公安局長李士英和陳毅市長報告後拘捕了歐立夫。[3]歐立夫後承認錯誤,並在公安機關要求下賠償毀壞的公私財物,並做出書面檢查,於7月9日和10日在《解放日報》刊登。」《解放日報》同時發表發了題為《警告美帝國主義者》的短評:「在人民政權下,帝國主義任何挑釁行為,均將受到應有的處罰!一切帝國主義的侵略分子,必須從中國滾出去!一切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必須從中國肅清!一切外僑必須嚴格遵守人民政府的法令!我們在此特別警告美國帝國主義者,你們必須立即放棄任何挑釁行為,否則必將自食其果。」
2011年起,美國駐上海總領事館與駐港總領事館在新浪微博上非常活躍。2012年7月12日下午,美國駐上海總領館通過其官方騰訊微博發表聲明,稱該日早間發現其新浪微博的賬號無法運行,「我們正在試圖搞清楚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狀況。我們希望可以儘快恢復我們在新浪微博的正常營運。」總領館發言人貝婉(Wylita Bell)在接受美聯社採訪時表示,依然在尋找新浪微博無法運行的原因,並希望能儘快恢復。[4][5][6][7]
2015年2月12日21時43分,一輛黑色豐田轎車(車牌號:閩EBX537)沿烏魯木齊南路自北向南行駛,突然右轉撞擊美國駐上海總領事館護欄後停車,致一名執勤武警受輕傷。肇事司機被警方接受調查。其事件肇事人名叫劉道傑,福建省三明市建寧縣人。肇事者被排除酒駕、毒駕的可能。[8]。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