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茶
茶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綠茶是茶葉的一種。經過殺青、揉捻、乾燥,大部份白毫脫落,熱水浸泡後依種類呈淡綠色至黃綠色的茶湯。




製作
綠茶依照殺青工藝的不同可分為四種:炒青茶、蒸青茶、烘青茶、曬青茶。中國大陸與台灣在綠茶製作上以炒青為主;日本製作綠茶的方式則以蒸青為主。
炒青即將茶葉鮮葉在攝氏120度左右的鐵鍋中翻炒,使其水分散失、變得綿軟,以便做形。傳統工藝為徒手翻炒,來到現代為機械翻炒。綠茶沒有焙火工序,所以可以稱為生茶[1]。
品種
中國大陸大部分名茶為綠茶,例如產於杭州西湖的龍井、蘇州洞庭山碧螺春、四川蒙頂山的蒙頂甘露、安徽黃山的黃山毛峰等。在清明之前、茶樹剛發芽時採摘的,稱為「明前茶」、「蓮心」、「銀針」;在穀雨前採摘的,為「雨前茶」,因茶葉已展開也稱為「旗槍」;在立夏前採摘的為「三春茶」,因已經有兩片葉展開也稱為「雀舌」;立夏後再採摘,葉片已變厚,為「四春茶」、「梗片」。
以青茶為主流的台灣,在新北市三峽區亦生產龍井茶及碧螺春等綠茶[2],至2010年時三峽為臺灣龍井茶唯一的產地[3]。台灣龍井茶茶樹的品種主要是以青心柑茶與青心烏龍為主,此區產出的綠茶茶湯清澈黃綠色,味道屬於清香型。台灣碧螺春是在台灣綠茶中產量最多的,產區也在新北市三峽區一帶,茶樹種類主要以青心柑仔為主,茶葉細長彎曲有點類似螺旋形,牙間有白毫所以喝起來帶有清甜香,也是台灣碧螺春被喜愛的原因。還有八川綠茶,八川綠茶相比碧螺春茶,風味是屬於更甘醇清香的,並且以茉莉花燻製,可以算是花茶的一種,是綠茶中比較特別的茶品。[4]
中國綠茶
- 西湖龍井:中國綠茶的代表,浙江省杭州西湖周邊產,古代作為貢茶。特徵是扁平狀的炒青綠茶,帶綠的葉片, 帶有翡翠色的茶色,散發著草或豆的清香,甘甜。在清明節前後(4月5日左右)以一芯一葉方式摘取的,被視為最高級品。其中又數獅子峰的獅峰龍井最為珍貴,被視為特級品。
- 黃山毛峰:安徽綠茶的代表,產於世界遺產黃山。特徵是帶黃白色毛的烘青綠茶,帶有透明黃金色的茶色,散發著栗子的氣味。以一芯二葉方式摘取的特級品被稱為「雀舌」。1955年被認定為中國十大名茶。
- 碧螺春:產於江蘇省蘇州市的東山及西山,尤以產於東山柑橘果園旁的被視為高級品。和龍井茶同為炒青綠茶,但其形狀是如捲貝般的螺旋狀,古代作為貢茶。春分到穀雨時期,以一芯一葉方式摘取的。
- 黃山綠牡丹:產於安徽省,清明節到穀雨期,用一芯一葉到一芯三葉的方式摘取葉片,再用線綁成牡丹花的形狀。加入熱水後,會如牡丹花般的優雅盛開,澀味少,持久的甘甜及清香[5]。
- 蒙頂甘露:產地位於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區蒙頂山(也稱蒙山),捲曲型綠茶的代表。茶湯似甘露,碧清回甜。
注意事項
因為綠茶里含有單寧酸,所以飲用過多濃綠茶可能會導致胃腸動力異常。[6]
缺鐵、貧血,或是生理期到來的女性不應該大量飲用綠茶。因為它會減慢身體吸收鐵質的速度。
參考文獻
延伸閲讀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