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吉布·馬哈福茲(نجيب محفوظ,IPA:[næˈɡiːb mɑħˈfuːzˤ];1911年12月11日—2006年8月30日),埃及小說家,被看作是最重要的埃及作家和阿拉伯世界最重要的知識分子之一。1988年他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1] ,他是第一名獲諾貝爾文學獎的阿拉伯語作家。獲獎理由:「他通過大量刻畫入微的作品—洞察一切的現實主義,喚起人們樹立雄心—形成了全人類所欣賞的阿拉伯語言藝術」。馬哈福茲和陶菲格·哈基姆都是當代描述存在主義主題的阿拉伯文學作家[2]。除寫作小說外,馬哈富茲還寫電影劇本。
生平
完成中等教育後,馬哈福茲於1930年進入埃及大學(現在的開羅大學)學習哲學,並於1934年畢業。1936年,在花了一年時間攻讀哲學碩士學位後,他決定停止學業,成為一名職業作家。
馬哈富茲的父親是一個官員,他在開羅的一個老城區里長大。後來他的作品中會經常描寫開羅的老城區。中學畢業後他學哲學,從1930年代開始他在埃及的教育部里工作。
業餘他寫短篇小說。1939年他發表了第一部小說。這部小說的內容是法老時期的故事。當時法魯克國王統治的埃及實際上處於半殖民地的狀況下。馬哈富茲通過回顧埃及古老輝煌文化的手段來加強當時埃及的自我感。
40年代中馬哈富茲轉向當代的、更現實的題材。在《墮落情妓》後他以「三部曲」(《宮間街》、《思宮街》、《甘露街》)成為埃及無爭議的最傑出的作家。這部三部曲使他也在全世界著名。在這三部曲中他描寫了一個埃及商人家庭三代人的命運,描寫了埃及社會在20世紀前半葉通過與西方的接觸和現代化過程所受到的變化。馬哈富茲因此獲埃及國家文學獎。
1959年的《我們街區的孩子們》使馬哈富茲感受到了另一種「著名」。在這部人類史的比喻中出現了類似亞當、摩西、耶穌和穆罕默德的人物。開始的幾章還在埃及政府的報紙上刊登過,但是保守伊斯蘭教人士進行強烈抗議後被停刊。至今為止在埃及阿拉伯語版的全文不准印刷,因為保守伊斯蘭教人士指責它褻瀆神靈。開羅美國大學出版了一個英文版,此外在黎巴嫩印刷的阿拉伯語版可以在黑市上買到。
由於馬哈富茲支持對以色列的和平過程他受到原教旨主義者和阿拉伯民族主義者的尖銳批評。伊斯蘭極端主義者認為1988年向馬哈富茲頒發諾貝爾獎是西方的挑恤。有一個極端主義的穆拉甚至在一份伊斯蘭教令中判馬哈富茲死刑。1994年伊斯蘭激進份子刺殺馬哈富茲,但當時高齡的馬哈富茲幸運地逃過一劫,此後他受嚴密保護[3]。
雖然如此馬哈富茲依然反對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支持國家與宗教的分離,支持一個世俗的、民主的社會。
馬哈富茲曾在行政部門任職直到1972年。他先後在宗教基金部、文化指導部等政府部門任職,曾任文學藝術最高理事會理事、電影局局長和文化部顧問[4]。
納吉布·馬哈福茲在1988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唯一一位獲奬的阿拉伯人。在獲獎之後,馬哈福茲提到:「諾貝爾獎頒給我之後,我人生中第一次覺得我的文學可以受到世界性的認可,阿拉伯世界也因為我而得獎,我相信國際的大門已經開啟,從今天起,有文化的人們也會考慮阿拉伯文學,我們值得這樣的認可。」[來源請求]。瑞典給馬哈福茲的信中提到「豐富而複雜的作品邀請我們重新思考生命中基礎的事物,像是時間和愛、社會和規範、知識和信仰之類的主題會在許多不同的情境中出現,並且是以發人深省,令人回味的方式,以及大膽的方式呈現。你詞句中的詩意可以跨越語言的障礙。在這個獎項中,我們認為你形成了阿拉伯的敘事藝術,而且可以適用於全人類」[5]。因為以馬哈福茲當時已77歲,不方便前往瑞典,因此他沒有參加頒獎典禮。
馬哈福茲支持穆罕默德·艾爾·沙達特在1978年和以色列建立的戴維營協議,因此許多阿拉伯國家將他的書列為禁書,後來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才有調整。馬哈福茲和許多埃及作家及知識份子一樣,也列在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者的「死亡名單」內。伊朗最高領袖魯霍拉·穆薩維·霍梅尼曾對《撒旦詩篇》的作者薩爾曼·魯西迪下達追殺令,馬哈福茲曾為魯西迪辯護,不過他也批評《撒旦詩篇》「侮辱」了伊斯蘭教。馬哈福茲相信言論自由,雖然他個人的立場不贊成魯西迪的作品,但不認為應該以伊斯蘭教令下達追殺令。在1989年霍梅尼提出追殺魯西迪及其作品出版商後,馬哈福茲將霍梅尼視為是恐怖份子[6]。之後不久,馬哈福茲和其他八十位知識份子一同發表聲明:表示「對一個作家下達追殺令,對伊斯蘭教及穆斯林的傷害比任何褻瀆都要大」[7]。
遇刺倖存
《撒旦詩篇》問世之後,有關馬哈福茲作品《我們街區的孩子們》的爭議再度出現,馬哈福茲也再次受到死亡的威脅,包括埃及穆斯林領袖奧馬爾·阿卜杜勒·拉赫曼的威脅。馬哈福茲受到政治的保護,但在1994年時,有伊斯蘭激進份子在馬哈福茲的住家外攻擊馬哈福茲,[3]
馬哈福茲活了下來,但右上肢神經有永久性損傷。在此之後他每天無法寫作超過十五分鐘,出版作品也慢慢變少,之後他也有保鏢隨身保護他。馬哈福茲後來和他的律師Nabil Mounir Habib待在開羅。馬哈福茲和Mounir大部份的時間是待在Mounir的辦公室內,一直到他過世之止[8]。
個人生活
馬哈富茲在43歲前一直單身。他晚婚的原因是他認為婚姻有諸多限制和不便,會影響他未來的文學事業[9]。「我很害怕婚姻, 特別是看到我的兄弟姊妹因為婚姻帶來的許多社交事物而忙碌,這個人去拜訪朋友,那個人邀請朋友來家裡,我覺得婚姻生活會佔用我所有的時間,生活會被拜訪及派對所淹沒,沒有自由。」[10]
1954年,他娶了埃及女子阿緹亞(Atiyyatallah Ibrahim)為妻[11]。後來他倆有了兩個女兒——法蒂瑪(Fatima)和烏姆(Umm Kalthum)[12]。他們一開始住在開羅Agouza區的船屋中,在尼羅河的西岸,後來搬到同一地區河邊的公寓中。馬哈福避免在公眾下的曝光,尤其是對於他私人生活的詢問[12]。
許多美國的評論家讚賞馬哈福茲:
「馬哈福茲的作品中,可以看到生動的小巷、房屋、宮殿、清真寺以及其中居住的人,就像狄更斯所描述的倫敦街道一樣」 —新聞週刊[12]
「在納吉布·馬哈福茲的作品中,有普遍的隱喻感,是文學家用小說直接及明確的說出他國家的狀況。他的作品中充滿了對埃及以及對人民的愛,但同時也是絕對誠實及無情的。」 —華盛頓郵報[12]
「馬哈福茲的作品是細膩且抒情的,諾貝爾奬認可他的小說對全世界的影響。」 —洛杉磯時報[12]
凱恩非洲文學獎是非洲在2000年起,每年頒發的文學獎項,納吉布·馬哈福茲曾經擔任其評審。
作品
以下作品都是小說,大抵照時間先後順序排列。
- 《瘋語》(همس الجنون):1938年發表,是短篇小說集。
- 《命運的嘲弄》(عبث الأقدار):1939年發表
- 《拉多比斯》(رادوبيس):1943年發表
- 《底比斯之戰》(كفاح طيبة):1944年發表
《命運的嘲弄》、《拉多比斯》、《底比斯之戰》—這三部是歷史小說。
- 《新開羅》(القاهرة الجديدة):1945年發表
- 《哈努赫利利》(خان الخليلي):1945年發表
- 《米達格胡同》(زقاق المدق):1947年發表
- 《海市蜃樓》(中文維基百科內文作「墮落情妓」。)(السراب):1948年發表
- 《始與末》(بداية ونهاية):1950年發表
- 《宮間街》(بين القصرين):1956年發表
- 《思宮街》(قصر الشوق):1956年發表
- 《甘露街》(السكرية):1956年發表
《宮間街》、《思宮街》與《甘露街》是馬哈福茲著名的小說,組成「開羅三部曲」。
- 《我們巷裡的孩子(中文維基百科內文作「我們街區的孩子們」。)(أولاد حارتنا):1959年發表
- 《小偷與狗》(اللص والكلاب):1961年發表
- 《鵪鶉與秋天》(السمان والخريف):1962年發表
- 《里路》
- 《乞丐》
- 《傘下》
- 《卡爾納克咖啡館》
- 《尊敬的閣下》
- 《平民史詩》
作品的中譯
- 徐正祥等人/編譯,田寶岱/主編,《馬富茲短篇小說選》,台北市:阿拉伯文協,1989年。
- 關偁/譯,廖炳惠/導讀,《街魂》,台北市:桂冠1990年。
- 孟凱等人/譯,《命運的嘲弄;拉杜比絲 底比斯之戰》,上海市:上海譯文,1998年。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