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中國第一次出現大一統帝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秦滅六國之戰,指中國戰國末期七大諸侯國之一的秦國進行消滅山東六國、完成中國統一的戰爭。從前236年攻打趙國到前221年滅齊國結束,共計15年的時間,先後消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結束中國自春秋以來長達500多年的諸侯割據紛爭的局面[1][2],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君主中央集權國家,即秦朝。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為左庶長,開始變法。主要內容為:第一,「令民為什伍」,實行連坐法;第二,重農抑商,獎勵耕織;第三獎勵軍功,按功受爵,貴族無軍功不再受爵;第四,「燔詩書而明法令」[3]。
前350年商鞅又進行第二次變法,統一秦國的度量衡;廢分封,行縣制;「為田開阡陌封疆」,廢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確立土地私有制度。商鞅變法後,秦國逐步強盛起來,為秦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
戰國時代,法家的依法治國,墨家的兼愛非攻,儒家的仁政王道,道家的無為而治,兵家的攻心為上,都反映諸侯崇尚國家富強,秦國利用「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4]」,自商鞅變法以來由於社會改革比較徹底,建立中央集權的國家政權,新興地主的力量比較強大,經濟發展迅速,軍隊裝備精良,戰鬥力強。到秦王政執政時,關東六國先後衰敗下去,韓、燕皆從未稱霸,魏只於戰國前期強盛,楚國於前301年的垂沙之戰後衰敗,齊國於前284年的濟西之戰後衰敗,趙國於前260年的長平之戰後衰敗,唯獨秦國雖然在函谷關之戰、邯鄲之戰、河外之戰等戰役中戰敗,但勝多負少,越戰越強[5] 。
當秦王政剛即位的時候,李斯就在向秦王政的上書中指出:秦國已具備統一天下的條件,六國實際上已降到秦之郡縣的地位。這說明由秦國統一中國,已經是水到渠成[5]。
前238年秦王政剷除丞相呂不韋和長信侯嫪毐集團,開始親政。秦王政在李斯、尉繚等人的協助下制定「滅諸侯,成帝業,為天下一統」的策略。具體的措施是:籠絡燕齊,穩住魏楚,消滅韓趙;遠交近攻,逐個擊破。
按消滅先後分述史載如下:
前230年,秦王政派內史騰率十萬大軍突然南下渡過黃河,攻破韓國首都鄭(今河南新鄭),韓王安投降,韓國滅亡。秦國遂在韓地設置潁川郡,建郡治於陽翟(今河南禹州)[6] 。
前225年,秦國將領王翦之子王賁率兵出關中,攻占楚國北部的十幾座城,保障攻魏秦軍側翼安全後,旋即回軍北上突襲並圍困住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魏軍依託大梁的城防工事死守,秦軍強攻毫無奏效,於是引黃河水灌入城內。三個月後,大梁城被水浸壞,魏王假投降,魏國滅亡[7]。秦在魏國地區設立碭郡。
秦國長期以來對齊國的籠絡是很成功的,秦國重金收買齊丞相后勝,使齊國既不合縱抗秦,也不加強戰備。齊王建聽信後勝的主張。齊王建在位四十多年,「事秦謹」,不修戰備。直到秦國滅五國後,齊王才頓感秦國的威脅,慌忙將軍隊集結到西部邊境[10],準備抵禦秦軍的進攻[9]。前221年,秦王以齊拒絕與秦通使為由,命王賁率領秦軍伐齊,秦軍避開齊軍西部主力,由燕地南下直奔齊都臨淄(今山東淄博北)。臨淄民眾面對秦軍突然來攻,措手不及,不敢抵抗。齊王不戰而降,齊國滅亡[9]。秦在齊地設置齊郡和琅邪郡。
秦在統一過程中,派遣數十萬內地人民到南方去戍守,把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工具帶到南方,促進當地的開發,同時還修通道路,特別是修鑿靈渠,使長江水系同珠江水系連結起來,對中原地區同南方、西南的經濟文化交流起了重要的作用[11]。
經過對匈奴、百越的戰爭後,秦的疆域空前遼闊,東達大海,西至臨洮,「南至北向戶,北據河為塞,並陰山至遼東」,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國家。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