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禰衡(173年—198年),字正平,三國時平原郡般縣(今山東德州臨邑縣)人,東漢末年文學家。頗有才氣,但性情狷狹、頗為驕狂、不能容物。與孔融交好,被孔融推薦去投效曹操。後因羞辱曹操,被曹操遣送去劉表處。後又因對劉表口出惡言,被劉表遣送到黃祖處。黃祖性情急躁,加之禰衡在宴席上言行失態,遂將禰衡絞殺。
建安元年(196年),禰衡北遊到許都。當時許都初建,正是天下名士顯貴雲集之處。祢衡也寫了一封名刺帶在身上,但直至字跡都磨掉了也未投奔任何人。有人問他:「為何不結交陳長文(陳群)、司馬伯達(司馬朗)呢?」禰衡說:「怎麼要使我去結交這些殺豬賣酒的小兒!」那人再問:「覺得曹公(曹操),荀令君(荀彧),趙蕩寇(趙融[註1])怎樣?」禰衡仇視曹操,亦怕曹操手下相害而不評論,見荀彧儀表堂堂,趙融大腹便便,就說:「文若可借他的臉給人弔喪(弔喪一般派有姿貌的人去,意為荀彧虛有其表),稚長可讓他管理廚房膳食(諷刺趙融愛吃肉)。」又說:「荀彧只是比其他人好,跟真正有才學的人相比根本沒什麼。」這種粗俗無禮的作風使得眾人都不喜歡他。[參1][註2]
禰衡唯獨與孔融和楊修交好,常常稱:「除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外,別無人物[註3]」孔融也欣賞其才華,與小自己20歲的祢衡結為忘年之交,互相稱對方為「仲尼不死」、「顏淵復生」[註4]。建安元年(196年),孔融作《薦禰衡表》向漢獻帝劉協推介他。[參1]
孔融幾次向曹操推介祢衡,曹操很想見他。禰衡因鄙視曹操而藉口有狂疾不見,並對曹操口出狂言。曹操對此頗為不悅,礙於其才名浮世不加殺害,於是任其為鼓史(掌鼓的官吏[註5]),試圖羞辱禰衡。建安二年(197年)八月的宴會上,各位鼓史都要脫掉原本的穿著換成鼓史服。輪到禰衡了,他擊鼓奏《漁陽》,容貌姿態與眾不同,節奏動聽悲壯,聽到的人無不感慨。因為其不換衣服而被下吏呵斥,禰衡就來到曹操面前,脫去衣物,赤裸站着,慢條斯理地換上鼓史服之後,又擊鼓離開,面不改色。曹操大笑說:「孤本想羞辱禰衡,反讓禰衡羞辱了孤。」[參1][註6]
後孔融因此責備禰衡,並說曹操對其誠意,禰衡同意向曹操賠罪。同年(197年)十月,孔融拜見曹操,說禰衡求見。曹操大喜,等禰衡到很晚。祢衡穿着布單衣、粗布鞋帽來了,坐在曹操營門外,持大杖捶地,大罵曹操。曹操急呼人準備三匹良馬和兩個騎兵,對孔融說:「禰衡這個小子,居然敢來上前侮辱!孤殺其如雀鼠,但這個人有虛名,遠近皆知,今日殺了禰衡的話,眾人會覺得孤不能容人,不如遣送去劉表處,你覺得怎樣?」孔融無奈。於是曹操命令兩個騎兵扶送祢衡至南陽。[參1][註7]
出發之前,眾人於城南為其設宴送行,為了報復禰衡的屢次無禮,彼此說好準備視禰衡如無物來作弄他。後來禰衡到了,眾人都坐在席位上,一個也不起來迎接他。禰衡號啕大哭,眾人都問其原因,禰衡說:「我走在屍柩之間,怎能不悲哀?」(我都走在靈柩之間了,怎麼能不悲傷呢?)此舉當場令眾人哭笑不得。[註2]
因佩服禰衡的才氣名聲,劉表和荊州的士大夫們起初對祢衡以上賓之禮相待,不管是文書還是議論常常由他定奪。一次劉表和眾文人起草奏章,竭盡才思。禰衡當時外出不在,回來見到這份草奏,打開後還沒仔細看就扯壞丟在地上。面對驚駭的劉表,禰衡要來紙筆,片刻即寫就奏章,文筆和文義相當精妙。劉表很高興,愈加器重他。[參1][註8]
然而祢衡後來又侮辱怠慢劉表。劉表感到羞憤,不能容忍,因知道江夏太守黃祖性急,就將祢衡送給他(以借其手殺之[註9])。(亦有記載稱,祢衡是因得罪劉表的近臣而受誣陷,劉表因此逐漸疏遠並驅逐禰衡。[註10])
禰衡到了黃祖處之後,黃祖待他很好。祢衡為他撰寫文書,輕重疏密全都安排得當。黃祖拉着他的手說:「處士[註11],這正合我的意思,和我心裡想說的話一樣。」黃祖的長子黃射更是與其相善。有次黃射跟禰衡出遊時,一起讀蔡邕所作的石碑文,黃射愛其文辭,回去後很遺憾當時沒能抄錄,禰衡說:「我雖然只看了一遍,還是能記住的,唯有石碑破損處的兩個字不明。」於是把碑文寫了出來。黃射派人去抄下碑文,回來查對,與祢衡寫的一模一樣,當時的人無不驚嘆佩服。黃射曾大宴賓客,有人向他獻上鸚鵡,黃射對祢衡舉起酒杯說:「希望先生以鸚鵡作一篇賦,讓賓客們高興。」祢衡提筆便寫,中間無更動,文采頗為華美。[參1]
建安三年(198年),黃祖在蒙衝船上大宴賓客,禰衡舉止怪異,出言不遜,黃祖覺得難堪而呵斥他,禰衡瞪着他罵道:「死老頭說甚麼話!」黃祖大怒,令卒役把他拉出去,準備施以笞刑。禰衡又大罵不止,黃祖氣得叫人絞殺他。黃祖的主簿一向忌恨祢衡,當即就把他殺了。當時黃射聽到消息之後,打著赤腳衝過來相救,可惜來不及,哭著說:「此人有異才,曹操和劉表都不殺他,大人為何殺他?」黃祖說:「此人罵你的父親是死老頭,如何不殺他?」。爾後黃祖對殺祢衡一事感到後悔,便將其加以厚葬。被殺之時,年止26歲。[參1][註12]
祢衡的作品在南北朝時已大多散佚。[註13]《隋書·經籍志》有《祢衡集》2卷,今佚。
現存作品[註14]:
《鸚鵡賦》。托物言志,為漢賦代表作之一。鸚鵡洲即由此得名。李白在詩中稱讚其「鏘鏘振金玉,句句欲飛鳴」[參9]。
《吊張衡文》。南朝文學評論家劉勰認為其「縟麗而輕清」[參10]。
僅存一殘句:「訓夷皓之風。」
祢衡寫《鸚鵡賦》時,中間未作任何更改。後用「文無加點」、「文不加點」來形容寫文章才思敏捷,一氣呵成。《後漢書·祢衡傳》:「衡攬筆而作,文無加點,辭采甚麗。[參1]」《<鸚鵡賦>序》:「衡因為賦,筆不停綴,文不加點。」
祢衡譏諷人無能的尖刻之語。一作「飯囊酒瓮」、「酒囊飯袋」、「飯坑酒囊」。《抱朴子·彈祢》:「荀彧猶強可與語,過此以住,皆木梗泥偶,似人而無人氣,皆酒甕飯囊耳。[參3]」《顏氏家訓·誡兵》:「今世士大夫,但不讀書,即稱武夫兒,乃飯囊酒甕也。[參11]」陸游《效蜀人煎茶戲作長句》:「飯囊酒甕紛紛是,誰賞蒙山紫筍香。」
在羅貫中《三國演義》中禰衡於〈第二十三回「禰正平裸衣罵賊 吉太醫下毒遭刑」〉中出場,佔據篇幅一半的戲份。故事敘述其於199年受孔融推薦而投奔曹操[註18]。曹操有介紹很多文臣武將給禰衡聽,禰衡羞辱了所有人。因此張遼非常生氣,欲殺禰衡,受曹操阻止。 禰衡評論這些人的用途如下:[參15]
為鼓史(演義改寫為鼓吏)的情節與史實基本一致,另有敘述禰衡裸衣罵曹操:「汝不識賢愚,是眼濁也;不讀詩書,是口濁也;不納忠言,是耳濁也;不通古今,是身濁也;不容諸侯,是腹濁也;常懷篡逆,是心濁也!吾乃天下名士,用為鼓吏,是猶陽貨輕仲尼,臧倉毀孟子耳!欲成王霸之業,而如此輕人耶?」因此曹操借讓祢衡去荊州勸降劉表之名,強行派兩騎兵以馬送走禰衡,又讓手下文武在東門為其餞行。荀彧交代眾人不可起身,祢衡因此罵他們都是死屍,眾人憤怒,想殺死禰衡,受荀彧阻止。
劉表也不喜歡祢衡,但知道曹操欲借其手而殺之,使其背上害賢的罵名,故又將祢衡轉送給黃祖,向曹操顯示自己有見地。祢衡辱罵黃祖如同是被祭拜的神「雖受祭示,恨無靈驗」。黃祖怒道:「汝視我為土木偶人耶?」而將其斬殺。臨刑之前,祢衡仍大罵不止。劉表聽到其死訊後嘆息不已,將其安葬於鸚鵡洲邊。曹操聽到後大笑說:「腐儒舌劍,反自殺矣!」
羅貫中記述後人有詩說禰衡:「黃祖才非長者儔,禰衡喪首此江頭。今來鸚鵡洲邊過,惟有無情碧水流。」
[編]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