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述(303年—368年),字懷祖,晉朝政治人物,封藍田侯,人稱王藍田。太原晉陽(今山西太原市)人。東海太守王承之子。東晉官員,歷任揚州刺史和衞將軍、尚書令。
生平
王述年少喪父,承襲父爵藍田侯。以孝侍奉母親,安貧守約,不求聞名顯達,故三十歲仍未知名,更有人說他癡愚。後司徒王導以其門第緣故任用他為中兵屬。咸和九年(334年),琅琊王司馬岳獲授驃騎將軍,召王述為功曹,出任宛陵縣令。後轉任征虜將軍庾冰的長史。
王述後來轉任臨海太守,後又遷建威將軍、會稽內史,在政清正嚴明,無大事發生。後因母喪離職。服喪後,於永和十年(354年)代替因北伐失敗而被廢為庶人的殷浩為揚州刺史,加征虜將軍。後進都督揚州、徐州之琅琊諸軍事、衞將軍、並冀幽平四州大中正,續任揚州刺史。隆和元年(362年),桓溫上請還都洛陽。當時朝廷憂懼桓溫勢力不能控制,且南遷士族亦安於南方生活,於是打算派侍中去拒絕桓溫所請。然而王述認為上請遷都只是桓溫去威嚇朝廷的手段,不是真的要遷都,就此認為只要表示順從就可。朝廷下詔後,桓溫果然沒有繼續推動遷都。後桓溫又打算將洛陽城中的鍾虞移到建康,但王述以建康只是暫時首都,日後會還都洛陽為由反對,又說即使不能還都,首先就要遷移洛陽的皇帝山陵而非鍾虞。桓溫不能爭論,唯有放棄。
興寧二年(364年),王述以衞將軍升尚書令、散騎常侍。太和二年(367年),以年近七十,上疏求退,但朝廷不許,王述卻始終不肯繼續任官。次年[1],王述逝世,享年六十六。朝廷追贈侍中、驃騎將軍、開府。諡號為穆,又因避晉穆帝諡號,改諡為簡。
性格特徵
- 王述遇事時性格急躁,客人縱橫雄辯時各種觀點在互相爭論,時常受氣氛影響,例有吃雞蛋一事可證
- 王述平日性格急躁,一次吃雞蛋時,王述試圖用筷子刺穿雞蛋食用,但刺不到。王述因而大怒,舉起雞蛋擲向地下,見雞蛋在地上滾動就更加去踐踏它,但又踏不中。王述更是憤怒,竟在地上拿起雞蛋放進口,咬破了就立刻吐出來。
- 王述每次接受職位都不假意辭讓,若果辭讓就是真的不肯接受的了,好像任揚州刺史時曾獲加授中書監,王述辭讓後始終都沒有接受這次任命。到授任尚書令時,兒子王坦之認為王述應該按前人傳統故作辭讓,但王述則認為既然自己有能力當這職位,就不應該辭讓。
- 王坦之任桓溫長史時,桓溫曾向王坦之請婚。王坦之一次回家探望父親,父親一如以往讓他坐在自己膝上,但當聽到王坦之告訴自桓溫請婚之事時就大怒,推他下膝,指責他不應畏於桓溫權勢而嫁女給軍人。最終王坦之以婚事早已另有決定為由婉拒,桓溫亦知道其實是王述不願,於是不強逼。後來桓溫的女兒嫁給王坦之的兒子。
- 王述雖然急躁,但漸居要職後又變得柔和克制,有一次,性情粗暴的謝奕因事怨恨王述,用盡惡言去罵王述。但王述僅僅面壁而不發一言,直至謝奕罵夠離去後才再坐好。如此又得當時人們稱許。
- 王述家貧,當初任宛陵縣令時收了很多他人饋贈,卻被州府所檢舉,達至一千三百條。王導作出勸諫,而王述亦言收夠了就會停止。後來任州郡官員時都十分清廉,俸祿賞賜都分了給親朋故友,亦不換新屋新物品。後期這清廉行為又被當時人所讚歎。
軼事
- 王導辟王述為中兵屬後與其見面,當時並沒有問別的問題,只有問和中兵屬職權無關的江東米價。王述聽後沒有回答,只張大眼睛看著王導。王導因而認為王述並非癡愚的人。
- 王羲之素來輕視王述,但王述卻愈來愈有名氣和聲譽,王羲之因而忿忿不平。後王述母親逝世,時任會稽內史的王述離職辦喪事,由王羲之代領會稽。但王羲之到後連日聲稱要去弔唁都沒有去,有一次到了門口,但在王述去迎接時卻門也不入就離開,以凌辱王述,二人的嫌隙由此擴大。王述守喪後,不久就升任揚州刺史,上任時都不去拜訪王羲之,後更命人檢舉王羲之治下會稽郡的各種問題,逼得王羲之稱疾辭職。[2]
- 藍田侯王述為人成名較晚,當時的人竟然認為他痴。丞相王導因為他是東海太守王承的兒子,就召他擔任屬官。曾經聚會在一起,王導每次講話,眾人都拍馬屁爭相讚美。只有王述坐在末座說道:「主公不是堯、舜,哪裡能事事都對!」王導因此十分讚賞他。《世說新語·賞譽》
評論
子女
參考書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