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中国三国时期蜀汉的将领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王平(?—248年),字子均,巴西宕渠人,三國時期蜀漢重要將領,自曹軍投降劉備後成為北伐將領,官至鎮北大將軍,封安漢侯。
王平少時在外家何氏生活,後改回本姓王。張魯投靠曹操後,異民族的巴西郡夷王杜濩、賨邑侯朴胡帶巴夷、賨民依附曹操,王平跟隨二人到雒陽,代理校尉職權。217年,王平隨曹操侵襲漢中,後來投降劉備,被拜為牙門將、裨將軍。
228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發動第一次北伐,王平作為參軍馬謖的先鋒。到達街亭之後,馬謖放棄守城,上山紮營,舉動煩擾,王平多次勸諫馬謖,但馬謖不聽。之後馬謖被張郃打敗,眾軍各自逃亡,只有王平領著千人,鳴鼓自守,使張郃疑漢軍有伏兵不作追擊,於是王平集合分散的軍隊,向諸葛亮大軍處撤退。諸葛亮依軍法斬殺馬謖、張休及李盛,剝奪黃襲等人的兵權,而王平則因有作進諫而留為參軍,統領五部及營地之事,後再封為討寇將軍,封亭侯。
231年,漢軍第四次北伐,諸葛亮再出祁山,王平為無當軍[1]軍監,駐守南圍。魏將張郃數萬大軍引軍進攻,王平堅守不動,張郃不能勝。
234年八月,漢軍第五次北伐,諸葛亮病死軍中,漢軍撤退,時大將魏延與長史楊儀相爭,軍心大亂,隨後魏延被王平所平定。不久,王平升任後典軍、安漢將軍,輔助車騎將軍吳懿駐紮漢中,兼任漢中太守。237年,再進封為安漢侯,代替吳懿督漢中。238年,大將軍蔣琬住於沔陽,以王平為前護軍,處理蔣琬府之事。243年,蔣琬還住涪城,拜王平為前監軍、鎮北大將軍,統理漢中。
244年春,曹魏大將軍曹爽率十多萬步騎攻向漢川,前鋒已到達駱谷。當時蜀漢鎮北大將軍王平守御漢中,守兵不滿三萬,眾將大驚,有將領說:「今力不足以拒敵,聽當固守漢、樂二城,遇賊令入,比爾間,涪軍足得救關。」此計後來被姜維視為上上之計。[2]但王平主張依先前魏延抵禦魏軍的「重門」之略[3],運用漢中崎嶇地貌的地利優勢阻止敵軍,於是說:「非也。漢中與涪城相差千里。敵人得陽平關後,便為我軍成禍害。現在宜先派遣護軍將軍劉敏、行參軍武略中郎將杜祺在興勢山中安營,占據有利之地,多樹旗幟,綿延百餘里,製造守軍比實際更多的假象。我親自率軍在劉敏之後,以防魏軍經興勢山東的黃金谷分兵來襲;若敵人分軍向黃金,我率千人親自駐守,這樣做,涪城之軍就可到達,此計是上選。」護軍劉敏也與王平有相同意向,遂立即實行。五月,魏軍在興勢山受阻,又因補給線過長且運輸動物幾乎全部死亡,補給耗盡。
接著涪城及由成都出發的費禕之援軍相繼而至,逼得魏軍退還,就如王平之意。當時,鄧芝在東,馬忠在南,王平在北,為蜀漢守著各路關口,皆有威名。
漢軍預備反攻不堪重負的入侵魏軍,曹爽的參軍楊偉意識到危險,求曹爽放棄行動立即撤軍,但鄧颺反對,不顧自己缺乏軍事常識與楊偉爭論。楊偉未能說服他們,憤然說:「鄧颺、李勝敗壞國家,可以處斬。」曹爽不悅,拒絕了兩人的建議。太傅司馬懿最初就反對此戰,再不能忽視如此危險的境況,寫信給夏侯玄以示即將到來的災禍,並警告對方該注意到數年前曹操在漢中爭奪戰中幾乎遭劉備完敗。漢軍牢牢控制興勢山,阻止魏軍前進,一旦另一支漢軍斷其退路,曹爽和夏侯玄就沒命負這個責任了。夏侯玄讀信,意識到危險的處境。當時司馬懿之子、散騎常侍新城鄉侯司馬昭被曹爽作為征蜀護軍,副於夏侯玄。
王平出兵夜襲司馬昭的軍營,但司馬昭指示不貿然出戰,隨後王平撤軍。司馬昭對夏侯玄說:「費禕據險距守,進軍不能與之交戰,攻之也不行,應該立刻回師,以後再作打算。」夏侯玄說服曹爽下令撤軍。郭淮估計形勢不利,率本部先撤,免於大敗[4][5]。
248年,王平逝世。
初為曹魏將領徐晃的副將,隨軍攻漢中,但不受徐晃重用並遭到排擠,最後投降蜀漢。後成為諸葛亮南征和北伐將領,諸葛亮多次任命重要任務給王平,諸葛亮逝世後,蔣琬推薦他到永安防守東吳。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