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薄荷(學名:Nepeta cataria),又稱貓穗草、荊芥。是一種具有特殊氣味的唇形科植物。
簡介
貓薄荷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約為50 - 100公分。基部近似四棱形,頂部為鈍四棱形,有淺槽,被白色短柔毛。葉子呈三角狀心形,上面帶有黃綠色短硬毛,下面發白。花冠白色,有紫色斑點。果實呈灰褐色三棱狀卵球形。它是一種外表類似薄荷的草本植物,具有灰綠色葉片與白色花朵,花上有一些紫色小斑點。此物種已引進許多國家,目前廣泛分布在南歐至中國西部及北美地區。一般生長在不超過海拔2,500米的灌叢中。[1]
用途
貓薄荷是一種弱神經作用物,具有鎮靜、興奮等作用。可用來降低溫度。可以消除脹氣及協助消化作用、改善睡眠品質、解除壓力、刺激食慾。對於焦慮、傷風、流行性感冒、發炎、疼痛以及壓力等有益。愛荷華州立大學的一項研究指出,從貓薄荷中所提煉出的純荊芥內酯(nepetalactone),具有10倍於DEET的驅蚊效果。[2]
對貓的影響
貓薄荷之名來自其對貓科動物,尤其是家貓的作用。其中貓薄荷與紫花貓薄荷(Nepeta × faassenii)兩種類型具有辛辣刺激的味道,而大花貓薄荷(Nepeta grandiflora)的味道則較為平淡。大約有三分之二的貓對貓薄荷有敏感反應,且此現象具有遺傳性。
當貓感受到切開的葉片或莖時,會產生摩擦、翻滾、拍打、啃咬、舔舐、跳躍、低鳴或大量分泌唾液等反應,有些貓則會發出嗥叫或喵聲。上述反應在持續數分之後停止,接著是約兩小時的休息狀態,然後貓又會重新對這些植物產生反應。幼年小貓與老貓對貓薄荷較無反應。此外,絕大多數貓科動物對其均有反應,如虎、獅、豹等。
貓薄荷含有一種萜類物質,稱為荊芥內酯,可利用蒸氣蒸餾法(steam distillation)萃取[3]。貓經由嗅上皮(olfactory epithelium)組織接收這些物質,而非經由犁鼻器(Vomeronasal organ)[4]。一種假設認為荊芥內酯在嗅上皮內,會與其中感覺神經元表面上的G蛋白連結接受器(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結合,並經由信號傳遞路徑,使鈣離子匯集,進而在神經軸突上產生動作電位,過程中可能有G蛋白與瞬時受體電位通道(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hannel)的參與。
嗅上皮內的感覺神經元會將訊息傳到嗅球(olfactory bulb),這種球狀構造中有許多位於神經纖維網上的神經突觸。之後神經突觸與僧帽細胞(mitral cells)將訊息投射到各種腦部區域,如杏仁體中,最後轉變成為行為信號。某些證據顯示,下視丘接收了一些訊息,並經由腦垂腺調控神經內分泌反應。內分泌激素會使個體產生「性反應」,這些化學物質可能借用了一些平常由激素使用的通道。
此外,其他植物也可能對貓有同樣的效果,例如纈草、葛棗獼猴桃(木天蓼),以及某些含有獼猴桃鹼(actinidine)或二氫獼猴桃內酯(dihydroactinidiolide)的植物[5]。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