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二项式系数的一种写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楊輝三角形,又稱帕斯卡三角形、賈憲三角形、海亞姆三角形、巴斯卡三角形,是二項式系數的一種寫法,形似三角形,在中國首現於南宋楊輝的《詳解九章算法》得名,其在書中說明是引自賈憲的《釋鎖算書》,故又名賈憲三角形。前 9 行寫出來如下: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3年4月4日) |
楊輝三角形第 層(頂層稱第 0 層,第 1 行,第 層即第 行,此處 為包含 0 在內的自然數)正好對應於二項式 展開的係數。例如第二層 1 2 1 是冪指數為 2 的二項式 展開形式 的係數。
波斯數學家Al-Karaji和天文學家兼詩人歐瑪爾·海亞姆(عمر خیام,Omar Khayyám)在10世紀都發現了這個三角形,而且還知道可以藉助這個三角形找次根,和它跟二項式的關係。但他們的著作已不存。[2]
11世紀北宋數學家賈憲發明了賈憲三角,並發明了增乘方造表法,可以求任意高次方的展開式係數。賈憲還對賈憲三角表(古代稱數字表為「立成」)的構造進行描述。[3]賈憲的三角表圖和文字描寫,仍保存在大英博物館所藏《永樂大典》卷一萬六千三百四十四。
13世紀中國南宋數學家楊輝在《詳解九章算術》裡解釋這種形式的數表,並說明此表引自11世紀前半賈憲的《釋鎖算術》[4]。
1303年元代數學家朱世傑在《四元玉鑒》卷首繪製《古法七乘方圖》[5]。
意大利人稱之為「塔塔利亞三角形」(Triangolo di Tartaglia)以紀念在16世紀發現一元三次方程解的塔塔利亞。
布萊士·帕斯卡的著作Traité du triangle arithmétique(1655年)介紹了這個三角形。帕斯卡搜集了幾個關於它的結果,並以此解決一些概率論上的問題,影響面廣泛,皮埃爾·雷蒙·德蒙莫爾(1708年)和亞伯拉罕·棣莫弗(1730年)都用帕斯卡來稱呼這個三角形。
歷史上曾經獨立繪製過這種圖表的數學家:
中國賈憲是賈憲三角的發明人,賈憲/楊輝稱之為「釋鎖求廉本源」,朱世傑稱之為「古法七乘方圖」(1303年),明代數學家吳敬《九章詳註比類算法大全》稱之為「開方作法本源」(1450年);明王文素《算學寶鑑》稱之為「開方本源圖」(1524年);明代程大位《算法統宗》稱之為「開方求廉率作法本源圖」(1592年)。 清代梅文鼎《少廣拾遺》稱之為「七乘府算法」(1692年);清代孔廣森《少廣正負術》稱之為「諸乘方乘率表」;焦循《加減乘除釋》稱之為「古開方本原圖」;劉衡《籌表開諸乘方捷法》稱之為「開方求廉率圖」;項名達《象數一原》稱之為「遞加圖」。偉烈亞力《數學啟蒙》稱之為「倍廉法表」;李善蘭《垛積比類》稱之為「三角垛表」。近代中算史家李儼稱之為「巴斯噶三角形」,但根據《永樂大典》指出「巴斯噶三角形」最早由賈憲使用。[6]。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在1956年寫的一本通俗讀物《從楊輝三角談起》[7],將賈憲的《開方作法本源》稱為「楊輝三角」,首次將「巴斯噶三角形」回歸宋代數學家名下;此後的中學數學教科書和許多數學科普讀物都跟隨之[8]。另一方面,專業的中國數學史著作,都用「賈憲三角」這個稱呼。[9][10]。
由1開始,正整數在楊輝三角形出現的次數為:∞,1, 2, 2, 2, 3, 2, 2, 2, 4, 2, 2, 2, 2, 4, ... (OEIS:A003016)。最小而又大於1的數在賈憲三角形至少出現n次的數為2, 3, 6, 10, 120, 120, 3003, 3003, ... (OEIS:A062527)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