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旋毛蟲病(Trichinosis)是指因旋毛蟲(屬於線蟲動物門)感染所引起的寄生蟲疾病。[1]人體在感染後旋毛蟲侵入腸胃道,故會產生腹痛、腹瀉及嘔吐等症狀[1];約一星期後蟲體會侵犯至肌肉,導致臉部水腫、結膜炎、發燒、肌肉疼痛及長疹子;另有可能併發心肌炎、間質肺炎及腦炎。但感染程度不嚴重時,可在無症狀下痊癒。[1]
旋毛蟲病Trichinosis | |
---|---|
又稱 | Trichinellosis, trichiniasis |
熊肉中的旋毛蟲幼體,部份已被胃蛋白酶消化。可以看到經典的線圈形狀。 | |
症狀 | 初期:腹瀉、腹痛、嘔吐[1] 後期:臉部水腫、結膜炎、發熱、肌肉痛、疹[1] |
併發症 | 心肌炎、非感染性肺炎[1] |
病因 | 食用未充分煮熟,帶有旋毛蟲的肉類[1] |
診斷方法 | 血清學、活體組織切片上的幼體[1] |
鑑別診斷 | 麻疹、皮肌炎、腸胃炎[2] |
預防 | 食用充分煮熟肉類[3] |
藥物 | 阿苯達唑、甲苯咪唑[4] |
預後 | 死亡風險低[5] |
盛行率 | 每年約一萬名病例[6] |
分類和外部資源 | |
醫學專科 | 傳染病 |
ICD-11 | 1F6E |
ICD-9-CM | 124 |
DiseasesDB | 13326 |
MedlinePlus | 000631 |
eMedicine | 787591、230490 |
Orphanet | 863 |
罹患此病的主要原因是食用了未煮熟而含有旋毛蟲包囊的肉類[1](最常見的是豬肉,但熊肉和狗肉也有可能[7])。有數種線蟲的亞種可致病,而以旋毛蟲為最常見。當吃下蟲卵後,仔蟲會在宿主內的胃中孵化出來[1],接著會侵入宿主的小腸壁,並在該處發育為成蟲[1]。1星期後,母蟲會產下仔蟲,牠們會轉移到宿主的橫紋肌中並形成包囊[1]。此病通常可由患者出現的症狀診斷,並藉由檢驗血中的特定抗體或是觀察組織切片有無包囊確認[1]。
預防此病的最佳方式是食用前充分煮熟肉類,烹煮時可使用食品溫度計插入肉中察看內部火候是否已足夠[3]。對於患者一般使用抗寄生蟲藥物如阿苯達唑(Albendazole)、甲苯咪唑(Mebendazole)加以治療,確診後迅速服藥可殺死成蟲並進而阻止症狀加劇[4]。服用上述2種藥物一般認為安全無虞,不過也曾經有出現如骨髓抑制反應等副作用的病例;而雖然幾乎沒有關於孕婦及2歲以下幼童服用此2種藥物的研究,但應是安全的[4]。至於病情嚴重的患者,有時則必需使用類固醇治療。通常而言,即使不加以治療,診斷也會在3個月內緩解[5]。
全世界每年約有1萬名病例發生[6]。包含美國、中國、阿根廷、俄羅斯,至少55個國家最近都有案例記載[5]。不過發生在熱帶地區的案例現在也越來越少。旋毛蟲病1940年代在美國的發生率每年約400例,而到20世紀已降至每年20例[6]。罹患旋毛蟲病的死亡率並不高[5]。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