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腸胃炎(英語:Gastroenteritis)是指腸胃道(胃和腸道)的炎症[8],可導致腹瀉、嘔吐、腹部疼痛和絞痛。[1]醫生向病人解釋病情時可能稱之為腸胃型感冒[9]。
腸胃炎 Gastroenteritis | |
---|---|
又稱 | Gastro, stomach bug, stomach virus, stomach flu, gastric flu, gastrointestinitis |
腸胃炎病毒: A = 輪狀病毒,B = 腺病毒,C = 諾瓦克病毒和 D = 星狀病毒。病毒顆粒以相同放大倍數顯示,以便比較其大小。 | |
症狀 | 腹瀉、嘔吐、腹痛、發燒[1][2] |
併發症 | 脫水[2][3] |
類型 | 消化道疾病[*]、digestive sign[*]、疾病 |
病因 | 病毒、細菌、寄生、真菌[2][4] |
診斷方法 | 根據症狀、偶爾會需要糞便培養[2] |
鑑別診斷 | 炎症性腸病、吸收不良症候群、乳糖不耐[5] |
預防 | 洗手、喝乾淨的水、妥善清除人類的排泄物、母乳哺育[2] |
治療 | 口服液體補充 (水分 + 鹽分 + 糖分)、靜脈注射[2] |
盛行率 | 24 億 (2015)[6] |
死亡數 | 130萬 (2015)[7] |
分類和外部資源 | |
醫學專科 | 感染科、胃腸學 |
ICD-11 | 1A40 |
ICD-9-CM | 558.9 |
DiseasesDB | 30726 |
MedlinePlus | 000252、000254 |
eMedicine | 775277 |
腸胃炎通常是由病毒引起[4],不過細菌、寄生蟲及真菌也可致病[2][4]。在孩童中,嚴重腸胃炎最常見的致病原是輪狀病毒[10];而在成人間會罹患此症則通常是感染諾羅病毒及曲狀桿菌所致[11][12]。吃下保存不當的食物、飲用受汙染的水、或是與已罹病者過度接觸都有可能感染腸胃炎[2]。由於不管原因為何,此症的治療方式通常都相同,因此通常無需對病患進行檢驗以確認確切致病原[2]。
預防腸胃炎的方法包括用肥皂洗手、只飲用潔淨的水、適當的處理排泄物及哺餵新生兒母乳[2]。對於孩童也建議應接種輪狀病毒疫苗[2][10]。若已罹病,治療方式首為給予足夠水分[2]若症狀不嚴重,通常讓病患飲用含鹽及糖的水分補充品(如寶礦力)即可;若病患是喝母奶的新生兒時,則建議繼續哺餵[2]。對於症狀嚴重的患者,則需考慮以靜脈注射或鼻胃管方式補充水分及營養[2][13],孩童患者同時建議為其補充鋅[2]。至於抗生素部分,除非患者是孩童、且有出現高燒及血便症狀時才需考慮使用,否則一般而言不必以抗生素治療 [14][1]。
在2015年,全球有20億人罹患腸胃炎,其中130萬人因此死亡[6][7],患者以孩童與開發中國家人群為主[15]。在2011年,約有17億的五歲以下孩童罹患腸胃炎,造成了其中約70萬孩童死亡[16]。在開發中國家,兩歲以下的孩童時常每年六次以上得到腸胃炎[17]。成人較少罹患腸胃炎,或許是因為成人的免疫發展較完善[18]。
腸胃炎的主要症狀是腹瀉伴嘔吐[18],而單獨出現一種或其它症狀較為少見。[1]患者也可出現腹部絞痛。[1]症狀通常在受到感染後12至72小時開始。[15]病毒的感染,通常在一週到二週後才會自然痊癒。[18]病毒感染可能會導致發燒、頭痛、怠倦和肌肉酸痛等症狀。[18]如果有帶血水瀉,則大多數是受到細菌感染[18],而且可能會引發劇烈的腹痛,症狀通常會持續數週。[19]
大部分受到輪狀病毒感染的兒童都會在3至8天內康復。[20]在貧困的國家,嚴重的感染個案因為缺乏治療,所以腹瀉經常持續.[21],脫水是腹瀉的常見併發症。[22]嚴重脫水的兒童可能出現微血管回充延遲、皮膚彈性(skin turgor)變差及腹式呼吸。[23]在衛生環境欠佳的地區,重覆感染導致營養不良[15],發育和智商成長都出現障礙。其他的病毒感染則可能導致幼兒痙攣症狀。[1] 彎曲桿菌感染的併發症包括 1% 會患上反應性關節炎和0.1%會出現格林-巴利綜合徵,自下向上蔓延的麻痹症狀。大腸桿菌和赤痢菌分泌志賀毒素,引發溶血性尿毒綜合症[24];以致腎功能不良、血小板計數低、紅細胞計數低(由其破壞所致)。[24]兒童比成年人較多出現溶血性尿毒綜合症。[17]某些病毒感染可導致良性嬰兒抽搐。[1]
病毒(特別是輪狀病毒)及以大腸桿菌和彎曲桿菌為代表的細菌是腸胃炎的主要病因。[25][15]但也有大量其它病原可導致該病。[17]有時可觀察到非感染性的病因,但其發生率明顯低於細菌和病毒的致病源。[1]兒童由於缺乏免疫力和相對較差的衛生,感染的風險較高。[1]
經常導致腸胃炎的病毒包括輪狀病毒、諾瓦克病毒、腺病毒和星狀病毒。[18][26]輪狀病毒是導致兒童腸胃炎的主要原因,[25],而且遍及全球,不分貧富。[20]70% 兒童腸胃炎都是因為受到病毒侵襲.[13],但大部分成年人則因為曾經接觸過輪狀病毒,所以有免疫能力。[27] 北美洲成年人患上的腸胃炎,90%是因為諾沃克病毒感染,[18]該局部流行病多數發生在人多聚集的環境,例如遊輪、[18]、醫院、和人多擠迫的食堂[1]。即使腹瀉過後,病人仍然會繼續排放病毒。[18]諾沃克病毒感染約佔10%的兒童腸胃炎。[1]
在發展中的地區,空腸彎曲菌是最常見的腸胃炎細菌,半數和接觸家禽有關連。[19]兒童的腸胃炎之中,細菌感染佔15%;最常見的細菌包括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志賀菌和空腸彎曲菌。[13]受到細菌汙染的食物,如果繼續留在室溫內數個小時,細菌就會繼續繁殖。如果進食汙染的食物,感染的風險機會就會增加。[17]曾被發現帶菌的蔬果和食物包括未煮熟的鮮肉、雞、海產、蛋、成長中的芽菜、未經消毒的牛奶、軟起司、果菜汁。[28]在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非洲和撒哈拉沙漠邊緣,霍亂是腸胃炎的常見病因,該病常經汙水和汙髒的食物傳播和肆虐。[29]
細菌分泌的毒素亦可能導致腹部不適和腹瀉。 艱難梭菌經常出現在年長人士的腸胃炎案例之中。[17]幼兒可能會帶菌但沒有症狀。[17]曾經住過醫院和服用抗生素就會增加受到感染的機會。[30] 金黃色葡萄球菌 感染型腹瀉亦可見於使用了抗生素的患者中。 [31] "旅行者腹瀉"通常是因為受到細菌感染。 服用壓抑胃酸的藥物,亦會增加受到困難梭菌、沙門氏菌、和彎曲桿菌感染的機會 [32],而服用質子泵抑制劑類胃藥患者腹瀉的風險比H2受體抑制劑更高。[32]
多種原生動物可導致腸胃炎 – 最常見的是蘭氏賈第鞭毛蟲,而阿米巴變形蟲和隱孢子蟲感染也有報道[13],最常見的感染途徑是根據受汙染的水源傳播。作為一類病原,它們約佔兒童腸胃炎成因的10%。[24]鞭毛蟲感染較多出現在發展中的國家,但仍遍及全球。[33]。[33]
傳染會通過飲用被汙染的水,或者共同使用一些私人物品而發生。[15]在一些有乾濕兩季的地區,水質會在雨季變得很差,這與傳染病的爆發也有關。[15]在四季分明的地區,感染則多發於冬季。[17]而在全球範圍內,使用沒有正確消毒的奶瓶餵奶是嬰兒感染的一個重要原因。[15]傳染率通常與糟糕的衛生條件有關,特別是在那些已經存在營養不良並且居住環境擁擠簡陋[34]的孩子之間[18][17]。一旦產生抗藥性,成年人會毫無任何症狀地攜帶這種致病因子,因此也就成了一個傳染源的天然載體。[17]儘管一些病菌(例如志賀菌病)的傳染只發生在靈長類動物,但是許多的致病微生物卻會在各種動物之間相互傳播(比如賈第蟲)。[17]
非傳染性的胃腸炎也有很多因素造成。[1]一些較常見的原因包括: 藥物(像非甾體抗炎藥), 一些食物例如乳糖(在那些無法耐受餓的人群中),和 麩質(在那些患有乳糜瀉)。克隆氏症也屬於非傳染性疾病來源(通常很嚴重的)腸胃炎。[1]疾病是僅次於毒素的造成噁心,嘔吐的原因,腹瀉的食物包括:食用毒性魚肉,或食用被汙染的魚類造成,例如:食用變質的鯖魚、食用河豚造成河豚毒素中毒,以及肉毒桿菌中毒這通常是食物保存不正確所致。[35]
腸胃炎被定義為小腸或者大腸感染而導致的嘔吐或腹瀉。[17]小腸的改變通常是非炎症性的,然而大腸的變化往往是炎症性的。[17]造成感染的病原體的數量也不同,從少到一個(對於隱孢子蟲)到多至108個(對於霍亂弧菌)。[17]
腸胃炎的臨床診斷通常基於病人的病症和症狀。[18]通常確定確切的病因是沒有必要的,因為它並不影響對於疾病的處理方法。[15] 然而,對於那些便血和那些可能已經食物中毒,或者那些近期到過發展中國家旅遊的人來說,糞便培養是應當實施的。[13]一些診斷性檢查化驗對於檢測病情也是很有必要的。[18]因為幾乎10%的嬰兒和兒童會併發低血糖,因此推薦在這一群體中實施血清葡萄糖測定。[23]電療學和腎臟功能也應該進行檢測。[13]
脫水是該類評估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項目,通常分為輕微(3–5%),中等(6–9%),和嚴重(≥10%)幾種情況。[1]在兒童之中,最精準的中度和重度脫水的信號是持久的毛細血管充血,較差的皮膚飽滿度,和呼吸異常。[23][36]一些其他有用的發現(當結合使用的時候)包含活躍度降低,無淚,口乾等。[1]排尿量和唾液分泌量正常則不需擔心。[23]實驗室的測試對臨床的判斷脫水狀態並無太大幫助[1]
其他應該排除的可能導致跟腸胃炎類似症狀的疾病有:闌尾炎,腸扭轉,炎症性腸病,尿路感染和糖尿病。[13]胰腺功能不全,短腸綜合徵,惠普爾病,乳糜瀉和輕瀉藥濫用等因素也要考慮在內。[37]當病人只是出現嘔吐,或者單獨出現腹瀉的時候,這時的鑑別診斷某種程度上說就會變得很複雜。[1]
闌尾炎會表現出嘔吐,腹痛,在大約33%病例中還會表現少量腹瀉。[1]這剛好與腸胃炎表現出來的大量腹瀉相反。[1]兒童發生肺部感染或者尿路感染同樣會導致嘔吐和腹瀉。[1]經典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通常表現為腹痛、噁心和嘔吐,但沒有腹瀉。[1]一項調查發現有17%的患有經典糖尿病酮症酸的孩子最初被診斷為腸胃炎.[1]
良好的未被汙染飲用水供應和好的衛生設備對於降低腸胃炎的感染比例和臨床病例是十分重要的。[17]同時,研究還發現,無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個人的一些方法(比如洗手),都至少能使腸胃炎的發生率或者患病率降低30%。[23]使用酒精凝膠清洗液效果更佳。[23] 哺乳是很重要的,作為一種對於衛生條件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在一些衛生條件很差的地區。[15]母乳餵養既可以降低腸胃炎的發生率也可以縮短其持續時間。[1]與此同時,避免食物和水的汙染也是(預防胃腸炎發生)有效的方法。[38]
為了保證疫苗接種的效果和安全性,在2009年,世界衛生組織呼籲全球範圍內對兒童實施輪狀病毒疫苗接種。[39][25]兩種商業疫苗已經面世,而且還有更多的正在開發。[39]在非洲和亞洲,這些疫苗的使用已經大大減少了嬰兒[39] 患重病的幾率,而且那些推行了國家免疫計劃的國家在疾病發生率和嚴重程度上已經有了明顯下降。[40][41]而且這些疫苗通過減少交叉傳染也可以保護未接種疫苗的兒童。[42]從2000年以來,輪狀病毒疫苗接種工程在美國的開展已經大體減少了80%的腹瀉病例。[43][44][45]第一劑疫苗注射對象為6-15周大的嬰兒。[25]而口服霍亂菌苗最近兩年也已經證實其有效率達50-60%。[46]
通常,腸胃炎是一個急性並帶有自控力的疾病,且通常不需要藥物治療。[22]當前更受青睞的,用於溫和地緩解在那些輕微到中等脫水的方法是口服補液療法(ORT)。[24]滅吐靈和/或樞復寧可能對一些孩子有用,[47]而丁基東莨菪鹼則可用於治療腹痛。[48]
對於兒童和成人腸胃炎的基本處理方法是水分補充。而經口補水療法的出現更好地實現了這一點,雖然當患者意識水平下降或者脫水相當嚴重時,靜脈注射是必要的程序。但口服補水療法仍是一種很好的補水方法。[49][50]口服替代療法產品之中,使用碳水化合物(即小麥或米)的食(飲)品優先於富含單糖的食(飲)品。[51]富含單糖的飲料,例如汽水,果汁等,不建議給5歲以下的孩子使用,因為它們可能會加重腹瀉。[22]如果沒有特效的口服補液劑或者味道較差,白開水也是可以使用的。[22]如有適應症,亦可在兒童身上使用鼻胃管來補充流質。[13]
母乳餵養的嬰兒建議以平時的餵養方法繼續,配方奶餵養的嬰兒在ORT補液後立即繼續配方餵養。[52]通常不需要改為無乳糖或低乳糖配方。[52]發生腹瀉時,兒童應進食與平常相同的飯食,但應避免高單糖的食物。[52]BRAT餐(香蕉、米飯、蘋果醬、烤麵包和茶)已不再是推薦飲食,因為它不包含足夠的養分,並且相對平常飲食並無優點。[52]一些益生菌已被證明有利於減少腹瀉的延續時間和大便的次數,[53]並且在預防和治療抗生素相關性的腹瀉上也許有用。[54]類似的,發酵的乳類產品(如 酸奶)等也同樣有益。[55]補鋅在發展中世界兒童腹瀉的預防及治療上似乎有效。[56]
止吐藥物可能有助於治療小兒嘔吐。昂丹司瓊有一定實用,單次使用即可減少靜脈輸液需求、住院需求及嘔吐。[57][58][59]胃復安也可能有效。[59]但是昂但司瓊的使用可能與小兒再次入院幾率增加有關。[60]如果臨床上需要,昂丹司瓊的靜脈液也可以口服。[61]茶苯海明雖然能減少嘔吐,但臨床效用似乎並不大。[1]
抗生素通常不用在腸胃炎治療,但如果症狀特別嚴重時[62]或在找到了易感細菌、懷疑某細菌感染的情況下是建議使用的。[63]如果要使用抗生素,則大環內酯類(如阿奇黴素)優於氟喹諾酮類藥物,因為後者抗藥性較高。[19]偽膜性腸炎通常由使用抗生素引起,治療方法為中斷病源及用甲硝唑或萬古黴素治療。[64]可治療的細菌和原蟲包括志賀桿菌[65] Salmonella typhi,[66]和賈第鞭毛蟲等。[33]在賈第鞭毛蟲或痢疾阿米巴感染時,替硝唑優於甲硝唑,是首選治療藥物。[67][33]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對同時有便血和發燒的小兒應使用抗生素。[1]
止瀉藥物在理論上有併發症的風險,雖然臨床經驗表明這種可能性不大,[37]在便血或伴有發燒的腹瀉情況下不建議使用。[68]洛哌丁胺是一種阿片類似物,常用於腹瀉的對症治療。[69]但是洛派丁胺不適於用於兒童,因為此藥物可能會穿越兒童尚未成熟的血腦屏障,引起中毒。水楊酸亞鉍是一種不溶的三價鉍和水楊酸複合物,可以在輕至中度病例中使用,[37]但在理論上水楊酸中毒是可能的。[1]
無數據 ≤500 500–1000 1000–1500 1500–2000 2000–2500 2500–3000 | 3000–3500 3500–4000 4000–4500 4500–5000 5000–6000 ≥6000 |
據計全球每年有三億到五億胃腸炎病例,[70]主要發生於發展中世界的兒童中。[15]在2008年有1.3億五歲以下兒童死於胃腸炎,[71]大多數這些死亡病例發生在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中。[17]這些死亡病例中有多於45萬是患小兒輪狀病毒的5歲以下的幼童。[72][73]每年有三百萬到五百萬霍亂病例,引起10萬病例死亡。[29]在發展中國家的兩歲以下兒童常每年感染六次或更多臨床意義上的胃腸炎。[17]成年人的感染較為少見,部分原因是後天獲得的免疫。[18]
在1980年,由各種原因導致的腸胃炎造成了460萬兒童的死亡,絕大多數發生在發展中國家。[64]到2000年,死亡率明顯減少(每年約150萬人死亡),主要是由於口服補液治療的引進和廣泛使用。[74]在美國,引起腸胃炎的感染是名列第二的最常見的感染(僅次於普通感冒),每年引起2億到3.75億急性腹瀉[18][17]及大約一萬死亡病例,[17]其中有150到300起死亡病例發生在五歲以下的兒童中。[1]
「腸胃炎」這一詞語的第一次使用是在1825年。[75]在此之前,胃腸炎被稱為傷寒、「霍亂寒」,或其他名稱,又或含糊地被稱為「腸絞痛」、「surfeit」,「flux」,「colic」,「bowel complaint」,或急性腹瀉的許多舊稱之一。[76]
胃腸炎有許多口語化的名稱,如「墨西哥毒針」、「拉德里肚」、「旅遊病」、「後門跑」等等。[17]它在很多軍隊宣傳占一席之地,並被認為是英文俗語「no guts no glory」(沒有勇氣就沒有榮耀;guts 意為肚子,也指勇氣)的來源。[17]
在美國[1]每年有370萬看診的主要原因是胃腸炎,在法國這個數字是3百萬。[77]據信胃腸炎每年在美國造成的損失有23億美元,[78]僅由輪狀病毒引起的損失每年就有1億美元。[1]
有一定數量的胃腸炎疫苗正在研發中。例如全球腸胃炎的首要病源之首,志賀菌和腸毒素「大腸埃希氏大腸桿菌」(ETEC)的疫苗。[79][80]
許多引起貓狗腸胃炎的病源與人類病源相同。最常見的生物病源為:空腸彎曲菌、艱難梭菌、產氣莢膜梭菌和沙門氏菌。[81]大量有毒植物也可能會導致胃腸症狀。[82]一些病源對某些物種有針對性。豬傳染性胃腸炎冠狀病毒(豬傳染性胃腸炎TGEV)造成豬的嘔吐、腹瀉和脫水。[83]據信是由野生鳥傳播,並沒有特殊的治療辦法。[84]此病不會傳播給人類。[85]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