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美国对苏联首先成功发射卫星的一系列反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斯普特尼克危機(英語:Sputnik crisis),是指1957年10月4日蘇聯搶先美國成功發射史普尼克1號人造衛星,令西方世界陷入一段恐懼和焦慮的時期。[1]這場危機是冷戰中的其中一個重大事件及轉捩點,當時美國一直認為自己在導彈和航太領域上站於領導地位,並曾經在史普尼克1號發射前嘗試過兩次試射人造衛星,但均告失敗。史普尼克1號發射的成功顯示了美蘇之間的技術差距,引發了美國宇航局的成立和兩個超級大國之間持續20多年的太空競賽。[2][3]
美國是1950年代初期主導世界的大國,在多項科技上都處於領先優勢。然而,美蘇兩國在教育差距快速收縮,1955年至1961年間蘇聯每年培訓的科學家人數已是美國的兩到三倍。[4]史普尼克1號的發射和入軌成功表明蘇聯在技術上取得了實質性飛躍,也被美國視為對自身國家安全的嚴重威脅,這直接促使美國在研發、教育和國家安全上投入大量聯邦層面的投入。[5]
史普尼克1號於1957年10月4日於拜科努爾太空中心發射升空[6][7],安全帶在發射後116秒分離,核心發動機於295.4 秒關閉。[8]發動機熄火後19.9秒與第二級分離,衛星被投放及啟動。[9]史普尼克1號在軌道上運行了三個月,直到1958年1月4日,期間總共完成了1440個地球軌道的繞行。[10]
在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史普尼克1號成功發射後五日,時任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發表了講話,當被記者詢問對國家安全的影響時,艾森豪威爾說「衛星本身一點也沒有引起我的擔憂」。[11]然而,在1958年艾森豪威爾便轉變態度,指蘇聯在太空科技的進步已經超過了美國,並指將可能會對美國構成直接的軍事威脅及領導地位。[12]
蘇聯成功將史普尼克1號發射代表了兩個優勢:(1)他們擁有將衛星送入軌道的能力,及(2)他們的洲際彈道導彈技術已被成功驗證,可以進行長距離的打擊,這對原先在地理上具有優勢、遠離歐洲的美國構成直接威脅。[13]這被視為美國國家安全的嚴重威脅,促使在在研發及教育上的大量投入,也代表了太空競賽的開始。[5]
史普尼克危機在美國引發一連串事件: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