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繪人物故事漆屏是中國北魏時期的藝術珍品,1965年11月出土於山西省大同市的司馬金龍墓,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一級文物,2002年被列入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名單。現藏大同市博物館。
來歷和出土情況
據《魏書》記載,司馬金龍是晉宣帝司馬懿胞弟東武城侯司馬馗的九世孫。其父司馬楚之於泰常四年(419年)歸附北魏,封琅琊王,司馬金龍乃司馬楚之尚諸王女河內公主所生,後襲父爵,為「使持節侍中鎮西大將軍吏部尚書羽真司空冀州刺史琅琊康王」。[1]司馬金龍墓為司馬金龍與妻欽文姬辰的合葬墓,位於大同市城東十五里的石家寨村西南。1965-1966年,大同市博物館對墓葬進行了發掘。根據出土墓誌,司馬金龍卒於太和八年(484年),欽文姬辰是太尉侍中隴西王直懃賀豆跋之女,賀豆跋即北魏大將源賀。欽文姬辰卒於延興四年(474年)。
司馬金龍墓早年曾經被盜,但仍發現大量文物。漆屏風出土時,較完整的有五塊,原本兩面皆有畫面,出土時向下的一面由於腐蝕嚴重,已難於分辨,向上的一面則保存較好。同時出土的還有用於插立屏風的石雕屏趺四件,每件邊長約32厘米,高6.5厘米,雕刻精美,但為佛教題材,與漆屏彩繪內容並無關聯。
形制和內容
漆屏每塊長約80厘米,寬約20厘米,厚約2.5厘米。為木板製成,先將雙面遍髹朱漆然後作畫,人物用黑色作鐵線描,臉和手塗鉛白,服飾、器具則以黃白、青綠、橙紅、灰藍等顏色渲染,並以黃墨為底,用黑墨書寫榜題和題記。
當時的繪畫題材,可分為三類,一為經史故事,二為風俗現狀,三為神怪祥瑞。王室士族尤其注重經史故事的傳寫,以行勸誡與教化之功用。[2]因此士人畫家的人物畫中,尤以此類內容為多。屏風又特別適合表現傳統的先賢、列女、孝子之類的系列題材。彩繪人物故事漆屏描繪即是列女故事,故事多出自西漢劉向編撰的《列女傳》。[3]
漆屏的圖像至今尚未全部刊布。左圖示為尚能拼合的第一、第二塊向上的一面,畫面以欄界分隔為四層:
第一層有五個人物,其中有帝舜父「瞽叟」、娥皇、女英和帝舜本人,表現帝舜恪守孝道的故事,見《史記·五帝本紀》[4]和《列女傳·母儀傳·有虞二妃》[5];
第二層有三個人物,為周太王古公亶父之妃太姜、周文王之母太任和周武王之母太姒的立像,其事見《列女傳·母儀傳·周室三母》[6];
第三層有兩個人物,為魯師春姜及春姜女像,其事見《列女傳·母儀傳·魯之母師》;
第四層有六個人物,為班婕妤辭與漢成帝同乘御輦故事,畫中的漢成帝坐在高篷大輦之上,回首注視,腳夫四名,抬輦行進,班婕妤隨後步行,其事見《漢書·外戚傳》[7]和《續列女傳》[8]。
其餘漆屏的內容見於《列女傳》的還有《仁智傳》中的《孫叔敖母》和《衛靈夫人》,《貞順傳》中的《蔡人之妻》和《黎莊夫人》等。
藝術價值
司馬金龍墓「彩繪人物故事」漆屏,所繪故事的選材承襲了漢代以降用歷史人物故事喻世教民的傳統,題記或直接節錄史傳文字,墨書風格也明顯浸潤着東晉以來士人的書法意趣。[9]畫中人物的儀態風神與東晉畫家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列女仁智圖》等作品頗有相似。顧愷之生活的年代早於本作數十年,其畫風和技法在其後直至南北朝皆傳承有緒,司馬金龍墓漆屏便顯示了這種傳承,太和年間南北的通好更為雙方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方便。[10]
畫廊
注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