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範圍包括山東全部海域和青島、東營、煙臺、濰坊、威海、日照6市及濱州市的無棣、霑化2個沿海縣所屬陸域,海域面積15.95萬平方公里,陸域面積6.4萬平方公里。2009年,區內總人口3291.8萬人,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0138元[1]。該經濟區位於中國最大的半島——山東半島,是環渤海地區與長江三角洲地區的重要接合部、黃河流域地區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東北亞經濟圈的重要組成部分。
確立過程
2011年1月4日,國務院批覆《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這是「十二五」開局之年第一個獲批的國家發展戰略,也是國內第一個以海洋經濟為主題的區域發展戰略。《規劃》的批覆實施,是中國區域發展從陸域經濟延伸到海洋經濟、積極推進陸海統籌的重大戰略舉措,標誌着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試點工作進入實施階段,也標誌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正式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成為國家海洋發展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地理區域
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以青島為中心,以山東半島地區(包括青島、煙臺、威海、日照、濰坊)為中心區域,向西擴展延伸至黃河三角洲沖積平原的東營和濱州的部分地區。整個規劃範圍包括山東全部海域和青島、東營、煙臺、濰坊、威海、日照6市及濱州市的無棣、霑化2個沿海縣所屬陸域,海域面積15.95萬平方公里,陸域面積6.4萬平方公里。
交通
發展規劃
建設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海洋產業集聚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區、國家海洋經濟改革開放先行區和全國重要的海洋生態文明示範區。到2015年,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基本建立,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海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大幅提升,海陸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海洋經濟對外開放格局不斷完善,率先達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要求;到2020年,建成海洋經濟發達、產業結構優化、人與自然和諧的藍色經濟區,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2][3]
根據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戰略定位、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現有基礎和發展潛力,按照以陸促海、以海帶陸、海陸統籌的原則,優化海洋產業布局,提升膠東半島高端海洋產業集聚區核心地位,壯大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海洋產業集聚區和魯南臨港產業集聚區兩個增長極;優化海岸與海洋開發保護格局,構築海岸、近海和遠海三條開發保護帶;優化沿海城鎮布局,培育青島—濰坊—日照、煙臺—威海、東營—濱州三個城鎮組團,形成「一核、兩極、三帶、三組團」的總體開發框架。[4]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