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羅馬尼亞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尼古拉·西奧塞古(羅馬尼亞語:Nicolae Ceaușescu,發音:[nikoˈla.e tʃe̯a.uˈʃesku] (ⓘ),中國大陸作尼古拉·齊奧塞斯庫,香港作尼古拉·壽西斯古,1918年1月26日—1989年12月25日),羅馬尼亞政治人物,1965年至1989年間擔任羅馬尼亞共產黨總書記及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領導人。1933年加入羅馬尼亞共產黨,其後多次因參加革命鬥爭和反法西斯活動而被捕入獄。1944年被營救出獄後,歷任羅馬尼亞共青團中央書記、多布羅加和奧爾特尼亞州委書記、農業部國務秘書、武裝部隊部副部長和武裝部隊總政治部主任等職。1952年獲中將軍銜。1955年當選為黨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1965年3月22日當選為羅馬尼亞工人黨第一書記,同年7月,工人黨改名為共產黨,齊奧塞斯庫任羅共中央總書記。1965年至1989年任羅馬尼亞共產黨總書記,1967年至1989年間任國務委員會主席,1974年起出任羅馬尼亞總統,為該國首任總統。
尼古拉·齊奧塞斯庫 Nicolae Ceaușescu | |
---|---|
第10任羅馬尼亞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 |
任期 1965年3月22日—1989年12月22日 (24年275天) | |
前任 | 格奧爾基·喬治烏-德治 (羅馬尼亞工人黨第一書記) |
繼任 | 末任(政黨解散) |
第7任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國務委員會主席 | |
任期 1967年12月9日—1989年12月22日 (22年13天) | |
總理 | 揚·格奧爾基·毛雷爾 |
前任 | 基伏·斯托伊卡 |
繼任 | 末任 |
第1任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總統 | |
任期 1974年3月28日—1989年12月22日 (15年269天) | |
總理 | 馬尼亞·曼內斯庫 伊利耶·維爾德茨 康斯坦丁·德斯克列斯庫 |
前任 | 首任 |
繼任 | 揚·伊利埃斯庫(羅馬尼亞總統)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羅馬尼亞王國奧爾特縣斯科爾尼切什蒂 | 1918年1月26日
逝世 | 1989年12月25日 羅馬尼亞登博維察縣特爾戈維什泰 | (71歲)
死因 | 槍決 |
國籍 | 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 |
政黨 | 羅馬尼亞共產黨 |
配偶 | 埃列娜·齊奧塞斯庫 |
兒女 | 瓦倫丁·齊奧塞斯庫 佐婭·齊奧塞斯庫 尼庫·齊奧塞斯庫 |
簽名 | |
軍事背景 | |
服役 | 羅馬尼亞軍隊 |
服役時間 | 1949年—1954年 |
軍銜 | 中將 |
齊奧塞斯庫當政的第一個十年間,與冷戰期間其他華沙公約組織國家不同,羅馬尼亞對西歐和美國實行了開放的政策。羅馬尼亞前任領導人格奧爾基·喬治烏-德治於1958年成功使蘇聯軍隊撤出羅馬尼亞。而齊奧塞斯庫則繼承了前任領導人的策略,與蘇聯保持距離的同時大力發展國內經濟、改善民生。[1]因此在1970年之前,其被認為是溫和開明的共產黨領袖。
但在1970年後,齊奧塞斯庫統治下的羅馬尼亞是東歐集團中斯大林主義最為嚴重的政權。他的統治中個人崇拜和民族主義泛濫,與西方國家和蘇聯的關係惡化。齊奧塞斯庫政權在1989年羅馬尼亞革命中被推翻,齊奧塞斯庫夫婦一起被羅馬尼亞特別軍事法庭以「實施種族滅絕,屠殺六萬人」、「危害國家」、「破壞公共財產」、「破壞國民經濟」、「在國外銀行有超過10億美元的秘密存款並企圖叛逃國外」等5大罪名判處死刑並立即執行。1989年12月25日下午4時,齊奧塞斯庫及其夫人被處決。羅馬尼亞政府在處決了齊奧塞斯庫夫婦後立即宣布廢除死刑。[2]
齊奧塞斯庫出生在羅馬尼亞奧爾特縣斯科爾尼切什蒂村的一個農民家庭,在9位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三。他的父親擁有3公頃(45畝)地和一些羊,還兼職做裁縫養家。在11歲時,齊奧塞斯庫搬到布加勒斯特投奔姐姐,成為一名製鞋匠學徒。1932年初參加了當時仍被視作非法的羅馬尼亞共產黨 ,並在1932年初第一次被捕。1933年罷工,為活動過程中,他再次被捕。1934年三次被捕,其中第一次是收集簽名在鐵路工人抗議審判,另外兩次被捕是其他類似活動。這些逮捕使他在民眾中贏得了「危險共產主義的鼓動者」的影響力,在對他的警察記錄「共產主義和反法西斯主義的宣傳活動傳播者」中記載。然後,他轉入地下,但因在烏爾米的活動被抓獲,1936年6月6日被布拉索夫法院判處監禁兩年。1936年又參加監獄反法西斯主義的活動,因藐視法庭罪被追加判刑半年。刑滿釋放後被指定監視居住一年。在監獄中,他雖然不受其他政治犯歡迎,但他很快就透過獄中的共產黨幹部與羅共高層搭上線[3]。
獲得自由後,齊奧塞斯庫在1940年認識了身為紡織工人的埃列娜·齊奧塞斯庫,並與她在1946年結婚,埃列娜·齊奧塞斯庫在未來幾年將發揮其在政治生活中日益重要的作用。但不久再次因為陰謀破壞社會秩序罪,被收監入獄,在各家監獄度過了整個戰爭時期:日拉瓦 (1940)、卡蘭塞貝什 (1942)、沃克雷什蒂鄉 (1943)、特爾古日烏 (1943)。1943年轉監特爾古日烏拘留營,認識了格奧爾基·喬治烏-德治並成為密切的門生,喬治烏-德治組織獄中的黨員開展自我批評運動。
1944年,納粹德國敗退,蘇聯攻入羅馬尼亞王國,8月羅馬尼亞發生政變,揚·安東內斯庫的法西斯政權倒台,隨後他擔任了羅馬尼亞共青團書記(1944-1945)。
羅馬尼亞工人黨在1947年奪取政權後,他領導農業部,然後擔任格奧爾基·喬治烏-德治領導下的武裝部隊副部長。1952年,在工人黨的「莫斯科派」領導安娜·波克爾被整肅的幾個月後,喬治烏·德治提升他到羅馬尼亞工人黨中央委員兼中央組織局委員。1954年4月20日在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上當選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1955年12月在第二次代表大會上當選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主管組織工作和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眾團體的工作。1960年6月在第三次代表大會上再次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上升到黨內排名第二的位置,僅次於第一書記喬治烏-德治。[4]
1965年3月,羅馬尼亞最高領導人喬治烏·德治病逝以後,時年47歲的齊奧塞斯庫當選羅馬尼亞工人黨的第一書記,成為最高領導人。同年,羅馬尼亞通過新憲法,改國名由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為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他還將羅馬尼亞工人黨改名為羅馬尼亞共產黨,齊奧塞斯庫當選總書記。上任初期,齊奧塞斯庫注意深入群眾,體察民情,羅馬尼亞全國的城市農村,幾乎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在外交方面,由於在前任喬治烏-德治統治期間,蘇聯軍隊於1958年撤出羅馬尼亞,齊奧塞斯庫得以繼續保持獨立自主,與蘇聯保持距離[5]:440,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友好,並曾與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美國總統尼克松見面,並和以色列保持外交關係,譴責蘇聯在勃列日涅夫統治時期侵略捷克斯洛伐克。
在經濟建設上,齊奧塞斯庫為了擺脫蘇聯的控制,逐步對經濟體制進行了一些改革。他反覆強調「沒有經濟上的獨立,就不會有政治上的獨立」、「沒有高速度的發展,就不可能生存下去」。因此,羅馬尼亞把發展國民經濟看作是關係民族存亡的大事,並在努力探索高速發展國民經濟的道路。針對經濟管理和計劃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羅共曾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一、改革行政區劃,加強中央的統一領導,發揮地方的積極性。1968年2月,羅馬尼亞把全國16個州和兩個直轄市重新劃分為39個縣(現為41個縣)和一個直轄市,取消州和區的建制而建立縣,由中央直轄,建立從中央到縣、市和鄉鎮、農村的垂直領導體制,形成中央—縣—鄉村三級行政體系,提高市和鄉的作用並擴大其權限,使中央領導接近基層單位,以便直接貫徹黨和國家的決議。
二、建立工業中心,減少工業管理體制中的中心環節。把過去由工業部的高度集中領導和權力過分集中,改為相對分散的領導和權力適當下放,充分發揮了下面的積極性。這樣不僅能及時解決問題,而且針對性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對羅工業的迅速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三、取消一長制,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實行集體領導,吸收工人直接參與管理。
四、改進對國民經濟的管理和計劃,擴大企業自主權。這樣激發了工人參與企業管理的積極性,為工人發揮創造精神創造了條件。
五、改革報酬制度,以福利調動職工的積極性。
六、重視國際經濟合作和大力發展外貿,廣泛對外開放,在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同時,採用多種形式引進外國特別是西方的先進技術和資本。
通過實施上述措施,羅馬尼亞的經濟發展迅速,國際地位也得以提升。[6]
1968年4月,為了建立合法性打擊黨內元老,齊奧塞斯庫通過羅馬尼亞共產黨中央委員會與內務部長瓦西列·帕蒂利內茨、黨組織部長維爾吉爾·特羅芬,為在喬治烏-德治領導期間處決的前總書記斯特凡·福里什和前領導人盧克雷奇·帕特拉什卡努平反,並整肅了亞歷山德魯·德勒吉奇[5]。此後開始轉變實行獨裁統治,民眾的言論自由和人權被剝奪,他還任命親戚為政府官員,在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上手段狠辣。
齊奧塞斯庫提倡種族純潔,主張真正的羅馬尼亞人是達契亞人的後裔。[7]為提高羅馬尼亞的人口,增強綜合國力,自1966年起廢除了關於個人可以自由人工流產的法律,實施了禁止墮胎的政策。規定每個家庭強制生育禁止不生小孩,至少生四胎,並規定禁止離婚,使得1967年出生人口加倍,卻沒有政策照顧這些孩子。[8]生在普遍貧窮的羅姆人家庭的孩子最慘,孤兒院中80%是羅姆人,長大後面臨失業。[9]許多婦女不堪負荷打算偷渡到其他國家,但不少人遭到邊境軍隊射殺。當時的羅馬尼亞沒有足夠的醫療資源應付突然暴增的嬰兒,造成新生兒大規模的死亡。僅僅在「新生育政策」實行後的一年內,該國嬰幼兒死亡率就增長了145.6%。
齊奧塞斯庫的獨裁政府限制言論自由,施行思想控制。為此在1980年,齊奧塞斯庫頒布了《大羅馬尼亞打字機法》。根據該法,每一個羅馬尼亞的公民、企業、事業、機關、學校等單位,凡擁有打字機必須要得到警方的許可,領取使用執照;要成為打字員也必須照此辦理,並且要將所打字的樣品同時上報。如果打字機需要修理,其使用者及其打字機都需要更新執照。任何繼承打字機的羅馬尼亞人,都必須將此上交政府當局,或尋求取得使用它的資格;如果不把打字機的鍵盤上交警方,即使損壞的打字機也不得私自處理,否則嚴加處罰。[10][11]氣象報告的氣溫必須在可以工作的範圍之內。[12]1986年知名作家馬尼亞在作品經過冗長審查後,決定流亡西方。[13]
1970年代起,齊奧塞斯庫居功自傲,越來越專橫跋扈。1971年,伊利埃斯庫(後來成為羅馬尼亞總統)在國家發展等「意識形態」問題上,與齊奧塞斯庫產生不同意見,後被貶到地方當出版社社長。
1974年,在齊奧塞斯庫的策劃下,羅馬尼亞實行總統制,齊奧塞斯庫成為總統,且擁有了直接頒布法律、任免閣員的大權。此後齊奧塞斯庫一人兼任了羅馬尼亞共產黨中央總書記、共和國總統、國防委員會主席、武裝部隊最高統帥、愛國衛隊總司令、經濟和社會發展最高委員會主席等黨政軍最高職務,成為羅馬尼亞一切的主宰,甚至連該國一平方米種的玉米數都要由他決定。[14]在1976年,他又接管了意識形態委員會,並出版了多種文集,透過個人崇拜的操作,將自己的地位提昇到「當代馬克思主義重要思想家」的地步,1982年後,馬列相關的著作在羅馬尼亞境內大致消失,僅剩少數的蘇聯官定手冊和教材,書店大多都呈列齊奧塞斯庫的著作或講話精選[15]。
在1977年3月4日羅馬尼亞發生了大地震,此次地震給了齊奧塞斯庫按照自己意願重建首都的機會。齊奧塞斯庫在首都布加勒斯特進行了大規模的拆遷活動,從而造成了大量珍貴的文物古蹟的損毀。[16]
1968年8月15日,齊奧塞斯庫和揚·格奧爾基·毛雷爾、埃米爾·波德納拉希、科爾內留·曼內斯庫一同訪問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16日,齊奧塞斯庫與捷克斯洛伐克領導人盧德維克·斯沃博達簽署協議延長1949年簽署的雙方友好合作互助協議。[5]:40221日,針對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之春」事件,齊奧塞斯庫在共和國宮廣場舉行的首都居民集會上發表了講話[17]:
“ | 五個社會主義國家的部隊入侵捷克斯洛伐克,這是一個重大錯誤,是對歐洲和平,對世界社會主義命運的嚴重威脅。在當今世界上,當各國人民為保衛自己的民族獨立,為權利平等而奮起鬥爭的時候,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幾個社會主義國家去踐踏別國的自由和獨立,是不堪設想的。武裝干涉一個社會主義兄弟國家事物的念頭,是毫無道理的,是不能容許的,哪怕一瞬間也是不能接受的。 | ” |
8月22日,齊奧塞斯庫又在大國民議會非常會議上發表講話[17]:
“ | 在這崇高的講壇上,我代表羅馬尼亞共產黨和全體羅馬尼亞人民向兄弟的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向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人表示熱烈的同情和國際主義的聲援。並表示完全相信他們有能力保證捷克斯洛伐克沿着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道路向前邁進。 | ” |
齊奧塞斯庫早年在反對蘇聯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同時也加強了軍事準備,並在羅馬尼亞全國成立了大規模的民兵組織—「愛國衛隊」。此時,齊奧塞斯庫堅持獨立、反對外來干涉的立場受到全國的擁護,在國際上也得到了一定的讚許和支持。
1969年3月17日,華沙條約成員國在布加勒斯特舉行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後第一次高層會見,會議象徵性地由杜布切克主持。非官方消息提到蘇聯試圖說服齊奧塞斯庫接受在最後的決議中譴責中華人民共和國為近期衝突中的侵略者,但會議最終報告中未涉及中國。同期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周恩來訪問羅馬尼亞,在齊奧塞斯庫的堅持下,周恩來放棄在演講中攻擊莫斯科。後參加6月5日至17日在莫斯科召開的1969年共產黨和工人黨國際會議,會上,齊奧塞斯庫表明了在中蘇交惡中保持中立的立場。8月2日至3日,美國總統尼克松和基辛格訪問羅馬尼亞。隨後,齊奧塞斯庫前往美國首都華盛頓進行訪問,期間,基辛格向齊奧塞斯庫表達了希望羅馬尼亞幫助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關係[5]:407-409。
齊奧塞斯庫與朝鮮勞動黨、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特別是該國領袖金日成關係密切,在位期間共四次訪朝,分別是在1971年6月、1978年5月、1985年10月、1988年10月。這幾次出訪也深刻影響到了他的思想、心理和日後的執政生涯。
齊奧塞斯庫也與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關係密切,他於1971年6月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中方在之前的1億美元貸款上追加了7000萬美元後,同年10月在第26屆聯合國大會上羅馬尼亞作為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的提案國,投票贊成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聯合國 [18]。此後,1978年5月、1982年4月、1985年10月、1988年10月五次率團訪華[19],並於1985年10月訪華時向鄧小平授勳[20]。1978年8月,中國共產黨主席、中國國務院總理華國鋒應他的邀請訪問羅馬尼亞[19]。20世紀80年代中蘇關係走向復甦期間,齊奧塞斯庫一直承擔了中蘇兩國之間中間人的角色。[21]
1984年,羅馬尼亞還參加了由美國等西方集團主辦的洛杉磯奧運會,該屆奧運會遭到了以蘇聯為首的東方集團以及朝鮮、古巴、越南等18國的抵制,而羅馬尼亞成為當年參加奧運會的七個社會主義國家之一(其它分別為:中國、南斯拉夫、索馬里、貝寧、剛果、莫桑比克)。
1989年東歐劇變期間,波蘭統一工人黨失去對議會的控制,8月團結工會領導人塔德烏什·馬佐維耶茨基組閣時,齊奧塞斯庫曾以羅馬尼亞共產黨的名義向波蘭統一工人黨、蘇聯共產黨和華沙條約組織各黨中央寫信,反而是建議動用武力進行干預,卻遭到戈爾巴喬夫的無視[22]。
儘管在外交上齊奧塞斯庫有許多成就,但是他在經濟上的腐敗無能使得羅馬尼亞出現危機;且齊奧塞斯庫居住於豪華的宮殿式建築中,過著奢侈的生活,而與人民的一般生活脫節。此外齊奧塞斯庫還以秘密警察監視人民生活。[23]
面對齊奧塞斯庫的獨裁統治,連一些黨內的部下都無法忍受,不得不站出來說話[24]。1989年3月,羅馬尼亞共產黨六大元老——康斯坦丁·珀爾伏列斯庫、格奧爾基·阿波斯托爾、亞歷山德魯·伯爾勒迪亞努、科爾內留·曼內斯庫、西爾維烏·布魯坎、格雷戈里·揚·勒強努通過自由歐洲電台聯名發表一封給齊奧塞斯庫的公開信,批評齊奧塞斯庫的現行政策。此舉引起國內外強烈反響。此信在羅馬尼亞家喻戶曉,羅馬尼亞普通百姓對此信給予稱讚,認為這封信說出了他們的心裡話。
1989年,許多東歐的前社會主義國家相繼發生政權更迭,蘇聯的民主化進程也已經起步。與此相對照,齊奧塞斯庫領導下的羅馬尼亞卻沒有任何反應,甚至還加強了全面控制。同年12月,出於對齊奧塞斯庫統治的不滿,羅馬尼亞西部邊境重鎮蒂米什瓦拉發生了騷亂。17日,在齊奧塞斯庫的指揮下,羅馬尼亞軍警在市內開槍,逮捕了一些鬧事者,一度將騷亂平息。但蒂米什瓦拉事件被當時世界各國媒體[誰?]報道成「忠於齊奧塞斯庫的羅馬尼亞保安部隊在蒂米什瓦拉實施大屠殺,幾千人喪生,上萬人被捕或失蹤」。18日,齊奧塞斯庫照常前往伊朗進行為期三天的國事訪問,並向伊朗總統拉夫桑賈尼宣稱:「我們的形勢是穩定的」。這是齊奧塞斯庫最後一次對外國事訪問。但是,齊奧塞斯庫在回國後蒂米什瓦拉的騷亂並未平息,自由歐洲電台對蒂米什瓦拉大屠殺血流成河的報道激怒了羅馬尼亞人,局勢一發不可收,引發了全國性的騷亂,很快發展到羅馬尼亞軍隊倒戈軍事進攻保安部隊。[25]從15日蒂米什瓦拉發生動亂到25日齊奧塞斯庫被處死,羅馬尼亞10天內天翻地覆。21日,他決定在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舉行群眾集會,號召人民支持他在蒂米什瓦拉的鎮壓行動。該日中午12時,布加勒斯特中央廣場10萬人舉行集會。齊奧塞斯庫及其夫人在中央大廈的陽台上出現,並進行演講,試圖引導人們站在他的角度上譴責蒂米什瓦拉事件是「鬧事」。就在演講過程中後排有人點燃爆竹(當事者被警察槍殺),造成現場混亂,集會的部分人群開始吶喊「蒂米什瓦拉」,突然有人在廣場角落高呼:「打倒齊奧塞斯庫!」同時進行的電視轉播隨即中斷,齊奧塞斯庫的右手在半空中停止。他的妻子對群眾訓斥安靜,卻徒勞無功;齊奧塞斯庫的演講越來越虛弱,廣場群眾越來越浮躁,在群眾發現他的聲音開始顫抖時,眾人開始怒吼[26]。此後,「打倒殺人犯」的口號聲和嘈雜聲在廣場散開,局勢逐漸失控。頭戴鋼盔的武裝警察將四周的街道包圍,軍官向人群喊話,命令他們散去。羅馬尼亞國防部長米列亞親自指揮,並下令「不准向人群開槍」。但布加勒斯特市長卻到前線傳達最高統帥的命令:「可以開槍,朝天開槍,先警告,如果不成,向腿部開槍!」米列亞最終無法承受壓力而自殺,震動朝野。[27][28]
22日上午10時,原本支持齊奧塞斯庫的軍隊開始倒戈,羅馬尼亞軍隊從首都布加勒斯特市中心撤出,而鎮暴警察無法阻擋遊行隊伍的衝擊。此後,示威群眾向齊奧塞斯庫所在的黨中央大廈匯集,並進行衝擊,一些人將大廈窗戶打破,並將齊奧塞斯庫畫像扔出。齊奧塞斯庫看到情況不妙,調來直升飛機逃往布加勒斯特北郊[29] ,結果被羅馬尼亞救國陣線逮捕,下午3點30分被逮捕並關押於一處軍事設施內,直到審判。他和妻子埃列娜·齊奧塞斯庫被控五項罪名成立:
齊奧塞斯庫政權的四名高官在1990年受審時,對於屠殺689人認罪。[30]其他來源估計屠殺死亡人數約數百人。[31][32]
1989年12月25日,齊奧塞斯庫夫婦在羅馬尼亞南部登博維察縣特爾戈維什泰兵營廁所前一塊空地上被處決。行刑隊由三人組成:為昔日保護齊奧塞斯庫的護衛隊64團傘兵團,包括隊長艾內爾·博耶魯,軍士長喬金·屋大維和多林-瑪麗安·西蘭。[33][34]一種說法是齊奧塞斯庫唱起了《國際歌》,還指責行刑者乃可惡的叛徒,但被其夫人埃列娜打斷,「他們要把我們像狗一樣射殺!」埃列娜最後的遺言是「我不信!羅馬尼亞還有死刑嗎?」[35]另一說法是臨刑前齊奧塞斯庫高呼:「自由和獨立的羅馬尼亞萬歲!」其夫人埃列娜則唱起了《國際歌》[36]。在行刑隊指揮官趕到之前,士兵已經開槍,齊奧塞斯庫中彈倒地,後腦勺撞在廁所的牆上,死後仍睜着雙眼。其夫人頭部中彈,腦漿外溢,鮮血不斷外流,[14]其所有財產也被沒收。審訊及槍決過程的影片很快在法國及其他歐洲國家流傳,羅馬尼亞的電視台也曾播出。至此,長達25年的齊奧塞斯庫政府宣告倒台,羅馬尼亞共產黨也隨之消亡。
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自從在1966年與齊奧塞斯庫會面以來,就與之建立了友誼關係。1974年,巴列維送予了齊奧塞斯庫一輛Paykan汽車。巴列維評價齊奧塞斯庫具有「不妥協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強烈的獨立意志」。[37][38]
齊奧塞斯庫夫婦被處決5天後,二人屍體被秘密埋葬在根恰公墓。此後,羅馬尼亞官方一直未確認二人的墓地所在,而其家屬也因此對所謂墓地拒不承認。2008年,布加勒斯特上訴法院終審決定,要求羅馬尼亞國防部出示齊奧塞斯庫夫婦被埋在根恰公墓的證據。經過多年的法庭之爭,齊奧塞斯庫夫婦的家屬終於獲得根恰公墓有關墓地的所有權,這為開棺驗屍掃清了障礙。在齊奧塞斯庫夫婦唯一在世的長子瓦倫丁·齊奧塞斯庫及女婿奧普雷安的要求下,羅馬尼亞國家法醫學院於2010年7月21日開啟了二人墓穴並進行開棺驗屍。[39]後經DNA檢測,根恰公墓中的屍體確認是齊奧塞斯庫夫婦的屍體。[40]
1990年3月11日,時任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應邀出席中華基督教國民大會團契的星期禮拜聚會,即引述聖經傳道書中所說「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物都有定時」;「各樣事物成就,都有時候和定理」,並稱「中共應當及早醒悟,放棄無神論,站在神的公義,為十一億中國人有個交代。否則亞述王西拿基立和羅馬尼亞的西奧塞古的下場,就是他們不久後的結局」。[41][42]
2008年10月14日,羅馬尼亞議會參眾兩院舉行聯席會議,以97票贊成、13票反對和58票棄權,通過了關於齊奧塞斯庫國外存款的調查報告[43]。調查委員會主席薩賓·庫塔什指出該委員會在成立的兩年內進行了大量調查取證,結果「所有調查證人無一例外地都認為齊奧塞斯庫在國外沒有存款」。究其原因,齊奧塞斯庫當時對自己在國內的領導地位非常有信心,故而沒有在國外存巨款的理由。羅馬尼亞保守黨議員德拉戈什·杜米特魯在議會發言中指出,齊奧塞斯庫是一個「誠實的人」,與當今那些逍遙法外的「碩鼠」們相比,齊奧塞斯庫不知要「誠實」多少倍[44][45]。據美聯社報導,兩人的墳墓上長滿野草。[46][47]。
齊奧塞斯庫曾授予他飼養的黑色拉布拉多犬「考布」陸軍上校軍階。[48][49][50]
齊奧塞斯庫用偽造外國皇室賀電的方法來使自己「皇室化」,試圖向羅馬尼亞人證明,是他保持了從圖拉真皇帝、弗拉德·德拉庫拉、斯特凡大公、勇敢的米哈依直至卡羅爾一世國王的羅馬尼亞神聖王權的延續性。1989年年初,新華社駐羅記者在羅共維爾恰縣委和縣政府大樓里看到一幅又大又長的油畫,上面畫有齊奧塞斯庫和羅馬尼亞歷代王公的肖像,按年代排列,齊奧塞斯庫排在第9位,但十分突出。在場的外國新聞官員用譏諷的口吻嘲笑說「看哪,齊奧塞斯庫當上了羅馬尼亞的國王!」[51]
齊奧塞斯庫曾經被稱為:「人類的星辰、喀爾巴阡山的天才、思想的多瑙河、工人階級的英雄、最傑出的無以倫比的戰略家、舉世尊敬的偉大領袖和政治活動家、抵抗所有敵人的羅馬尼亞捍衛者、掌握國家面臨所有問題答案的領導人、民族英雄中的偉大英雄、當代世界的傑出人物和光輝戰士、傑出的馬列主義領袖。」[52][5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