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國人民解放軍天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是1949年1月中共占領天津後,對天津市實施軍事管制的地方最高權力機關機關。駐法國公議局大樓(今承德道12號天津市文化局址),1月22日遷至迪化道(今鞍山道)四十六、四十八號國民黨天津警備司令部稽察處舊址,不久再次移到鞍山道59號(張園)與天津市委聯合辦公。[1]所限範圍為天津市區並東至塘沽、大沽,南至靜海縣,西至楊柳青,北至楊村。
1948年11月8日,毛澤東批示「北平、天津、唐山、張家口解放在即,即刻準備接管幹部及黨政機構的配備,務於一個月至一個半月內準備完畢」,「華北局負責準備」。11月29日開始組建天津市的軍事接管機構及黨政領導機構。以冀察熱遼中央分局為基幹組成了中共天津市委班子。1948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任命黃克誠為天津市委書記兼軍管會主任,黃敬為天津市市長。黃敬在勝芳鎮籌建接管天津市的軍事管制委員會機構。12月15日中共中央批覆華北局同意以黃克誠(市委書記)、黃敬(市委第一副書記)、黃火青(市委第二副書記)、許建國(市委社會部長)、張友漁、黃松齡、吳硯農(市委秘書長)、丘金、楊英(市委組織部長)等9人為中共天津市委委員,12月22日,中共中央軍委發出關於平津管轄範圍的指示指出,「天津方面軍管會管轄範圍亦應擴充為東至塘沽、大沽,南至靜海,西至楊柳青,北至楊村。」12月28日,華北人民政府交通部部長武競天在石家莊市主持召開接管天津動員大會,部署接管事宜。與此同時,抽調中央及華北局、華北人民政府、石門市委、渤海區黨委、冀魯豫區黨委等部門的7400餘名幹部,集中在霸縣勝芳鎮整頓學習,準備參加接管工作。1949年1月9日,華北局電示由黃克誠、黃敬、黃火青、許建國、張友漁等5人組成中共天津市委常委會。
1949年1月15日13時30分天津戰役結束。當天中國人民解放軍天津區軍事管制委員會成立,發布第一號布告,宣告天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開始行使職權[2]。天津市人民政府同時成立,華北人民政府委任黃敬為天津市長,張友漁為副市長。位於南市華安大街的天津新華廣播電台於15日下午18時開始連續播送軍管會的《告天津人民書》和解放軍入城《約法八章》。[3]入城後按照「各按系統,自上而下,原封不動,先接後管」和「避免亂,必須穩,完整接收,免遭破壞」「原職、原薪、原制度」的方針和原則施行接管。2月中旬,全部接管工作結束。2月28日,「軍管會」接管部召開接管工作總結會議,共接收大小公營企業和機關663個,接管工廠115個,倉庫165處,機關、醫院316處,大專院校4所,省立大專院校3所,省立中學4所,市立中學8所和小學122所。[4]
1949年3月,在湖南尚未解放之時,中共中央就決定成立中共湖南省委,任命天津市委書記黃克誠為湖南省委書記,王首道為副書記,任命時任北平市委秘書長的湖南平江人石磊為中共長沙市委書記並恢復原名曹瑛。4月上旬,黃克誠報請中共中央批准後,調前冀察熱遼中央分局幹部到天津集結組成「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湘江大隊」,1949年5月26日乘火車從天律出發南下湖南。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