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國民黨反動派、國民黨反動派政府[1]、國民黨反動統治集團[2]、國民黨頑固派[3]:78等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對中華民國政府(國民政府)、中國國民黨的政治貶稱及歷史用語,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官方「國民黨反動統治」一詞使用至五四憲法取代共同綱領為止[4][2]。
自1927年4月蔣中正另立南京國民政府起,至1949年渡江戰役解放軍攻占南京,這一時期被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稱為「國民黨二十二年反動統治」[2][a]。
1910年代開始,「反動」一詞在中國逐步成為革命用語。1922年6月15日,中共中央發表《中國共產黨對時局的主張》,首次使用「反動派」概念,所指即北洋軍閥段祺瑞等「反動軍閥」[6]:10—11。第一次國共合作開始後,中國共產黨形成國民黨左派、右派的概念。最初,中國共產黨未將國民黨右派定義為反動派。1925年8月,廖仲愷遇刺後。中國共產黨對國民黨右派就是「反動派」的認知不斷深化[6]:13。
1927年4月,蔣中正發動四一二事件後,國共徹底反目。日後,中華人民共和國作者將蔣中正發動四一二事件、另立南京國民政府,稱為「標誌國民黨右派已經變成了反動派」[7][8]。但在當時,中共中央發表的《中國共產黨為蔣介石屠殺革命民眾宣言》中,將蔣中正與中國國民黨區分,僅定性蔣中正為「反革命」。9月寧漢合流後,中國國民黨各派系已聯合打擊中國共產黨。至此,中國共產黨已完全將中國國民黨、國民政府定性為反革命、反動派[6]:15。
除國民黨反動派一詞外,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使用國民黨頑固派、國民黨反動派政府[1]:159、國民黨反動政府、國民黨反動集團[2]、國民黨反動政權[b]等類似詞語,即指蔣中正領導下的中華民國政府(國民政府)和中國國民黨,以及中華民國國軍(國民革命軍)[4][3]:76—77。為彰顯蔣中正的「個人獨裁」,則稱為蔣介石政權[2]、蔣介石匪幫[5]、蔣介石集團[9]、蔣介石反動統治集團、蔣介石獨裁政府[5]、蔣介石賣國政府[2]、蔣軍等。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毛澤東在抗日戰爭時期的著作中,常使用國民黨頑固派一詞[3]:78。1949年遷台後的中華民國政府一段時間內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稱為國民黨反動派,直到1954年五四憲法通過停止使用「國民黨反動派」一詞[b]。
此類詞語亦因不同使用者、不同時期,詞義產生變化。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國共之外的民主黨派所指的國民黨反動派,即中國國民黨內部「自私、頑固、反動、反民主」的分子,是國民黨的「當權派」和「好戰派」。並不包括當時中國國民黨領袖蔣中正。其後範圍擴大。從中國國民黨領袖到其領導的中華民國政府各部門要員,「從軍事到政治到經濟各個方面」,皆為國民黨反動派[10]:261—262。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宣傳領域,蔣中正領導的黨政軍等同國民黨反動派是為固有觀念[3]:76[11]:159。一般認為蔣中正和「國民黨反動派」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4][3]:76[8]。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學者贊同稱國共內戰期間的國民黨為「國民黨反動派」,但抗日戰爭期間的國民黨及其領導的國民政府、國民革命軍,則不宜稱為「國民黨反動派」[3]:76—77。對於1949年遷台之前的國民政府以及中華民國政府,較不具貶義的代稱則是國民黨政府[2]。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處理臺灣問題時,或以蔣介石集團[9]、台灣當局為中華民國政府代稱。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