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英語: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縮寫:NSFC),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主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運用的國務院部委管理的事業單位,現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管理[1]。
主要領導 | |
---|---|
黨組書記、主任 | 竇賢康 |
副主任 7 | 王希勤、 陸建華、 張學敏、 江松、 韓宇、 蘭玉傑、 吳驪珠 |
秘書長、黨組成員 | 韓宇 |
黨組成員 | 高瑞平 |
機構概況 | |
業務上級機構 |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
組織上級機構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
機構類型 | 國務院部委管理的事業單位 |
行政級別 | 副部級 |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 | 12100000000019035T |
聯絡方式 | |
總部 | |
實際地址 | 北京市海淀區雙清路83號 |
對外官網 | www |
機構沿革 | |
成立時間 | 1986年2月14日 |
影像資料 | |
自然科學基金委負責根據國家發展科學技術的方針、政策和規劃,有效運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支持基礎研究,堅持自由探索,發揮導向作用,發現和培養科學技術人才,促進科學技術進步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國務院於1986年2月14日批准成立面向全國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目的是推動國家科技體制改革,變革科研經費撥款方式。而自然科學基金委成立的目的是為中國的科學研究和交流提供科研經費資助。2010年以來,每年管理並用於資助科學研究項目的資金總額已超過100億元[2]。
沿革
1980年代初,為推動中國科技體制改革,變革科研經費撥款方式,中國科學院89位院士(學部委員)致函中共中央、國務院,建議設立面向全國的自然科學基金,得到中共中央、國務院的首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於1986年2月14日批准成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自然科學基金委實行任期制,委員會領導成員每屆任期4年。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成立時,暫時掛靠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部,首任主任為唐敖慶。1986年7月29日,基金委設立數學物理部、化學部、生物學部、地球科學部、材料科學與工程科學部、信息科學部;自然科學發展戰略與政策局、綜合局、國際合作局、辦公室。[3]
1987年4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人事部發布通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不再掛靠科技部,改為直屬國務院。1988年6月7日,國務院辦公廳發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為副部級機構,享受國務院直屬局待遇,不列入國務院機構序列,由國家科委歸口管理」。2000年12月27日,國務院辦公廳發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重新劃歸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4]。
2000年7月,基金委辦公地點由北京市海淀區花園北路35號東門遷入新址海淀區雙清路83號[5]。
2018年3月17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批准《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方案規定:「重新組建科學技術部。將科學技術部、國家外國專家局的職責整合,重新組建科學技術部,作為國務院組成部門。科學技術部對外保留國家外國專家局牌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改由科學技術部管理。」[6][7][8]
職責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自然科學基金委承擔下列職能:
- 制定和實施支持基礎研究和培養科學技術人才的資助計劃,受理項目申請,組織專家評審,管理資助項目,促進科研資源的有效配置,營造有利於創新的良好環境;
- 協同國家科學技術行政主管部門制定國家發展基礎研究的方針、政策和規劃,對國家發展科學技術的重大問題提供諮詢;
- 接受國務院及有關部門委託開展相關工作,聯合有關機構開展資助活動;
- 同其他國家或地區的政府科學技術管理部門、資助機構和學術組織建立聯繫並開展國際合作;
- 支持國內其他科學基金的工作;
- 承辦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事項。
機構設置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自然科學基金委內設機構為副司局級。自然科學基金委設置下列機構:
- 辦公室(科研誠信建設辦公室)
- 計劃與政策局
- 財務局
- 國際合作局
- 人事局
- 機關黨委
- 數學物理科學部
- 化學科學部
- 生命科學部
- 地球科學部
- 工程與材料科學部
- 信息科學部
- 管理科學部
- 醫學科學部
- 交叉科學部
- 國際科研資助部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監督委員會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諮詢委員會
- 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
- 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基礎研究管理中心)
- 機關服務中心
- 科學傳播與成果轉化中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科學基金雜誌社)
- 中德科學基金研究交流中心
歷任領導
- 第一屆(1986年-1990年)
- 第二屆(1990年-1995年)
- 第三屆(1995年-1999年)
- 主任:張存浩[3]
- 副主任:不詳
- 秘書長:不詳
- 副秘書長:不詳
- 第四屆(1999年-2003年)
- 第五屆(2003年-2008年)
- 第六屆(2008年-2013年)
- 第七屆(2013年-2018年)
- 第八屆(2018年-2023年)
- 主任:李靜海
- 副主任:張希(2019年1月免去[15])、高福(2022年11月免去)、謝心澄、侯增謙、高瑞平、王承文(2022年10月免去)[16]、陸建華(2019年3月任命)[17]
- 秘書長:韓宇[14]
- 副秘書長:不詳
- 第九屆(2023年-)
業務
- 項目型
- 面上項目:面上項目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數最多、學科覆蓋面最廣的一類項目資助類型,面上項目的經費占各類項目資助總經費的60%以上。面上項目支持科技工作者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範圍內自由選題,開展創新性的科學研究。
- 重點項目:重點項目支持科技工作者結合國家需求,把握世界科學前沿,針對中國已有較好基礎和積累的重要研究領域或新學科生長點開展深入、系統的創新性研究工作,給予較高強度的支持。重點項目要體現有限目標、有限規模和重點突出的原則。每年確定受理申請的研究領域、發布指南引導申請。
- 重大項目:重大項目針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亟待解決的重大科學問題,開展學科交叉和綜合性研究,一般由4-5個研究課題構成。
- 重大研究計劃:重大研究計劃圍繞核心科學問題,整合和集成不同學科背景、不同學術思想和不同層次的項目,形成具有統一目標的項目群,實施相對長期的支持,促進學科交叉研究。
- 專項項目:為滿足與基礎研究相關的某些特殊需要,設立若干已確定專門支持方向的專項項目或專項經費。例如科學儀器基礎研究專款、科普專項、科技期刊、青少年科技活動、數學天元基金等。
- 聯合基金項目:為促進知識創新與技術創新的銜接,吸引社會科技資源支持基礎研究,自然科學基金委與其它政府部門、企業、研究機構共同出資設立聯合基金或聯合資助項目,資助某些特定領域的基礎研究。
- 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為鼓勵廣大科學家廣泛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自然科學基金委努力在拓展合作渠道、合作途徑、資助機制等方面創造良好合作環境,建立了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國際合作格局。
- 人才培養型
-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該項基金資助國內及尚在境外即將回國工作的45周歲以下的優秀青年學者在國內從事自然科學基礎研究。
-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外籍):支持45歲以下具有較高學術水平和良好發展潛力的外籍華人青年學者全時全職在中國內地進行自然科學領域的基礎研究。
- 海外青年學者合作研究基金:該基金資助45周歲以下的海外優秀青年學者,每年在國內進行一定期限的自然科學基礎研究。
- 香港、澳門青年學者合作研究基金:該基金資助香港、澳門地區45周歲以下的優秀青年學者,每年在內地進行一定期限的自然科學基礎研究的。
- 創新研究群體科學基金:該基金資助國內以優秀科學家為學術帶頭人、中青年科學家為骨幹的研究群體,圍繞某一重要研究方向在國內進行基礎研究。
- 國家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基金:國家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基金主要用於支持高等院校的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的建設。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