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月球撞击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哈爾帕盧斯隕石坑(Harpalus)是月球正面位於冷海及露灣東側的一座年輕的小撞擊坑,約形成於11億年前的哥白尼紀[1],其名稱取自古希臘天文學家,亞歷山大大帝的摯友及司庫哈爾帕盧斯(約公元前四世紀),1935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式批准接受。
該隕坑西側及西北毗鄰馬爾可夫隕石坑和索思環形山,北面坐落了羅賓遜隕石坑及赫瑞鮑隕石坑,更小的布格隕石坑位於它的東面、西南橫亙了傅科隕石坑,哈爾帕盧斯隕石坑西面瀕臨風暴洋北側邊緣上的露灣,而東南則綿延着巍峨的侏儒山脈[2]。該隕坑中心月面坐標為52.73°N 43.49°W,直徑39.77公里[3],深度約2.22公里[4]。
哈爾帕盧斯隕石坑位於一小射紋系統中心,外觀呈邊沿凹凸的不規則圓狀,尤其是沿東半側,但壁沿峻峭,清晰,幾乎沒有磨損和侵蝕的跡象,沿坑口環繞着一圈由噴出物構成的寬厚外壁,其中北側外壁最突出。隕坑內側壁分布有階地狀結構,北側部分相對更陡峭。坑壁最大高出周邊地形1030米[4],內部容積約1179立方千米[4]。坑內地表大體平坦,坑底中央坐落了數座高約200-400米的小山丘。
哈爾帕盧斯隕石坑已被月球和行星觀測協會(ALPO)列入《帶有明亮射紋系統的撞擊坑列表》)[5]。
哈爾帕盧斯隕石坑是上世紀五十年代科幻電影《登陸月球》的火箭着陸點。它是由藝術家切斯利·博尼斯戴爾作為高緯度區隕坑所選擇的,並在地球低緯度地區通過鏡頭來模擬顯示,然後,黏土模型表現的龜裂坑底(網狀裂縫),引起了除切斯利·博尼斯戴爾之外所有人的反感。
按慣例,最靠近哈爾帕盧斯隕石坑的衛星坑在月圖上以字母標註在該坑中心點的旁邊。
哈爾帕盧斯 | 緯度 | 經度 | 直徑 |
---|---|---|---|
B | 56.2° N | 43.7° W | 8 公里 |
C | 55.5° N | 45.1° W | 10 公里 |
E | 52.7° N | 50.8° W | 7 公里 |
G | 53.6° N | 52.3° W | 11 公里 |
H | 53.8° N | 53.2° W | 8 公里 |
S | 51.4° N | 49.9° W | 5 公里 |
T | 50.0° N | 49.4° W | 4 公里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