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蘇聯國家(俄語:Постсоветское пространство),也可以稱為前蘇聯國家[1],是指1991年12月蘇聯解體之後出現的15個新的獨立國家。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首先宣布脫離蘇聯獨立。之後在1991年8月,同為波羅的海國家的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也宣布獨立,並在1991年9月6日獲得蘇聯國務委員會承認以後加入聯合國[2][3]。波羅的海三國在二戰之前本來就是獨立國家,1944年被蘇聯併吞。波羅的海三國獨立之後,其他12個國家也相繼獨立,這些國家大多加入了獨立國家國協。而波羅的海三國從未加入獨立國家國協,一開始就以加入歐洲聯盟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為目標。
國家列表
後蘇聯國家通常分為以下五組。 國家屬於一個或另一集團的原則是基於地理和文化因素以及與俄羅斯的關係歷史。
順序 | 名稱 | 政治體制 | 國旗 | 國徽 | 現任領導人 | 地圖 | 前蘇聯加盟共和國 | 法定貨幣 |
---|---|---|---|---|---|---|---|---|
1 | 俄羅斯聯邦 | 半總統制 | 弗拉基米爾·普京 |
|
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 俄羅斯盧布 | ||
2 | 烏克蘭 | 半總統制 | 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 |
|
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 烏克蘭格里夫納 | ||
3 | 白俄羅斯共和國 | 總統制 | 亞歷山大·盧卡申科 |
|
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 白俄羅斯盧布 | ||
4 | 哈薩克斯坦共和國 | 總統制 | 卡西姆若馬爾特·托卡耶夫 |
|
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 哈薩克斯坦堅戈 | ||
5 | 吉爾吉斯共和國 | 總統制 | 薩德爾·扎帕羅夫 |
|
吉爾吉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 吉爾吉斯斯坦索姆 | ||
5 | 塔吉克斯坦共和國 | 總統制 | 埃莫馬利·拉赫蒙 |
|
塔吉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 塔吉克斯坦索莫尼 | ||
7 | 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 | 總統制 | 肖開提·米爾則亞耶夫 |
|
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 烏茲別克斯坦索姆 | ||
8 | 土庫曼斯坦共和國 | 總統制 | 謝爾達爾·別迪穆罕默多夫 |
|
土庫曼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 土庫曼斯坦馬納特 | ||
9 | 亞美尼亞共和國 | 議會制 | 阿爾緬·薩爾基相 |
|
亞美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 亞美尼亞德拉姆 | ||
10 | 阿塞拜疆共和國 | 半總統制 | 伊利哈姆·阿利耶夫 |
|
亞塞拜然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 阿塞拜疆馬納特 | ||
11 | 格魯吉亞 | 議會制 | 伊拉克利·加里巴什維利 |
|
喬治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 格魯吉亞拉里 | ||
12 | 愛沙尼亞共和國 | 議會制 | 卡婭·卡拉斯 |
|
愛沙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 歐元 | ||
13 | 拉脫維亞共和國 | 議會制 | 馬里斯·古金斯基 |
|
拉脫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 歐元 | ||
14 | 立陶宛共和國 | 議會制 | 薩烏留斯·思科威爾內里 |
|
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 歐元 | ||
15 | 摩爾多瓦共和國 | 議會制 | 瑪雅·桑杜 |
|
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 摩爾多瓦列伊 |
順序 | 名稱 | 隸屬所屬蘇聯加盟共和國 | 隸屬所屬主權國家 | 政治體制 | 時任領導人 | 國旗 | 國徽 | 地圖 | 法定貨幣 |
---|---|---|---|---|---|---|---|---|---|
1 | 德涅斯特河沿岸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 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 德涅斯特河沿岸 | 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 | 伊戈爾·斯米爾諾夫(首任) 伊戈爾·斯米爾諾夫(末任) |
蘇聯盧布 | |||
2 | 伊奇克里亞車臣共和國 | 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 俄羅斯
|
政教合一 | 焦哈爾·杜達耶夫(首任) 多卡·烏馬羅夫(末任) |
俄羅斯盧布 | |||
3 | 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 | 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 俄羅斯
|
議會共和制 | 尼古拉·瓦西羅維奇·巴羅夫(首任) 沃洛·安德里耶維奇·康斯坦丁諾夫(末任) |
俄羅斯盧布 | |||
4 | 加告茲 | 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 摩爾多瓦 | 共和制 | 彼得魯·帕薩利(首任) 米海爾·肯迪格 安娜·哈拉門科(末任) |
摩爾多瓦列伊 | |||
5 | 新俄羅斯 | 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 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
|
邦聯臨時政府 | 亞歷山大·扎哈爾琴科(首任,頓涅茨克) 伊戈爾·普羅特尼茨基(末任,盧甘斯克) |
俄羅斯盧布 | |||
6 | 阿爾察赫共和國 | 亞塞拜然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 亞塞拜然 | 單一制總統制共和國 | 羅伯特·科恰良(首任) 薩姆韋爾·沙赫拉馬尼揚(末任) |
亞美尼亞德拉姆 |
經濟發展
從蘇聯獨立後初期,各國都經歷了一定的下降,但之後分化明顯,波羅的海國家和阿塞拜疆、哈薩克斯坦等國發展良好,而烏克蘭、摩爾多瓦等國則繼續下降,下表列出各國與蘇聯時期經濟比較數據。
1991-2015年按不變價格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GDP)變化[4]
國家 | 1991* | 1996 | 2001 | 2006 | 2011 | 2015 | 回升 年** |
---|---|---|---|---|---|---|---|
東歐 | |||||||
俄羅斯 | 100 | 63.1 | 74.5 | 103.3 | 118.3 | 119.8 | 1997 |
烏克蘭 | 100 | 47.2 | 51.8 | 73.7 | 75.9 | 63.4 | 2000 |
白俄羅斯 | 100 | 67.9 | 94.0 | 141.5 | 192.5 | 193.9 | 1996 |
摩爾多瓦 | 100 | 45.2 | 45.0 | 62.5 | 74.5 | 83.2 | 1997 |
波羅的海 | |||||||
愛沙尼亞 | 100 | ? | ? | ? | ? | ? | ? |
拉脫維亞 | 100 | 67.8 | 92.9 | 143.1 | 130.1 | 145.8 | 1993 |
立陶宛 | 100 | 64.6 | 81.5 | 119.8 | 123.9 | 139.6 | 1995 |
中亞 | |||||||
哈薩克斯坦 | 100 | 69.3 | 88.5 | 141.4 | 185.7 | 219.0 | 1996 |
吉爾吉斯斯坦 | 100 | 58.9 | 76.1 | 89.6 | 114.4 | 133.9 | 1996 |
塔吉克斯坦 | 100 | 34.1 | 45.2 | 56.0 | 98.1 | 124.5 | 1997 |
土庫曼斯坦 | 100 | 68.4 | 107.7 | 215.5 | 351.8 | 515.5 | 1998 |
烏茲別克斯坦 | 100 | 82.9 | 102.6 | 137.5 | 208.4 | 281.2 | 1996 |
外高加索 | |||||||
亞美尼亞 | 100 | 63.3 | 84.2 | 154.7 | 172.5 | 202.6 | 1994 |
阿塞拜疆 | 100 | 42.7 | 65.2 | 150.2 | 241.1 | 276.5 | 1996 |
格魯吉亞 | 100 | 39.8 | 49.8 | 74.1 | 93.2 | 109.3 | 1995 |
*大多數蘇維埃共和國的經濟在1989-1990年開始下降,因此1991年的指數與改革前的最高水平不符。
**GDP下降轉為GDP增長的年份。
發展進展
2021年人類發展指數得分排名的後蘇聯國家如下:[5]
非常高的人類發展水平:
高度人類發展水平:
中度人類發展水平:
各國關係
蘇聯解體後,該地區出現了一些國際組織和聯合體。波羅的海國家沒有加入這些後蘇聯組織中的任何一個,它們的路線最初就是明確地融入西方世界(包括加入歐盟和北約)。還有一些國際組織,這些組織全部或大部分由後蘇聯國家組成。
獨立國家聯合體(СНГ)是後蘇聯地區最大的國家間組織,旨在發展政治,經濟,人道主義,文化和其他領域的合作。它曾經包括除波羅的海國家以外的所有蘇聯前共和國。土庫曼斯坦是獨聯體的「准成員」,格魯吉亞在南奧塞梯戰爭後宣布退出獨聯體,於2009年8月18日起不再是獨聯體成員,烏克蘭在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後也宣布退出。
集體安全條約組織(ОДКБ)包括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亞美尼亞。組織的主要任務是協調和團結各成員國共同防禦,打擊國際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麻醉藥品和精神藥物的非法販運。
阿塞拜疆與格魯吉亞在1999年4月2日退出,烏茲別克斯坦在2012年12月19日退出。
1994年,獨聯體國家同意建立自由貿易區,但未簽署任何協議。2011年10月19日,亞美尼亞,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摩爾多瓦,俄羅斯,塔吉克斯坦和烏克蘭簽署了獨聯體自由貿易協定。烏茲別克斯坦於2013年加入自由貿易區。
歐亞經濟聯盟(Евразийское 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е Сообщество)前身是歐亞經濟共同體,於2015年成立,旨在實現統一經濟空間的基礎上,實行統一的宏觀經濟政策。目前成員國包括: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和亞美尼亞。
古阿姆民主和經濟發展組織(ГУАМ)自烏茲別克斯坦退出後,目前包括四個成員:格魯吉亞,烏克蘭,阿塞拜疆和摩爾多瓦。該組織被許多人視為旨在對抗俄羅斯在該地區的統治地位的組織。成員國不包括在前蘇聯領土上建立的任何其他組織(獨聯體除外)。
此外,一些國家還參加了上海合作組織(俄羅斯和中亞四國)、經濟合作組織(中亞各國)、民主選擇共同體(烏克蘭、格魯吉亞及波羅的海國家)等區域政府間組織。而幾個從原蘇聯範圍內獨立而未被普遍承認的國家則組建了國家民主與權利共同體(Сообщество за демократию и права народов)。
相關衝突
後蘇聯國家間因民族矛盾和域外大國影響出現一系列衝突,一些演變為戰爭。俄羅斯支持的阿布哈茲與南奧塞梯謀求從格魯吉亞獨立並爆發「俄格戰爭」,格魯吉亞先小勝後大敗,最終完成了「事實上」的獨立,且均有俄羅斯軍隊駐紮。亞美尼亞因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與阿塞拜疆長期衝突。烏克蘭與親俄勢力在頓巴斯地區爆發戰爭。此外還有摩爾多瓦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問題和中亞費爾干納地區的邊界糾紛,困擾後蘇聯國家。[6]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