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拉脫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拉脫維亞語Latvijas Padomju Sociālistiskā Republika,俄語:Латвий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蘇聯歷史上的第十五個加盟共和國,設立當時為第十四個加盟共和國,卡累利阿-芬蘭被撤銷後為第十三個加盟共和國,簡稱拉脫維亞,位於東歐的波羅的海沿岸。

事实速览 拉脫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Latvijas Padomju Sociālistiskā RepublikaЛатвий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 首都 ...
拉脫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Latvijas Padomju Sociālistiskā Republika
Латвий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
1940年—1991年
格言:Visu zemju proletārieši, savienojieties!
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國歌:拉脫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國歌
拉脫維亞在蘇聯的位置
拉脫維亞在蘇聯的位置
首都里加
常用語言俄語、拉脫維亞語
政府共和國
黨第一書記 
• 1940-1959
Jānis Kalnbērziņš
• 1990
Alfrēds Rubiks
歷史 
1940年7月21日
• 宣布獨立
1991年5月4日
面積
1989年64,590平方公里
人口
• 1989年
2666567
貨幣蘇聯盧布
ISO 3166碼LV
繼承
拉脫維亞共和國
关闭

拉脫維亞原本是獨立國家,於1940年6月被蘇聯武力吞併,7月21日設立蘇維埃政府,8月5日成為蘇聯直轄的加盟共和國。

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最高蘇維埃主席

  • 彼得·布里迪斯(1940年8月25日—1947年3月14日)
  • 亞歷山大·馬齊西斯(1947年3月14日—1948年10月14日)
  • 彼得·茲瓦格尼(1948年10月14日—1953年)
  • 賈尼斯·瓦納格斯(1957年6月5日—1963年3月20日)
  • 彼得·瓦萊斯卡恩(1963年3月20日—1971年7月7日)
  • 亞歷山大·馬爾梅斯特(1971年7月7日—1975年7月3日)
  • 瓦蓮京娜·克里比克(1975年7月3日—1985年3月29日)
  • 亞歷山大·德里祖爾(1985年3月29日—1989年7月27日)
  • 阿納托利·戈爾布諾夫(1989年7月27日—1993年7月6日)

部長會議主席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