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拉脱维亚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生物学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奧古斯特·馬丁諾維奇·基興施泰因(俄語:Август Мартынович Кирхенштейн,拉脫維亞語:Augusts Kirhenšteins;1872年9月6日(格里曆:9月18日)—1963年11月3日),拉脫維亞、蘇聯生物學家,政治人物。微生物學博士,拉脫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科學院院士。拉脫維亞大學微生物學院教授,拉脫維亞被蘇聯吞併前最後一任政府總理。蘇聯時期任拉脫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拉脫維亞科學院和微生物學與病毒學研究所所長、科學院副院長等職[1]。
此條目缺少有關生平的資訊。 (2023年2月25日) |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3年2月25日) |
基興施泰因是第1-5屆蘇聯最高蘇維埃民族院代表;第2屆拉脫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蘇維埃代表。
基興施泰因在拉脫維亞大學組建的血清實驗室使拉脫維亞成長為兩次世界大戰期間醫療製劑的主要出口國。血清實驗室製造胰島素和多種疫苗。里加生產的結核病疫苗被認為是世界上排名第二的產品。
1940年7月,基興施泰因訪問蘇聯。期間,他參觀了莫斯科的維生素生產工廠,並在里加建立了一座同等規模的工廠。它後來成為了有機合成研究所的實驗工廠,在此基礎上成立了Grindeks公司。
1946年,基興施泰因與時任內政部長一起推動二戰期間被流放到西伯利亞的拉脫維亞兒童返回家園的計劃。在7個月的時間裡,一千餘名拉脫維亞兒童回鄉,一些技術人員也隨同回鄉[2]。
由於喉結核,基興施泰因過去常常用尖銳的聲音說話,當有人問他是否可以更粗魯地說話時,教授回答說:「我可以,發呆!」。
基興施泰因自己在家裡釀造利口酒,其中最著名的是用酒精、糖、黑醋栗芽製成的,被稱為「綠蛇」。
20世紀50年代,當微生物研究所缺錢給孩子們買聖誕樹時,基興施泰因每年自掏腰包捐出1000盧布,讓他們當場享用糖果和點心,並發表慈父般的演講[3]。
拉脫維亞:
法國:
蘇聯: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