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位于武汉的一所综合性大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華中科技大學 | |||
---|---|---|---|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 |||
校訓 | 明德厚學,求是創新 | ||
創辦時間 | 1952年10月6日(籌建) 1953年10月15日(開學) 2000年5月26日(合併) | ||
學校標識碼 | 4142010487 | ||
學校類型 | 公立研究型綜合大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 中華人民共和國副省部級高等學校 | ||
黨委書記 | 張廣軍 | ||
校長 | 尤政 | ||
校址 | 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 主校區: 武漢市洪山區珞喻路1037號 同濟醫學院: 武漢市礄口區航空路13號 | ||
總面積 | 7170畝(4.78平方千米) | ||
代表色 | 華中大藍 華中大紅 | ||
暱稱 | 華中科大、HUST | ||
隸屬 | 985工程 211工程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 中俄工科大學聯盟 武漢七校聯盟 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 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 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 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 21世界學術聯盟 中歐工程教育平台 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 | ||
郵遞區號 | 430074(主校區) 430030(同濟醫學院) | ||
網站 | 華中科技大學(簡體中文) | ||
|
華中科技大學,簡稱華中大、華科大[1](英語: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縮寫:HUST),坐落於中國湖北省武漢市喻家山麓,東湖之畔,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綜合性重點大學,其歷史追溯於1952年中國大陸院系調整中在武漢設立的原華中工學院、1907年德國醫師埃里希·寶隆博士創立的上海德文醫學堂(今上海同濟大學前身)、1950年代在江西廬山設立的原中南建築工程學校,三校於2000年5月26日合併成立華中科技大學[2]。
華中科技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頂尖高校之一,現時屬於「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世界百強大學」及「軟科世界百強大學」,被列入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首批內地九所高校之一 (H9),是「雙一流A類」和原「985工程」、原「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是涵蓋理、工、醫、文、法、經、管等多學科的綜合性大學。[3]2003年,中央政治局常委、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在有關材料上批示:華中科大是新中國憑藉自己力量建起來的重點大學,是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縮影[4][5]。
1952年12月3日,由中南地區的鄭州高等工程學校 、武昌高等工程學校、 浜土木技校、長沙楚怡高等工程學校、長沙市政工程學校、湘鄉高等工程學校等六所學校土木工程專業組成的中南建築工程學校在江西廬山成立。
武漢科技職工大學是曾經存在於湖北省武漢市的市屬高校,又名 科學技術部管理學院,前身是1979年成立的湖北省計算中心,2000年併入華中理工大學,後華工與同濟醫科大學、武漢城市建設學院等合併組建新的華中科技大學。
武漢軌道交通2號線多個站點均可抵達學校,包括青年路站(同濟校區)、珞雄路站(主校區南三門)、華中科技大學站(主校區南大門、南四門)、光谷大道站(東九教學樓)、佳園路站(主校區東小門)。
武漢光谷現代有軌電車T1線的華中大站、步行街省中醫院站分別可前往主校區南大門和主校區南三門。
學校公交附近有多個公交車站,主要分布在魯磨路、珞喻(東)路、喻家湖路上。
校園內部校車有韻苑-紫菘、韻苑-南大門、喻園-南大門三條路線。
學校校園占地7170畝,其中校園面積6597畝,附屬協和、同濟和梨園醫院面積573畝,綠化覆蓋率72%,被譽為「森林式大學」。[22]
狹義的主校區指喻家湖路以西的部分,與喻家湖路以東的東校區相對應;官方所述主校區通常指洪山區校區,與同濟校區相對應。通過購併周邊土地和大規模的建設規整,學校主校區已經同東校區成功融為一體,但目前主校區東部仍存在土地產權問題。主校區整體為長條狀,西至魯磨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東至馬鞍山森林公園,北為喻家山、喻家湖,南至珞喻路。此外,網絡安全的大三、大四學生生活在位於東西湖區的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與主校區相隔較遠。
學校的標誌建築包括毛澤東像、南一樓、校史館、建校紀念碑、光谷體育館、裘法祖像等。
學校洪山主校區現有紫菘、韻苑、沁苑等學生公寓群,共計76棟學生宿舍,可安排近5萬名學生入住。本科生宿舍實現了空調、熱水全覆蓋,並有洗衣房、自動售貨機等服務。除韻苑1-4棟外,其餘宿舍為上床下桌的標準四人間。
網安基地位於武漢國家網絡安全中心宿舍,為二人間。
學校教學樓包括西十二樓、西五樓、東九樓、東十二樓等。其中西十二樓、東九樓為校內最大的兩座教學樓,
西十二樓位於主校區南三門北側,建成時為亞洲第一大教學樓。
東九樓又稱逸夫教學樓,位於東校區。東九樓在建成時也是亞洲第一大教學樓,它由邵逸夫捐贈600萬港幣,學校配套1.22億元人民幣投資興建,於2003年11月20日開工,2004年9月1日正式交付使用。東九樓由五層建築構成,有教室180間,能容納18400人同時上課[23]。大樓由四棟樓體聯合而成,分別為A、B、C、D棟,配備有常規教室、階梯教室,均配有空調、多媒體設備。東九樓前有一湖泊名為「馬張堰」[24],因在東九樓之故常被稱作「東九湖」,但其產權並不屬於華中科技大學[25]。東九樓的南面是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北面則為連接華中科技大學主校區和東校區的光谷高架橋下方通道,以及華中科技大學附屬中學。
學校後勤集團飲食總公司共管轄有主校區33個食堂[26],華同公司管轄同濟校區4個食堂。學校食堂按照需求分為大眾餐廳、風味餐廳和清真餐廳,提供差異化的餐飲服務。
校園內還有其他不屬於飲食總公司的校園餐廳,包括西華園文化餐吧、小吃城、東華園等。
專任教師3700餘人,其中教授1500餘人,副教授1400餘人;教師中有全職院士20人,「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302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3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43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11個,教育部創新團隊19個。
此章節需要更新。 (2019年12月11日) |
大學排名 | |
---|---|
全國排名 | |
軟科中國大學排名[27] | 8 |
校友會[28] | 7 |
武書連[29] | 5 |
THE [30] | 9 |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 [31] | 9 |
ARWU[32] | 8 |
世界排名 | |
ARWU[33] | 79 |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 [34] | 100 |
THE[35] | 158 |
QS[36] | 275 |
第三輪教育部學科評估(2012)[37] | |
機械工程 | 1 |
光學工程 | 1 |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 | 1 |
電氣工程 | 2 |
生物醫學工程 | 3 |
新聞傳播學 | 5 |
動力工程與工程熱物理 | 5 |
公共管理 | 5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7 |
基礎醫學 | 7 |
建築學 | 9 |
水利工程 | 9 |
船舶與海洋工程 | 9 |
臨床醫學 | 9 |
社會學 | 10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10 |
城鄉規劃學 | 10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11 |
教育學 | 12 |
物理學 | 12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12 |
中西醫結合 | 12 |
信息與通信工程 | 13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14 |
風景園林學 | 15 |
理論經濟學 | 16 |
生物學 | 16 |
口腔醫學 | 16 |
藥學 | 16 |
力學 | 17 |
土木工程 | 17 |
護理學 | 17 |
哲學 | 18 |
工商管理 | 22 |
化學 | 23 |
軟件工程 | 23 |
應用經濟學 | 24 |
統計學 | 26 |
環境科學與工程 | 26 |
數學 | 28 |
法學 | 29 |
生態學 | 30 |
馬克思主義理論 | 31 |
中國語言文學 | 32 |
外國語言文學 | 37 |
中國史 | 53 |
學校有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歷史學等11大門類。設有本科專業117個,48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6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碩士點256個,博士點18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42個;29個國家級重點學科,其中一級重點學科7個,二級重點學科15個,重點(培育)學科7個;建有國家工程研究中心7個,國家重點實驗室7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37個。另外有一個國家研究中心(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2項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脈衝強磁場實驗裝置,精密重力測量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數字化設計與製造創新中心,中歐清潔與可再生能源學院。 擁有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華中地區網絡中心,國家高性能計算中心(武漢)、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及大量裝備先進的教學、科研用現代化實驗室。擁有功能完備的現代化圖書館三座,館藏量502萬冊。
機械工程、光學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
西方經濟學、高等教育學、生物物理學、機械電子工程、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設計及理論、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學、熱能工程、工程熱物理、電機與電器、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電工理論與新技術、光學工程、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系統工程、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計算機系統結構、水利水電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內科學(心血管病)、內科學(呼吸系病)、外科學(普外)、婦產科學、內科學(血液病)、外科學(泌尿外)、麻醉學、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華中科技大學目前7個一級學科覆蓋的二級學科數為25個,在非一級學科重點學科中的二級學科重點學科(內科學、外科學按三級學科)還有15個。
通信與信息系統、內科學(傳染病)、影像醫學與核醫學、兒少衛生與婦幼保健學、 中西醫結合基礎、 藥理學、管理科學與工程
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學校44個學科參評,全部上榜,其中機械工程、光學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等4個學科進入A+,A類學科14個,B+及以上學科33個。9個學科入選國家第二輪「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 截至2024年7月,學校有20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其中工程學、材料科學2個學科進入前萬分之一 ,7個學科進入前千分之一。
旨在通過建設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大型科研平台,推動中國光電子信息領域基礎研究的原始性創新和產業發展。
華中科技大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是與美、法、德並列的世界四大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之一。[42]2013年8月,該中心成功實現了90.6特斯拉的峰值磁場,刷新中國脈衝磁場最高強度記錄,成為世界上繼美、德之後第三個突破90特斯拉大關的國家,使我國非破壞性磁場強度水平躍居世界第三、亞洲第一[43]。
項目建設總體指標處於國際先進水平,在萬有引力常數G值測量、空間靜電加速計、冷原子絕對重力儀等方面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校訓:明德 厚學 求是 創新
「明德」意為彰明倫理,完善品德。具有理解、普及和恪守道德之義,包含與人為善、和諧相處的意義。合乎該校加強文化素質教育、「首先要教會學生做人」、建設無污染校園等精神。語出《禮·君陳》「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見《禮·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厚學」意為崇尚知識,學問淵博。與原華中理工大學倡導的「學在華工」精神相吻合,包含原校訓中「嚴謹」的意義。轉義出自《易·坤》「坤厚載物」。
「求是」意為追求真理,發現規律。包含「求實」的意義但不拘於「求實」,在實中求學問。符合原校訓中「嚴謹、求實」的精神。實事求是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語出《漢書·河間獻王傳》「實事求是」。
「創新」意為與時俱進,追求新高。含有原校訓中「奮進進取」的意義。與創辦一流大學的現代辦學理念一致。義出《大學》引湯之《盤銘》「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新校訓涵蓋了德育、智育、發展科學、與時俱進等方面的內容,合乎辦大學的理念,具有現代高校校訓特徵,與該校歷史發展中所形成的精神相融合,發展的理念相一致,雅俗適宜,多數人能明其意,而且能找出相應出處,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蘊。
共九十多所,以下為部份名單: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