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劉名榜(1902年—1985年4月21日),男,河南新縣人,中國共產黨高級幹部。曾任河南省紀委書記、河南省監察委員會書記、河南省政法委書記、河南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中共「八大」代表,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

生平

劉名榜是河南省新縣郭家河鄉蓮花村人。1928年參加革命,1929年帶領農民自衛軍參加白沙關「萬人暴動」,1929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過鄂豫暴動和南方三年游擊戰爭,長期堅持大別山鬥爭。歷任光山縣弦南區第五鄉蘇維埃政府主席、弦南區蘇維埃主席、區委書記兼郭家河便衣隊指導員,1935年7月任經扶縣(今新縣)縣委書記,鄂東北道委秘書(1935年8月道委書記王福明因病被俘,被光山縣民團團總黃善安活埋)。中共羅(山)禮(山)經(扶)光(山)中心縣委書記。新四軍第五師經扶總隊(總隊長肖先發)政治委員。

抗戰爆發後,1937年9月劉名榜率中心縣委機關和便衣隊到達七里坪待命整編。1938年3月,紅二十八軍改編為新四軍第四支隊開赴皖中抗日前線,地方黨組織領導人鄭位三田東何耀榜、劉名榜、羅厚福等人組成了新四軍第四支隊後方留守處,劉名榜任留守處副主任,為四支隊提供兵員、物力、財力和收容傷病員。劉名榜到達郭家河白馬山卡房一帶開展工作,恢復了黨的組織,重建了中共經扶縣委,任縣委書記。與國民黨縣政府協商,在卡房古店成立了聯合辦事處,動員群眾回鄉生產,重建家園。後任新四軍第五師禮山縣抗日民主政府縣長、羅(山)禮(山)經(扶)光(山)中心縣委組織部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經光縣委副書記兼縣長,1946年中原突圍前,劉名榜奉命擔任羅(山)禮(山)經(扶)光(山)中心縣委書記。李先念對他說:「劉名榜,你要是『革命到底』了,我回來給你樹紀念碑!」中原軍區主力突圍後,劉名榜帶領中心縣委和游擊隊一直在經扶羅山黃安麻城等地堅持鬥爭,與上級黨組織失去了聯繫,被敵人圍困在深山密林中。劉名榜對部下說:「無論鬥爭多殘酷,生活多艱辛,哪怕只剩下一個人,也要堅持到底,決不讓大別山革命的紅旗在我們手中倒下!」

1947年8月27日,千里躍進大別山劉鄧大軍渡過淮河進入大別山。穰明德經扶縣委書記,劉名榜任縣長兼縣委副書記。鄂豫區第二專署專員。中原臨時人民政府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2年10月任河南省紀律檢查委員會副書記、第二書記,中共河南省委常委、監委書記,省委政法委書記。1954年,當選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任河南省人民檢察院檢察長近12年。

後任省三、四屆政協副主席,省五、六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Remove ads

紀念

1957年八一電影製片廠以劉名榜為原型拍攝了電影《五更寒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期間,《五更寒》電影正式上映,毛澤東、劉少奇、朱德等接見劉名榜,稱他是「堅持大別山鬥爭的一面紅旗」。

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革命烈士紀念碑於1957年落成,碑身為五稜柱形,花崗岩和鋼筋混凝土結構。高13.1米,象徵大別山地區130351名在冊烈士。紀念碑正面是朱德題寫的八個大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另外還有許世友題寫的「繼承革命先烈遺志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鬥」、被劉名榜題寫的「烈士們以鮮血寫下了不朽的詩篇 用身軀鋪平了大別山人民革命的道路 烈士們可歌可泣的英勇史績萬古長存」等。

劉名榜同志故居是大別山紅廉文化園的一部分,故居內保留着當年他在這裡工作生活時的原貌。[2]

2017年1月23日,以劉名榜事跡為題材的電影《大山之信》開機儀式暨新縣郭家河鄉「紅廉文化園"影視拍攝基地授牌儀式在新縣郭家河鄉「劉名榜故居」舉行。[3]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