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卜勒70b(英語:Kepler-70b),舊稱KOI-55.01[2](有時候稱為KOI-55 b),是一個環繞B型次矮星sdB克卜勒70類地行星。該行星系統亦另有一顆行星,克卜勒70c英語Kepler-70c,而這兩顆行星均相當接近母恆星。克卜勒70b的軌道週期只有5.76小時,從發現至今是公轉週期最短的系外行星。截至2013年,這顆行星是表面溫度最高的系外行星,其平均表面溫度為7,178 K。其密度為5500 kg/m3[3]

More information 太陽系外行星, 母恆星 ...
克卜勒70b
Kepler-70b
KOI-55.01
太陽系外行星 太陽系外行星列表
母恆星
母恆星 克卜勒70
星座 天鵝座
距離3849 ± 310 ly (1180 ± 95 [1] pc)
光譜類型 sdB
軌道參數
半長軸 (a) 0.006 AU
公轉週期 (P) 0.2401 ± 0.000004 d
軌道傾角 (i) ~65°
物理性質
最小質量(m sin i)4.45 M🜨
半徑(r)0.76 [note 1] [1] R🜨
密度(ρ)5500 kg m-3
發現
發現時間 2011年12月22日公布[2]
發現者 Charpinet et al.[2]
發現方法 恆星脈動時間變分法
發現地點 克卜勒太空望遠鏡
發表論文 已發表論文
其他名稱
數據庫參考
太陽系外行星
百科全書
data
SIMBADdata
Close

生存假說

斯特凡·查比涅Stéphane Charpinet)於《自然》期刊上,曾經發表過一篇關於這兩顆行星發現的論文。查比涅認為,這兩顆行星在母恆星是紅巨星的時候,曾經被併吞進母恆星中,但並沒有被蒸發掉,卻反而倖存下來[4]。儘管如此,這兩顆行星並非首次在恆星成為紅巨星後,剩餘下來的恆星遺骸旁發現的行星。在這之前,天文學家已發現了大量環繞著恆星遺骸脈衝星公轉的脈衝星行星[5]。但在發現這兩顆行星之前,天文學家都尚未發現軌道週期如此短的行星,不管其母星是否主序星[2]

起源

這兩顆行星很可能曾是類木行星。但在母恆星變成紅巨星時,這兩顆行星以螺旋狀軌道逐漸接近母恆星。當這兩顆行星非常接近母恆星時,它們除岩石核心外的其他外層都被蒸發。因此,在母恆星成為白矮星後,這兩顆行星便成為了現在的類地行星,並環繞著白矮星公轉[4]。根據《太陽系外行星百科》指出,這兩顆行星的母恆星在1,840萬年前脫離紅巨星階段,成為白矮星[6]

行星狀態

克卜勒70b距離地球3849 ± 310光年[1],其質量下限為地球質量的44%[7],而半徑則為地球半徑75.9%[1]。其密度為5500 kg/m3,與地球密度(5,515.3 kg/m3)相若。[3]

克卜勒70b的半長軸為0.006 AU,即約897,587公里[8],是水星半長軸(0.387 098 AU)的1.55%[9]。其軌道週期僅為0.2401 ± 0.000004天,是水星軌道週期(87.9691天)的0.27%[9]。由於這顆行星與恆星的距離過於接近,致使其平均表面溫度高達7,178 K,是至今已知表面溫度最高的系外行星[1]

參見

注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