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倫語支,是由約450萬克倫族使用的一群聲調語言,是藏緬語族的一個支系,分布在緬甸克倫邦、克耶邦、撣邦和鄰近地區。[2]它們在漢藏語系內的歸屬不明確。[3]克倫語支語言一般用克倫文書寫。[4]克倫語支下有3種語言:斯高克倫語(通常所說的克倫語)、波克倫語以及勃歐語。克耶語(紅克倫語)和巴東語也屬於克倫語支。克倫語的語序是主謂賓,和藏緬語族通常的語序主賓謂不同。漢藏語系中,有這種特徵的還有白語和漢語。[5]現在一般認為這是與孟語和台語接觸的結果。[6]
系屬分類
克倫語支在詞法與句法上和其他藏緬語存在相當的不同,因此白保羅 (1972: 2–4, 129)將克倫語置出,歸入「藏-克倫語族」,不過這種做法現在已經不再得到接受。[3][6]
常見的地理分類將其分為3部分:
巴東語是北支與中支之間的過渡。[7]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是斯高克倫語、波克倫語和勃歐語。
Manson (2011)的克倫語支分類方案如下,每支都有獨立的創新:[8]
- 克倫語支
- 外圍:位於詞首的原清塞音送氣(如*p > pʰ)
- 北支:鼻音韻尾合流(如*am、*an > aɴ);韻腹為開元音的塞音韻尾合流(如*aʔ、*a > a)
- 巴東語
- Lahta
- Yinbaw/Kayan
- Yintale
- 中支:元音高化(如*a > ɛ)
- 克耶語
- Geba、Bwe
- Paku (?)
- Geker/Kayan Geku, Gekho(可能屬於中支或南支)
- Kayaw, Manu(可能屬於中支或南支)
- 南支:鼻音韻尾合流,且韻腹高化(如*am、*aŋ > ɔ)
- 斯高克倫語、Paku
- Dermuha, Palaychi
Geker、Gekho、Kayaw、Manu的分類不明確,可能屬於中支或南支。
新谷忠彥 (2012:x)[9]在他所謂「Brakaloungic」語支中包含了克倫語,分類如下。
但在出版時,新谷忠彥 (2012)報告說有40多種克倫語和/或方言,其中有許多最近才被記錄下來。他還指出,所有Brakaloungic語都受到孟語影響,有些語言還受緬甸語和撣語影響。
巴東語分布在克耶邦、撣邦南部和克倫邦北部。新谷忠彥 (2016)認為下分4支,[13]分別是Kangan(「低地」)、Kakhaung(「高地」)、Lawi(「南部」)、Latha(「北部」)。[14]新谷忠彥 (2016)所記Nangki是「高地」語群的一種克耶語,僅見於一個村莊。
Kadaw分布在克耶邦,有鼻化元音而無鼻音韻尾。[14]其受緬甸語影響多於受撣語影響。Thamidai是另一種克倫語。[15] 以下是Hsiu (2019)根據新谷忠彥公布的詞彙進行的系統發生學分析分類,總體結果類似於新谷忠彥 (2012)的整體結構。[16]
Luangthongkum (2019)識別出原始克倫語的北中南3支,但認為3支彼此的關係是不可知的。[17]
- 克倫語支
注釋:西Bwe Karen語群保留了內爆或前聲門化阻礙音ɓ/ʔb、ɗ/ʔd,以及清響音hn、hl等。
祖語
參考文獻
閱讀更多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