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諶(5世紀?—536年7月15日),字興伯,河南郡洛陽縣(今河南省洛陽市東)人,魏獻文帝拓跋弘之孫,侍中、使持節、征東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司州牧、趙郡靈王元幹長子,北魏宗室、官員。
元諶性格平靜和順,從通直正員郎升任太子庶子、司空司馬、鴻臚少卿,升任後將軍、肆州刺史,元諶堅決推辭不受任,朝廷改授任平南將軍、光祿少卿。元諶轉任黃門侍郎,進號安南將軍、光祿大夫,外任散騎常侍、中軍將軍、相州刺史,罷除州任,擔任宗正卿、都官尚書,以皇室近親照例封上蔡縣開國公,食邑四百戶,元諶辭讓不接受。爾朱榮進入洛陽,啟奏魏孝莊帝元子攸,想要遷都晉陽,魏孝莊帝也不能違抗爾朱榮的意見。魏孝莊帝詢問元諶,元諶爭論認為不可以。爾朱榮憤怒的說:「關你何事這樣一再堅持!何況河陰之變,你忘了嗎?」[1]元諶說:「天下的事天下人議論,何必用河陰之變的殘酷來威脅我元諶!作為宗室皇親,官居常伯,活着既然沒有用處,死了又會有什麼損害!即便今日砍下腦袋剖腹流腸,也沒有什麼可怕。」爾朱榮大為惱怒,想要治元諶的罪。爾朱榮的堂弟爾朱世隆堅決勸諫,爾朱榮才作罷。目睹這一幕的人無不震驚惶恐,元諶神色自若。之後幾天,魏孝莊帝與爾朱榮一起見到宮殿壯麗,大樹成行,爾朱榮嘆息說:「臣前幾天一時糊塗,有遷都的意見,今日看到皇宮如此壯觀,何必離開河洛遷往晉陽。臣反覆思考元尚書的話,深邃不可置疑。」所以遷都的議論因此作罷[2]。建義元年四月癸卯(528年5月20日),元諶出任車騎將軍、儀同三司、尚書左僕射,封魏郡王,食邑一千戶[3][4][5],又加侍中。元諶本來年長,應該承襲趙郡王的封爵,他的父親元幹寵愛元諶的弟弟元謐,以元謐為世子。永安三年冬十月癸卯朔(530年11月6日),魏孝莊帝詔令恢復元諶為趙郡王,元諶弟弟的兒子趙郡王元寘改封平昌王[6][7],元諶進號驃騎大將軍,加開府,於普泰元年三月癸酉(531年4月5日)升任司空公[8][9][10]。太昌元年五月丙申(532年6月21日),司徒公元諶轉任太保[11][12][13],司州牧,於永熙二年丁巳(533年5月8日)轉任太尉公,加羽葆鼓吹[14][15][16],永熙二年七月壬辰(533年8月11日)升任太師,開府[17][18][19],錄尚書事。天平元年十月庚午(534年11月12日),元諶擔任大司馬[20][21][22]。天平三年六月辛巳(536年7月15日),元諶去世[23][24],朝廷贈予假黃鉞、侍中、都督、冀州刺史,諡號孝懿。元諶沒有其他才幹見識,歷任的官職雖然高,當時的人輕視他[25][26]。
- 元幹,北魏侍中、使持節、征東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司州牧、趙郡靈王[27]
- 南安譙氏,本州治中從事史、濟南郡太守譙釐頭之女[27]
- 元謐,北魏安南將軍、都官尚書、趙郡貞景王
- 元譚,北魏安西將軍、秦州刺史、城安貞惠侯
- 元讞,北魏左將軍、太中大夫、平鄉孝惠男
- 元譿,北魏羽林監、直閣將軍
- 元煒,承襲為趙郡王,北齊接受禪讓後,爵位依例降低
- 元煥,第二子,過繼給廣川哀王元靈遵,北魏寧朔將軍、諫議大夫、廣川孝王[27]
- 元氏,第三女,嫁北魏平東將軍、中散大夫高伯禮
《北史校勘記·卷十九·列傳第七·一七》:且河陰之役君應之 通志「君應之」作「君忘之乎」。按此是爾朱榮恐嚇元諶語,疑當如通志。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五十二·梁紀八》:榮猶執遷都之議,帝亦不能違。都官尚書元諶爭之,以為不可,榮怒曰:「何關君事,而固執也!且河陰之役,君應知之。」諶曰:「天下事當與天下論之,奈何以河陰之酷而恐元諶!諶,國之宗室,位居常伯,生既無益,死復何損!正使今日碎首流腸,亦無所懼!」榮大怒,欲抵諶罪,爾朱世隆固諫,乃止。見者莫不震悚,諶顏色自若。後數日,帝與榮登高,見宮闕壯麗,列樹成行,乃嘆曰:「臣昨愚暗,有北遷之意,今見皇居之盛,熟思元尚書言,深不可奪。」由是罷遷都之議。諶,謐之兄也。
《魏書·卷十·孝莊紀第十》:癸卯,以前太尉公、江陽王繼為太師、司州牧;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相州刺史、北海王顥為太傅、開府,仍刺史;平東將軍、光祿大夫、清淵縣開國侯李延寔為太保,進封陽平王,尋轉太傅;安南將軍、并州刺史元天穆為太尉公,封上黨王;侍中、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楊椿為司徒公;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頓丘郡開國公穆紹為司空公,領尚書令,進爵為王;使持節、車騎大將軍、雍州刺史、上黨公長孫稚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爵為王,尋改封馮翊王;中軍將軍、殿中尚書元諶為儀同三司、尚書左僕射,封魏郡王;中軍將軍、給事黃門侍郎元頊為東海王;金紫光祿大夫、廣陵王恭為儀同三司。
《北史·卷五·魏本紀第五》:癸卯,以前太尉、江陽王繼為太師、司州牧;以相州刺史、北海王顥為太傅、開府,仍刺史;封光祿大夫、清泉縣侯李延寔為陽平王,位太保,遷太傅;以并州刺史元天穆為太尉,封上黨王;以儀同三司楊椿為司徒;以儀同三司、頓丘郡公穆紹為司空,領尚書令,進爵為王;以雍州刺史長孫承業為開府儀同三司,進封馮翊王;以殿中尚書元諶為尚書右僕射,封魏郡王;以給事黃門侍郎元填為東海王。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五十二·梁紀八》:癸卯,以江陽王繼為太師,北海王顥為太傅;光祿大夫李延寔為太保,賜爵濮陽王;并州刺史元天穆為太尉,賜爵上黨王;前侍中楊椿為司徒;車騎大將軍穆紹為司空,領尚書令,進爵頓丘王;雍州刺史長孫稚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賜爵馮翊王;殿中尚書元諶為尚書右僕射,賜爵魏郡王;金紫光祿大夫廣陵王恭加儀同三司;其餘起家暴貴者,不可勝數。
《魏書·卷十·孝莊紀第十》:冬十月癸卯朔,封安南將軍、大鴻臚卿元寶炬為南陽王,大宗正卿、汝陽縣開國公元脩為平陽王,通直散騎常侍、龍驤將軍、新陽縣開國伯元誕為昌樂王。復通直散騎常侍、琅邪縣開國公。李叔仁官爵,仍為使持節、大都督,以討世隆。以魏郡王諶徒封趙郡王,諶弟子趙郡王寘改封平昌王。
《北史·卷五·魏本紀第五》:甲辰,徒封魏郡王諶為趙郡王,諶弟子趙郡王寘為平昌王。
《魏書·卷十一·帝紀第十一》:三月癸酉,封長廣王曄為東海王。詔太師、驃騎大將軍、青州刺史、魯郡王肅還為太師;特進、車騎大將軍、沛郡王欣為太傅、司州牧,改封淮陽王;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徐州刺史、彭城王爾朱仲遠,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雍州刺史、隴西王爾朱天光,並為大將軍;柱國大將軍、并州刺史、潁川王爾朱兆為天柱大將軍;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左衛將軍、大都督、晉州刺史、平陽郡開國公齊獻武王封勃海王,增邑五百戶;特進、車騎大將軍、清河王亶為儀同三司;侍中、太傅、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尚書令、樂平王爾朱世隆為太保;開府、前司徒公長孫稚為太尉公、錄尚書事;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趙郡王諶為司空公。
《北史·卷五·魏本紀第五》:三月癸酉,封長廣王曄為東海王;以青州刺史、魯郡王肅為太師;沛郡王欣為太傅、司州牧,改封淮陽王;以徐州刺史彭城王爾朱仲遠、雍州刺史隴西王爾朱天光並為大將軍;以柱國大將軍、并州刺史、潁川王爾朱兆為天柱大將軍;封晉州刺史、平陽郡公高歡為勃海王;以特進、清河王亶為太傅;以尚書令、樂平王爾朱世隆為太保;以趙郡王諶為司空。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五十五·梁紀十一》:癸酉,魏封長廣王曄為東海王,以青州刺史魯郡王肅為太師,淮陽王欣為太傅,爾朱世隆為太保,長孫稚為太尉,趙郡王諶為司空,徐州刺史爾朱仲遠、雍州刺史爾朱天光並為大將軍,并州刺史爾朱兆為天柱大將軍;賜高歡爵勃海王,征使入朝。
《魏書·卷十一·帝紀第十一》:五月丙申,前廢帝廣陵王殂。以太傅、淮陽王欣為太師,封沛郡王;司徒公、趙郡王諶為太保;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清河王亶儀同三師;使持節、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司州牧、南陽王寶炬為太尉公;侍中、太保、錄尚書事長孫稚為太傅;侍中、驃騎大將軍、尚書左僕射元羅儀同三司、尚書令;驃騎大將軍、吏部尚書元世雋儀同三司。
《北史·卷五·魏本紀第五》:五月丙申,節閔帝殂。以太傅、淮陽王欣為太師,改封沛郡王,以司徒、趙郡王諶為太保,以司空、南陽王寶炬為太尉,以太保長孫承業為太傅。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五十五·梁紀十一》:以沛郡王欣為太師,趙郡王諶為太保,南陽王寶炬為太尉,長孫稚為太傅。
《魏書·卷十一·帝紀第十一》:丁巳,以侍中、太保、司州牧、趙郡王諶為太尉公,加羽葆鼓吹;侍中、太尉公、南陽王寶炬為太尉、開府、尚書令。
《北史·卷五·魏本紀第五》:丁巳,以太保、趙郡王諶為太尉,以太尉、南陽王寶炬為尚書令、太保,開府。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五十五·梁紀十一》:丁巳,魏以趙郡王諶為太尉,南陽王寶炬為太保。
《魏書·卷十一·帝紀第十一》:壬辰,以太師、司州牧、廣陵王欣為大司馬、侍中,以太尉公、趙郡王諶為太師,並開府。
《北史·卷五·魏本紀第五》:秋七月壬辰,以太師、廣陵王欣為大司馬,以太尉、趙郡王諶為太師,並開府。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五十五·梁紀十一》:壬辰,魏以廣陵王欣為大司馬,趙郡王諶為太師。
《魏書·卷十二·帝紀第十二》:庚午,以太師、趙郡王諶為大司馬,以司空、咸陽王坦為太尉,以開府儀同三司高盛為司徒,以開府儀同三司高昂為司空。
《北史·卷五·魏本紀第五》:庚午,以太師、趙郡王諶為大司馬,以司空、咸陽王坦為太尉,以開府儀同三司高盛為司徒,以開府儀同三司高昂為司空。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五十五·梁紀十一》:庚午,東魏以趙郡王諶為大司馬,咸陽王坦為太尉,開府儀同三司高盛為司徒,高敖曹為司空。
《魏書·卷十二·帝紀第十二》:六月辛巳,趙郡王諶薨。
《北史·卷五·魏本紀第五》:六月辛巳,趙郡王諶薨。
《魏書·卷二十一上·列傳第九上》:謐兄諶,字興伯,性平和。自通直正員郎,遷太子庶子、司空司馬、鴻臚少卿。遷後將軍、肆州刺史,固辭不拜。改授平南將軍、光祿少卿。轉黃門侍郎,進號安南將軍、光祿大夫。出為散騎常侍、中軍將軍、相州刺史。罷州,除宗正卿、都官尚書。以親例封上蔡縣開國公,食邑四百戶,讓而不受。莊帝初,拜車騎將軍、儀同三司、尚書左僕射;封魏郡王,食邑一千戶。又加侍中。諶本年長,應襲王封,其父靈王寵愛其弟謐,以為世子。莊帝詔復諶封趙郡王。進號驃騎大將軍,加開府,遷司空公。出帝時,轉太保、司州牧、太尉公,又遷太師,錄尚書事。孝靜初,為大司馬,三年薨,贈假黃鉞、侍中、都督、冀州刺史,諡曰孝懿。諶無他才識,歷位雖重,時人忽之。
《北史·卷十九·列傳第七》:謐兄諶,字興伯,性平和,位都官尚書。爾朱榮之入洛陽,啟莊帝欲遷都晉陽。帝以問諶,爭之以為不可。榮怒曰:「何關君而固執也!且河陰之役,君應之。」諶曰:「天下事天下論之,何以河陰之酷而恐元諶!宗室戚屬,位居常伯,生既無益,死復何損!正使今日碎首流腸,亦無所懼。」榮大怒,欲罪諶。其從弟世隆固諫,乃止。見者莫不震悚,諶顏色自若。後數日,帝與榮見宮闕壯麗,列樹成行,乃嘆曰:「臣一昨愚志,有遷京之意,今見皇居壯觀,亦何用去河洛而就晉陽。臣熟思元尚書言,深不可奪。」是以遷都議因罷。永安元年,拜尚書左僕射,封魏郡王。諶本年長,應襲王封,為其父靈王愛其弟謐,以為世子。莊帝詔復諶封趙郡王。歷位司空、太保、太尉、錄尚書事。孝靜初,拜大司馬。薨,諡孝懿。諶無他才識,歷位雖重,時人忽之。
《漢魏南北朝墓誌匯編·魏故寧朔將軍諫議大夫龍驤將軍荊州刺史廣川孝王墓誌銘》:魏故龍驤將軍荊州刺史廣川孝王墓誌銘」王諱煥,字子昭,河南洛陽人也。獻文皇帝之曾孫,趙郡靈王之次孫,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相州諸軍事中軍將軍相州刺史之第二子也。永平元年,」宣武皇帝旨紹廣川哀王焉。長源浩淼,聯光天首,鴻本扶疏,列萼雲端。攀宵宅」日,既彪炳於圖書;握符控海,又炤爛於墳史。王資玄樹操,得一」為心,忠敬發於天然,仁孝出自懷抱。溫柔惇厚,越在岐嶷,聰惠明敏,稟之獨悟。」去彼所天,來纂大國,泣盡蒸嘗,思深霜露,內表至誠,外形容色。又愛詩悅禮,不」捨斯須,好文翫武,無癈朝夕,味道入玄,精若垂幃,置觴出館,懽同林下。故皎皎」之韻,高邁群王;斌斌之稱,遠聞聖上。正光六年,有詔除寧朔將軍諫議大」夫。方欲追蹤陳楚,緝綜九家之奧;遠慕梁平,砥厲三善之樂。而仁壽徒聲,福賢」空設,以孝昌元年秋七月甲辰朔四月丁未寢疾薨於國第,時年廿一。蘭桂淪」芳,琬琰摧質,悲慟百寮,酸感二聖。迺追贈龍驤將軍荊州刺史,謚曰孝,禮也。」粵其年冬十一月壬寅朔八日己酉葬於西陵之陰。哀日月之永昧,痛玄夜之」不暘,鐫聲影於斯石,庶萬古而無亡。迺作銘曰:」玄丘振耀,黑水騰光,既誕聖哲,又播帝皇。統彼四海,奄此萬方,本枝蔚藹,」華萼鏗鏘。分條孤挺,別葉獨秀,明發天誠,敏起懷袖。德緣心精,道非師授,高藝」月將,鴻才日就。悅文出俗,愛古入微,儀形梁孝,景行陳思。金情風舉,玉韻泉飛,」嘉譽既遠,好爵來依。乾義中斷,坤仁橫絕,樑後夏彫,棟先秋折。國喪璵璠,家亡」綠結,痛毀慈顏,悲零賓血。月維仲冬,日纏上旬,庭建龜祧,堂啟龍輴。白楊思鳥,」青松愁人,一潛長夜,千載何春。」本祖幹,侍中使持節征東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司州牧趙郡靈王。」祖親南安譙氏,父釐頭,本州治中從事史濟南太守。」父諶,給事黃門侍郎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相州諸軍事中軍將軍相州刺史。」親勃海高氏,父信,使持節鎮東將軍幽瀛二州刺史衛尉卿惠公。」妃河南穆氏,父纂,荊州長史。」繼曾祖賀略汗,侍中征北大將軍中都大官,又加車騎大將軍廣川莊王。」曾祖親上谷侯氏,父石拔,平南將軍洛州刺史。」祖諧,散騎常侍武衛將軍東中郎將廣川剛王。」祖親太原王氏,父叡,侍中吏部尚書衛大將軍尚書令太宰公中山文宣王。」父靈遵,冠軍將軍青州刺史廣川哀王。」親河南宇文氏,父伯昇,鎮東府長史懸氏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