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傅山(1607年8月11日—1684年7月25日),本名鼎臣,字青竹,後改名山,更字青主,以字行,號公之它、公它、真山、朱衣道人、石道人、嗇廬、僑黃、僑松等等,山西陽曲人(今太原市尖草坪區向陽鎮西村),明末清初學者,以明遺民自居。
明萬曆三十五年丁未(1607年)閏六月十九日,傅青主出生,父親傅之謨、祖父傅霖。六歲喜歡吃黃精,不吃飯,家人強迫他吃飯[1]。十五歲時從童子試中脫穎而出。二十七歲入山西三立書院。崇禎九年(1636年)山西提學袁繼咸被誣告,傅山領頭奔走抗議,使其得以翻案。
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流賊李自成從西安東征北京途徑山西。東閣大學士曲沃人李建泰自請提兵督師山西,而且聘請傅青主和另一位山西名士韓霖為「軍前贊畫」。傅青主編造了「馬在門內(闖)難行走,今年又是弼馬溫(當年是猴年)」的童謠穩定民心。李自成軍隊占領曲沃後李建泰退到保定。二月大順軍攻克太原。三月攻入北京,是為甲申之變,明朝滅亡。傅青主在《甲申守歲》中寫出「三十八歲盡可死,棲棲不死復何年」的詩句。
四月吳三桂引清兵入關。五月傅青主潛回太原,帶母親和兒子逃到壽陽縣。拜壽陽縣五峰山的還陽子郭靜中為師,出家為道士,道號真山,以避剃髮令。搬家到太原陽曲縣東黃水鎮。因為他認為清朝是外國,於是自稱僑黃、僑松。由於他經常穿著紅色外衣,人稱「朱衣道人」。
順治六年(1649年)大同從明降大順復降清的總兵姜瓖起義反清,傅青主的兩個同學王如金、薛宗周參加「交山軍」進軍太原,在晉祠與清兵交戰數日,被殺,傅青主撰《汾二子傳》文紀念。
順治十一年(1654年),傅青主因宋謙供出其曾接受南明的任命而入獄,稱「甲午朱衣道人案」。被拷打。絕食九日[2],好友陳謐、戴廷拭、白居實、張天斗、木公、魏一鰲、古度等人多方營救,傅山的母親說:「道人兒自然當有今日事,即死亦分,不必救也。」出獄後又去南方雲遊。歸來後隱居太原府崛圍寺(位於今太原市西北20公里)。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之意,號公它、公之它。
康熙年間清聖祖下詔舉行博學鴻儒科舉考試,傅青主不就。康熙廿三年(1684年),六月十二日卒於山西,年78歲。傅山墓位於太原市尖草坪區柴村鎮呼延村西的崛圍山。
傅青主與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李顒、顏元一起被梁啓超稱為「清初六大師」。
山西名食「頭腦」是傅山為母親配製的滋補食品。
梁羽生的武俠小說《七劍下天山》中傅青主被描述為七劍之首,武功卓絕。2005年徐克導演的電影《七劍》,劉家良飾俠醫傅青主。
1917年民國政府在太原建「傅公祠」,山西督軍閻錫山題寫了「塵表孤蹤」的牌匾。1950年代建傅山碑林公園。後來太原晉祠的同樂亭改建為傅山紀念館。
傅青主提出了「四寧四毋」的書法理論,對後世書風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是指「寧拙毋巧,寧醜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真率毋安排。」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