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長工

中国军事将领、政治人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何长工

何長工(1901年1月27日—1987年12月29日),原名何坤,男,湖南華容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第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事实速览 何長工 何坤, 第五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
何長工
何坤
Thumb
抗日戰爭時的何長工
第五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任期
1980年9月—1983年6月
主席鄧小平
個人資料
性別
出生(1901-01-27)1901年1月27日
 大清湖南省岳州府華容縣
逝世1987年12月29日(1987歲—12—29)(86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配偶尹清平
兒女何光曄
軍事背景
效忠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服役 中國工農紅軍
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十八集團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
服役時間1927年-1949年
1975年-1980年
參戰第一次國共內戰
中國抗日戰爭
第二次國共內戰
著作
关闭

何長工早年赴法國勤工儉學,1922年在法國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參加秋收起義,曾任紅八軍軍長、粵贛軍區司令員、紅九軍團政委等職,參與長征抗日戰爭期間,擔任抗日軍政大學副校長,其後奔赴東北,創辦軍事工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何長工先後任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代部長、地質部副部長兼黨組書記。文化大革命期間受迫害,其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政大學副校長、軍事學院副院長、第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

生平

早年生涯

光緒二十六年十二月初八[1]:1(1901年1月27日),何坤出生於湖南華容大乘鄉大山村。1918年,中學畢業後前往北京長辛店半工半讀[1]:14。1919年,參加五四運動,年底赴法國留學。1922年在法國加入中國共產黨,次年前往比利時打工。1924年回國先到長沙,見到中共湘區委員會書記毛澤東,聽他建議回華容縣建立黨組織。後歷任縣新華中學校長,縣農民自衛軍總指揮,中共南華地委常委兼軍事部部長。1927年5月21日,長沙馬日事變後,被通緝,躲避到武漢,經毛澤東建議改名何長工[2]。其後進入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團,任連黨代表[3]

1927年9月,毛澤東發動秋收起義,何長工隨部隊參加。隨後,他奉毛澤東之命到韶關尋找朱德部隊[4]。後受毛派遣與井岡山當地地方武裝王佐袁文才談判,成功地將部隊帶上井岡山,後負責對袁、王部隊的改編工作[5]。1928年4月,朱德率部到達井岡山,同毛澤東會師,組建紅四軍,何長工任三十二團黨代表[6]。1929年1月,紅四軍向江西南部進軍,何長工率赤衛軍等在井岡山堅持游擊戰。其後,彭德懷率部返回井岡山,任紅五軍第五縱隊黨代表,參與開闢鄂東南根據地[3][7]

1930年,前往上海參加蘇區紅軍代表大會。5月,何長工升任紅八軍軍長,進入紅一方面軍前敵委員會,隨部隊進攻長沙[8]。1932年3月,任紅五軍團紅十三軍政委,負責對寧都暴動部隊的改編工作。此後,率部東進,參加漳州戰役。1933年10月,任紅軍大學校長兼政委。1934年1月,當選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9]。同年2月,任粵贛軍區司令員兼政委,參加第五次反圍剿戰爭[3]

1934年9月,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前夕,何作為密使,同潘漢年廣東軍閥陳濟棠開展談判,達成互不侵犯的約定,減少了紅軍的損失[10]遵義會議後,任紅九軍團政委。3月27日,奉命與羅炳輝率紅九軍團離開主力部隊進行佯動以牽制追兵,在成功達到戰略目的後,獨立在貴州四川和雲南邊境地區活動52天,行程1000多公里,最後在四川西昌境內與紅軍主力部隊重新會合[11]。同年9月,紅軍分裂,何長工隨紅四方面軍南下。在張國燾另立中央後,何長工參與對毛澤東的攻擊,被張國燾封為「政治局候補委員」「組織部部長」[12][13]。其後擔任甘肅省蘇維埃政府主席。1937年1月,進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3]

抗日戰爭與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

抗日戰爭爆發後,何長工任兩延(延長延川)河防司令員政治委員。1939年,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一分校校長,率三千部隊東渡黃河,前往晉東南敵後辦學[14]。其後,調任抗大總校教育長。1943年,返回陝北,擔任抗日軍政大學副校長,重點培養軍事幹部,並進行整風和大生產運動。1944年7月,因校長徐向前突患重病,何長工開始主持總校工作[15]

1945年10月,何長工率抗大總校前往東北,先後創辦了東北軍政大學及四個分校,任東北軍政大學代校長。不久,兼任通化軍區司令員[16]。同時,相繼建立了航空、工兵、坦克、醫科等學校。1947年起,任東北軍區軍工部部長,奉命前往滿洲里接收日軍裝備,並創辦軍事工業,組織研製和生產[17]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何出任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副部長、代部長。1951年7月,兼航空工業局局長[18]。1952年後,長期任地質部副部長、中共黨組書記。何長工重視地質勘探裝備和地質機械儀器生產,1954年,建成張家口探礦機械廠。以後,地質部先後建立了衡陽、上海、北京、天津、重慶等五個探礦機械廠和北京、上海、重慶等三個地質儀器廠及無錫鑽探工具廠。1956年,他又領導建立了成都地質學院文化大革命時,遭受迫害[3]

1975年恢復工作後,何長工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政大學副校長。1977年12月,何長工任解放軍軍事學院副院長。1980年9月,當選全國政協副主席。1982年9月,當選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1987年12月29日在北京逝世,終年87歲[3]

家族

  • 第一任妻子:孟淑亞,生兩個兒子何光球、何光星,均被中華民國政府殺害。
  • 第二任妻子:尹清平(1916年-1986年7月14日);出生於四川省廣元市旺蒼縣黃洋鎮貧苦家庭;尹清平何長工(何坤)在紅軍隊伍中相識相知結婚,育有三兒三女:何光曄、何光暐、何光瑨、何婧、何妍、何為榮。
  • 長子:何光曄:現任亞太旅遊聯合會會長、意大利歌詩達郵輪公司中國聯絡處總裁、世界旅遊形象大使總決賽國際組委會主席[19]
  • 二子:何光暐(1944年4月-)曾任國家旅遊局局長、中共黨組書記。
    • 孫子何剛[20],電影投資人。
    • 孫媳婦高露[21],因駕車進入故宮而引發爭議,被戲稱為」奔馳大G女」。在其微博(名為「露小寶LL」)、Ins(名為「lulu-lggh」)等社交媒體炫富的圖片中,網友們也發現了其聲稱購入的豪宅登記在忠旺集團劉忠田妻子Wang Zhijie名下。[22]
  • 女兒:何光瑨:中國社會活動家
    • 外孫:汪龍:電影導演,中央電視台4套 《走遍中國》欄目,《北京南站》編導。[23]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