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阿爾及利亞關係
双边关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國—阿爾及利亞關係(阿拉伯語:العلاقات الصينية الجزائرية),是指歷史上的中國和阿爾及利亞、以至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與阿爾及利亞民主人民共和國之間的雙邊關係。中華人民共和國是首個承認阿爾及利亞獨立的非阿拉伯國家及社會主義國家,阿爾及利亞則是首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阿拉伯國家;截至2012年末,中華人民共和國是阿爾及利亞的第二大進口來源地。
![]() | |
![]() 阿爾及利亞 |
![]() 中國 |
---|---|
代表機構 | |
阿爾及利亞駐華大使館 | 中國駐阿爾及利亞大使館 |
代表 | |
大使 拉赫桑·卡伊德·蘇萊曼[1] | 大使 董廣利 |
歷史
中國和阿爾及利亞在後者正式獨立前已有接觸。1962年,法國華工張長鬆的兒子張熱拉爾從法國來到阿爾及利亞,參與阿爾及利亞獨立戰爭,在當地修築戰壕[2]。另一邊廂,中華人民共和國既鼓勵當地人民以武力爭取獨立,又提醒阿爾及利亞不要令美國介入當地內政,並接待當地人士來華;中國支持阿爾及利亞獨立建國,除了是因為戰略的考慮,亦是出於反帝國主義的意識形態[3]。雖然法國曾試圖以改善對華關係來換取中國不再支持阿爾及利亞獨立,但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的周恩來表明中國不會為了與法建交而停止對阿爾及利亞獨立的支持[4]:1941。
1958年9月,阿爾及利亞共和國臨時政府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隨即承認之,是首個承認阿爾及利亞獨立為國的非阿拉伯國家;同年12月20日,中國和阿爾及利亞建立外交關係[5]。1971年10月下旬,聯合國大會通過提案,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聯合國內唯一合法地代表中國的政府,並停止讓中華民國在聯合國中佔有一席;該提案由阿爾及利亞等23國聯合提出[6]。
2009年,與阿爾蓋達有聯繫的伊斯蘭馬格里布基地組織揚言襲擊50,000名在阿爾及利亞工作的中國工人,從而為烏魯木齊七五事件中的維吾爾族死者報仇[7]。
2012年12月,阿爾及利亞駐華大使館向毛澤東和周恩來頒發阿爾及利亞獨立貢獻獎,獎牌和證書由兩人的家屬收下;阿爾及利亞駐華大使以「偉人」一詞形容毛澤東和周恩來,又指當地人民不會忘懷兩人對阿爾及利亞獨立的支持[8]。
2014年2月,阿爾及利亞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成為首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此種關係的阿拉伯國家[9]。
經貿關係

在2012年,中國和阿爾及利亞的雙邊貿易總額為85.6億美元,比去年增長了約四分之一;中國出口了59.6億美元到阿爾及利亞,阿爾及利亞則出口26億美元來華,獲得33.6億美元的逆差[12]。中國出口到阿爾及利亞的商品有家具、玩具、鋼材、機械設備、機電產品等;中國出口的家具和玩具在阿爾及利亞市場上佔上風,但機電產品則要面對外國貨品的競爭[12]。阿爾及利亞主要出口化石燃料來華,在2012年,該國約98%對華出口的產品為化石燃料(按金額計算);除化石燃料外,阿爾及利亞出口到中國的商品也包括礦砂、皮革製品、飲料等[12]。截至2012年末,中國是阿爾及利亞的第二大進口來源地、第十大出口目的地[12]。
文化關係
截至2015年2月下旬,阿爾及利亞境內共有14名公派留學的中國留學生,亦有5名來自中國的漢語教師[14]。四川外國語大學曾和阿爾及爾第二大學訂下合作協議,阿爾及爾第二大學將設立中國語言和文化學士學位,並在語言教學中心開辦漢語課程;該校的語言教學中心亦會在稍後時間向中國學生提供阿拉伯語課程,並安排兩國學生運用這兩種語言交流[15]。
援助
中華人民共和國有派遣醫療隊和針灸隊到阿爾及利亞,作為對當地的援助[13]。中國對外醫療隊第一次工作就是在阿爾及利亞賽伊達省的一所醫院,當地有許多病者到該所醫院接受針灸治療;當時,有一名中國醫生願意為大部分外國醫療隊拒絕接診的疑難病人看病,使用針灸、按摩等方法治療他們,令中國醫療隊的聲譽有所提升。2003年至2005年,中國針灸隊開始在阿爾及利亞總統府的醫務室工作,為該國政府高層及他們的家眷提供醫療服務;除此之外,他們也為中資機構的工人治病[16]。
除了醫療援助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也有援助阿爾及利亞興建文化設施。2010年,中國向阿爾及利亞提供3億人民幣,無償援助該國興建歌劇院[17]。
不僅是中國援助阿爾及利亞,阿爾及利亞也有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提供援助。2003年5月,阿爾及利亞發生地震,造成大量傷亡和經濟損失;為了對當地的救災工作提供支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向阿爾及利亞政府贈送了帳篷、藥物等物資[18]。後來,汶川大地震和玉樹地震分別在2008年和2010年發生後,阿爾及利亞政府也有向中國捐款[5]。
參考資料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