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倫敦會全名倫敦傳道會 (英語: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屬於基督教新教宗派公理宗。建立於1795年,1977年與大英國協傳道會(Commonwealth Missionary Society)及英國長老會差傳委員會(Foreign Missions Committee of the Presbyterian Church of England)合併為世界傳道會(Council for World Mission)。總部位於英國倫敦。
1807年,蘇格蘭傳教士馬禮遜到達廣州廣傳福音。1843年麥都思和雒魏林醫生一同至上海。理雅各把英華書院從馬六甲遷到香港。1855年楊格非和韋廉臣同到上海,韋氏創辦廣學會。1861年楊格非由上海前往湖北漢口,開闢新傳教區。艾約瑟深入中國北方直隸地區,開創傳教區。[1]
1898年是有倫敦傳道會皮堯士牧師(Rev. T. W. Pierce)和道濟會堂(現稱中華基督教會合一堂)主任王煜初牧師商議發展新界傳道工作,其後亦有西人香港愉寧堂加入,組織新界傳道會,在新界屯門、荃灣、上水、大埔及離島各地開基傳道。
1919年,倫敦會在華傳教士145人,在各省分布情況如下:
1919年倫敦會在華受餐信徒11403人,在各省分布情況如下:
在詹姆斯·庫克探勘太平洋諸島後,傳教士有新地點可供傳教。詹姆斯·庫克死後,教會將諸島形容為淫蕩、不道德的墮落樂園。倫敦傳道會因此派遣傳教士至大溪地、湯加塔布島等地傳教。但因文化差異而困難重重,甚至有傳教士遭當地居民殺害,情況直到19世紀初波馬雷二世皈依以及當地民眾加入傳教後有所轉變。[2]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