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沃爾特·亨利·梅德赫斯特(英語:Walter Henry Medhurst,1796年4月29日—1857年1月24日),舊譯麥特赫斯脫,漢名麥都思,英國公理會傳教士,自號墨海老人[1],白話字發明者。
1796年生於英國倫敦。麥都思在倫敦學會了印刷技術。1816年被英國倫敦會派往馬六甲。麥都思在馬六甲學會馬來語、漳州話,並幫助編輯漢文刊物《察世俗每月統記傳》。1819年,麥都思在馬六甲被任命為牧師,在馬六甲、檳城和巴達維亞傳教,並用雕版法和石印法先後印行30種中文書籍。麥都思在馬來亞期間除了發表各種漢文和馬來文的傳教冊子之外,還專心研究中國的歷史和文化。1838年麥都思在倫敦發表他的研究成果,一部將近600頁的書《中國的現狀與傳教展望》[2],向歐洲人深入地介紹中國的歷史和文明。全書包括如下各章:
1843年麥都思代表倫敦會到上海,是第一個到上海的外國傳教士。1843年和美魏茶、慕維廉、艾約瑟等傳教士在上海創建墨海書館,印刷出版中文書籍。麥都思在墨海書館得王韜協助,將聖經翻譯成漢文(深文理聖經)。
1845年3月,麥都思在吳淞江畔一個小鎮住宿。第二天,入鄉隨俗,前額剃光,後腦安上假辮子,戴上墨晶眼鏡,身穿中國老百姓的衣服,頭戴瓜皮小帽,褡輪船去江浙桑蠶和茶葉產地,調查桑樹的栽培技術、養蠶技術和採茶、製茶技術,寫出《中國內地一瞥─在絲茶產區的一次旅行所見》一書。
他在山東路一帶建立的倫敦會的分部,包括墨海書館、天安堂和仁濟醫院,被人稱為「麥家圈」。1848年3月,麥都思違反清政府規定至青浦傳教,與當地漕運水手發生衝突,發生青浦教案。1854年八月,與王韜、慕維廉同游蘇州東山,登臨莫厘山最高峰[3];同年當選為工部局第一屆董事。1856年麥都思離任回國。1857年,在倫敦逝世。
1904年,倫敦會為紀念麥都思,在上海虹口兆豐路(高陽路)設立麥倫書院(麥倫中學)。過去,上海公共租界有一條以他(或其子)命名的馬路——麥特赫斯脫路(Medhurst Road),即今天的泰興路。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