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鉤符(英語:Hook above;◌̉)。是一種用於越南語字母(越南語:dấu hỏi)或其他語言的附加符號。在越南語的聲調裡[1]表示第四聲(問符[2])[3]。 事实速览 ◌̉, 上鉤符 ... ◌̉ 上鉤符 附加符號 重音符號 尖音符 / 鋭音符 ( ˊ ) 雙銳音符( ˝ ) 重音符 / 鈍音符 / 抑音符( ˋ ) 雙重音符(英語:Double grave accent)( ̏ ) 短音符( ˘ ) 抑揚符 / 倒折音符 / háček( ˇ ) 軟音符( ¸ ) 揚抑符 / 折音符( ˆ ) 曲音符、分音符( ¨ ) 點( · ) 空點(隨韻, ˙ ) 仰月點(隨鼻, ँ ঁ ઁ ଁ ఁ ' ) 努克塔點(英語:nuqta)(波斯音, ̣ ) 怛達點畵(半音, ྄ ် ฺ ์ ) 上鉤符( ̉ ) 觸角( ̛ ) 長音符( ˉ ) 反尾形符( ˛ ) 上圓圈( ˚ ) 粗氣符( ῾ ) 柔氣符(英語:Smooth breathing)( ᾿ ) 有時用作變音符號的標記 引號( ’ ) 刪節線( | ) 冒號( : ) 逗號( , ) 連字號( ˗ ) 波浪號 / 顎化符( ˜ ) titlo(英語:titlo)( ҃ ) 关闭 事实速览 Ả ả Ẩ ẩ Ẳ ẳ Ẻ ẻ Ể ể Ỉ ỉ Ỏ ỏ Ổ ổ Ở ở Ủ ủ Ử ử Ỷ ỷ 关闭 字符 Ả ả Ẩ ẩ Ẳ ẳ Ẻ ẻ Ể ể Ỉ ỉ Ỏ ỏ Ở ở Ủ ủ Ử ử Ỷ ỷ 範例 Times New Roman的上鉤符號;Calibri的上鉤符號 Alexandre de Rhodes's Dictionarium Annamiticum Lusitanum et Latinum (Vietnamese–Portuguese–Latin dictionary) showing bí without its tittle and bỉ with both a hook and tittle. Unicode 除了預分解的字符之外,在多種語言的字符中,組合的附加符號編碼為 U+0309 ̉ COMBINING HOOK ABOVE ,HTML:̉。 註釋 [1]聲調是表示高低升降。聲調語言是含有聲調的語言。聲調輪廓是在 IPA 中聲調的符號線。 [2]形狀與?相同。 [3]它跟漢語拼音的第三聲相同。 參見 觸角 (附加符號) (dấu móc) 鉤符(英語:Hook (diacritic)) 略語符號(英語:Titlo)(教會斯拉夫語的) 組合附加符號外部連結 More information for typographer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更多信息 ISO基本拉丁字母 ... ISO基本拉丁字母 Aa Bb Cc Dd Ee Ff Gg Hh Ii Jj Kk Ll Mm Nn Oo Pp Qq Rr Ss Tt Uu Vv Ww Xx Yy Zz 歷史 • 古文字變體 • 連字 • 衍生字母 • 附加符號 • 標點符號 • 數字 • Unicode • 字母列表 关闭這是一篇與越南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閱論編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