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七大工業國組織

由美・加・英・日・法・義・德組成的國際組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七大工業國組織
Remove ads

七大工業國組織(英語:Group of Seven,簡稱G7)是一個由世界七大發達國家經濟體組成的政府與政府之間的政治論壇,正式成員國為美國德國英國法國日本意大利加拿大歐盟為非正式成員,G7並非基於國際條約設立,也沒有常設秘書處或辦公室,主席國每年由成員國輪流擔任,通過定期會晤和磋商,討論和協調國際社會面臨的重大經濟和政治問題。

事实速览 美國, 英國 ...
Remove ads
事实速览 「Group of Seven」的各地常用名稱, 中國大陸 ...
Remove ads

歷史

G7的前身為美國財政部部長喬治·舒爾茨創立的圖書館小組[3]在面臨第一次石油危機情況下,1973年3月25日,美國財政部部長喬治·舒爾茨邀請西德法國英國的財經首腦在白宮圖書館舉行非正式會議商討對策。在當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的春季會議後,舒爾茨提議讓日本加入,得到其他成員國的同意。美國西德法國英國日本被稱為五國集團(G5)。

1975年,在時任法國總統吉斯卡爾和西德總理赫爾穆特·施密特的建議下,五國集團和意大利領導人在法國朗布依埃召開首腦會議,集中討論了經濟危機的應對問題,並制定了今後每年定期舉行峰會的計劃。

在邀請加拿大加入後,1976年在波多黎各聖胡安舉行的首腦峰會成為七國集團(G7)的第一次會議。

1977年,主席國英國邀請歐洲經濟共同體參加七國集團首腦峰會,1981年起,歐洲經濟共同體及繼任的歐洲聯盟成為常設非正式成員。20世紀80年代起,七國集團的討論焦點由經濟問題擴展至國際政治形勢、全球氣候變化、打擊跨國犯罪等非經濟議題。

從1994年那不勒斯峰會開始,俄羅斯以觀察員身份參與七國集團首腦峰會的部分議題討論,1997年的丹佛峰會,俄羅斯全面參與除金融和某些經濟議題之外的所有討論,這種非正式的安排被稱為政治八國(P8或G7+1)。1998年,俄羅斯正式加入,形成八國集團(G8)。

2014年3月,因俄羅斯占領國際承認為烏克蘭領土的克里米亞,俄羅斯的成員國資格被凍結。[4]七國集團領導人宣布拒絕出席原定當年由俄羅斯主辦的八國集團索契峰會,改為在布魯塞爾舉行七國集團峰會,並以七國集團(G7)名義繼續運作。俄羅斯多次表示無意重返八國集團。[5][6]

Remove ads

成員

更多信息 成員國, 政府領導人 ...
Remove ads

首腦峰會

一年一度的G7首腦峰會由每個成員國的政府首腦參加。擔任七國集團輪值主席國的成員國負責組織和主辦今年的峰會,輪值順序依次為法國美國英國俄羅斯(2006年)、德國日本意大利加拿大

除此之外,輪值主席國也會安排多場部長級會議,包括財政部部長、外交部部長和環境部部長會議等,其中最重要的為G7財長會議,自1987年以來,七國集團財長至少每半年會晤一次。七國集團部長和官員也不定期就某些迫切議題召開緊急會議,各國領導人還不時成立特別工作組或工作小組,集中關注某些重要問題。

G6峰會:1975年;G7峰會:1976年至1996年,2014年至今;G8峰會:1997年至2013年

更多信息 屆次, 舉行日期 ...
Remove ads

各成員現任領導人物

參見

注釋

參考文獻

Loading content...

外部連結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