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爾塞維克》編輯部舊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布尔塞维克》编辑部旧址map

31.22089°N 121.41881°E / 31.22089; 121.41881

事实速览 《布爾塞維克》編輯部舊址, 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
《布爾塞維克》編輯部舊址
Thumb
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上海市黃浦區
分類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時代1927年-1932年
認定時間1984年5月4日
Thumb
关闭

《布爾塞維克》編輯部舊址位於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愚園路1376弄34號(原亨昌里418號),是一幢一開間假三層新式里弄住宅。1984年5月4日,該建築舊址經上海市人民政府定為第三批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1][2]

歷史沿革

1927年,國共合作破裂後,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機關刊物嚮導》停刊。之後中共中央決定重新出版中央機關刊物,刊名定為《布爾塞維克》,由瞿秋白羅亦農鄧中夏王若飛鄭超麟等五人組成編輯委員會[3]。1927年12月1日,中共中央下發《中央通告十八號》,決定編委新增21名委員,有毛澤東周恩來蔡和森張太雷惲代英任弼時李富春陸定一周以栗王一飛夏曦李立三羅章龍黃平尹寬劉伯莊羅綺園任卓宣劉昌群夏之栩任旭瞿秋白任主任[4]。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瞿秋白在莫斯科主持召開了中共六大會後,留在蘇聯擔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團長。《布爾塞維克》編委主任由當時黨中央宣傳部長李立三擔任。1931年1月,中共六屆四中全會後,李立三被撤去黨內領導職務,編委會主任由當時中央宣傳部長張聞天擔任,直至1932年7月《布爾塞維克》正式停刊[5]

1927年10月24日,第一期《布爾塞維克》在編輯部出版。初刊時,《布爾塞維克》定為周刊,之後逐步改為月刊、雙月刊,直至不定期,但每期均保持在3萬字左右。每期主要刊登黨中央的一些重要決議、指示和文件;探討與研究中同革命的性質、道路、路線、策略問題等。比如總結南昌起義的意義和經驗教訓,海陸豐起義廣州起義等。1928年12月,編輯部外遷別處。《布爾塞維克》自創刊至1932年7月最後一期為止,共出版52期。其中,在愚園路舊址出版的共有31期[6]

當時,編輯部與中共中央宣傳部同在一處辦公。一樓為中共中央宣傳部長羅綺園的住處,二樓南室為黨報主編、宣傳部秘書鄭超麟的住處。羅綺園從廣東來中央前,瞿秋白經常到編輯部來指導工作。北室先是編輯黃文容的臥室,後為中共中央常委、組織局長羅亦農生前最後住處[7]

1984年,《布爾塞維克》編輯部舊址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8]。1988年10月24日,經修復後向社會開放,陳列館藏有革命烈士遺物、照片等。紀念館共設4個陳列室,第一室為《布爾塞維克》編輯部舊址簡介,展品有中共中央1927年通告、《新青年》、《布爾塞維克》和《求是》等雜誌。還有編委會瞿秋白、羅亦農、鄧中夏、王若飛、鄭超麟的照片及簡介。第二室介紹長寧區部分革命史跡。第三,四室是復原陳列,恢復了《布爾塞維克》編輯部舊址的歷史原貌。1994年將第一、二室改為「長寧區革命史料陳列」,陳列內容除原有內容外,又增加了中共在長寧區域內進行革命活動及地下鬥爭的資料和部分革命先烈的遺物。史料陳列於1994年10月24日正式開放[9]。2008年3月,編輯部舊址被公布為長寧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0]

交通

參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