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瀋陽桃仙國際機場
中国辽宁省的枢纽机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瀋陽桃仙國際機場(IATA代碼:SHE;ICAO代碼:ZYTX),原名瀋陽桃仙機場[1],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一級幹線機場,國家八大航空樞紐之一,遼寧省航空運輸樞紐。桃仙國際機場位於遼寧省中部,距瀋陽市中心20公里。同時為遼寧中部瀋陽、撫順、本溪、鞍山、鐵嶺、遼陽等大中城市的共用機場。瀋陽桃仙國際機場共有三座航站樓,其中T1,T2,和T3航站樓設計年旅客吞吐量分別為180萬,606萬,和1750萬人次。2013年T3航站樓開通後,T1和T2航站樓停止運行至今。2019年,機場旅客吞吐量為2054萬人次,同比增長8%,在國內機場中排名第22[4]。
Remove ads
Remove ads
歷史沿革
在桃仙機場未建之前,瀋陽東塔機場是民航機場;後來,由於瀋陽地區客運、貨運、郵政運輸量不斷增長,東塔機場已不能滿足社會對民用航空運輸的要求[5]。因此,遼寧省人民政府向國務院分別於1985年3月和4月遞交了《關於新建瀋陽桃仙機場的請示》和《關於新建瀋陽民航機場選址問題聯合辦公會議紀要的報告》,正式向國家申請建設瀋陽桃仙機場,並於1985年7月1日獲得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同意新建桃仙民用機場的批覆[5]。
機場選址於當時的瀋陽市南郊的桃仙鎮[5];機場兩端及兩側淨空均符合國際民航組織的相關要求。桃仙鎮距離瀋陽市區適中,機場淨空要求和瀋陽市城市發展基本上沒有矛盾,機場運行和飛機活動的噪聲對城市居民沒有影響[5];桃仙鎮場地自然條件、氣象條件、地面交通條件也符合條件,故最終選址為桃仙鎮[5]。
1986年11月5日,瀋陽桃仙機場一期工程正式開工建設[6],由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鵬為工程奠基[5]。桃仙機場始建工程是當時中國國家「七五」計劃的大型建設項目[6],主要包括飛行區的跑道、平行滑行道、站坪、停機坪、助航燈光、航管樓及通訊導航設施、旅客航站樓、機場公用設施及輔助設[5]。按照國務院關於新建瀋陽桃仙民用機場的批覆,第一期工程投資主要由遼寧省地方負擔,續建工程以國家投資為主。機場第一期工程比原計劃提前14個月竣工,工程財務總決算為2.93億元,與預計總投資的2.65億元相比略有超支[5]。
1988年11月3日,瀋陽桃仙機場竣工試航[6],並由李鵬為機場題寫「瀋陽桃仙機場」場名[5]。桃仙機場於1989年4月16日投入使用,並於1994年12月21日正式更名為瀋陽桃仙國際機場[1]。2008年6月9日,德國漢莎航空開通瀋陽至慕尼黑航線,瀋陽桃仙國際機場也成為中國東北地區第一家擁有直飛歐洲的航線的國際機場[7]。
Remove ads

1995年,中國民航總局發布了《關於瀋陽桃仙國際機場站坪擴建工程初步設計及概算的批覆》。基於此批覆,桃仙機場先後擴建站坪、停機坪、貨機坪共計52947平方米,工程總投資2500餘萬元[8]。擴建後機場停機坪、站坪、貨機坪、維修坪面積達180000平方米,共有機位20餘個,可停靠大中型客機加至24架[8]。
機場一期工程所設的助航燈光設施不完善,原設備故障率高,滿足不了飛行安全的需要,有必要對機場調光器、隔離變壓器、下滑閃光燈、供電電纜等設施進行更新[8]。機場助航燈光改造工程於1995年7月10日開工,1996年10月18日竣工[8]。改造工程包括更換全部助航燈光電纜64 公里,更換全部隔離變壓器900個,更換全郝調光器10台,換入口燈、末端燈及一套順序閃光燈,增設滑行標誌牌[8]。由桃仙變電站增加一出口,鋪設ZQD22—3x185JN電纜3.6公里到機場中心變電站[8]。工程共計投資780萬元,一次性通過驗收。助航燈光改造後,提高了機場夜航或不良天氣條件下適航能力[8]。
1995年9月,桃仙機場對候機樓、客機坪、停機坪、跑道、機庫區、停車場等場地設施安裝了安全監控報警系統[8]。工程共計投資1242.18萬元,於1996年4月竣工[8]。
瀋陽桃仙機場始建於1987年,由於受當時經濟條件制約,機場的規模相對較小[9]。機場啟用後,年旅客吞吐量以16%至25%的速度遞增,機場規模及容量已明顯不適應民用航空運輸的迅猛發展,各種設施都在超負荷運轉[9]。
桃仙機場二次擴建工程由中國民航總局、遼寧省和瀋陽市共同投資建設[9]。1997年7月15日經國務院批准,國家計委批覆桃仙國際機場擴建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1998年2月國家計委原則同意民航總局、遼寧省政府關於調整規模的意見,批准新航站樓規模從原來的3萬平方米增加到5萬平方米[9]。二次擴建工程分為航站區工程、飛行區工程及相關配套工程[9]。工程於1997年8月開工,航站樓工程1999年4月8日正式開工。2001年11月,國家竣工驗收委員會對二期擴建工程進行竣工驗收[9]。2001年12月1日,瀋陽桃仙國際機場T2航站樓正式投入使用[9]。時任中國民航總局局長劉劍鋒,遼寧省省長薄熙來為T2航站樓投入使用剪彩[9]。
瀋陽桃仙機場三期建設工程包括航站區擴建工程及第二跑道擴建工程兩部分,總投資為77.4億元,需新徵用地6557畝。航站區擴建工程主要包括:新建37個機位的站坪、24萬平方米的T3航站樓、4.2萬平方米的停車場,航站樓前高架橋,以及相關綜合配套設施項目,總投資45億元。第二跑道工程項目包括新建一條3600米×60米的跑道、機場運行指揮中心、機場第二指揮塔台等,工程總投資32.4億元。擴建後航空區等級將升至4F,可滿足A380客機起降。[10]
2011年4月1日,T3航站樓工程開工,時任民航局局長李家祥,遼寧省省委書記王珉,省長陳政高,和瀋陽軍區空軍司令員周來強為工程奠基。受地方財政制約,機場集團僅在瀋陽機場T3航站樓建設期間就自籌貸款39億元,並墊付了本應由地方政府承擔的供電、供暖、供水、供氣等配套外線建設資金3.6億元。2013年8月15號,航站樓正式建成投運,為第十二屆全運會提供有力的交通保障。[11]
因資金制約,原計劃於2012年開工的第二跑道工程至今(2023年)仍未開工。期間,機場陸續實施了跑道蓋被、新建垂直聯絡道、新建局部二平滑等資源挖潛工程,最大程度提升了單跑道系統運行保障能力,但跑道容量仍趨於飽和,保障能力逼近極限。[12]機場二跑道項目建設需將既有瀋丹鐵路區段外遷,瀋丹鐵路外遷工程項目所涉及地塊內地上附屬物於2022年開始徵收,預計2023到2024年第二跑道將開始建設。[13]
客運航站樓
桃仙國際機場T1航站樓啟用於1989年4月,占地1.8萬平方米[14],設計年吞吐量90萬人次,高峰小時旅客吞吐能力1500人次[15]。
2001年,隨着T2航站樓的投入使用,T1航站樓便停用至2007年。2007年,隨着客流量的增多,T2航站樓就已趨於飽和狀態,為滿足客流量的需要,桃仙國際機場便重新啟用T1航站樓[15]。2009年,機場對T1航站樓進行了改造,改造工程總投資共計6500萬元[16],改造後的T1航站樓,增加4部登機廊橋和7個機位,並設計190米長的連廊與T2航站樓相通[16],年吞吐能力可提升至180萬人次至250萬人次左右[16]。在進行改造工程之時,機場將T1航站樓定位在低成本運營航站樓[15]。春秋航空因其票價便宜,需要低成本運營[15]。T1航站樓正適應了這類航空公司的需求,春秋航空公司成為首家進駐T1航站樓的航空公司[15]。
2013年,隨着T3航站樓的啟用,T1航站樓的客運服務停止使用至今。但從2017年起,用於順豐航空和郵政航空貨運使用,並於2023年進行順豐T1航站樓配套項目升級改造運行,這意味着T1航站樓將不再啟用為客運航站樓。
桃仙國際機場T2航站樓於2001年12月啟用,占地6.68萬平方米[17],東西長513米,南北進深86.4米,屋架最高點37米[17],設計年吞吐量606萬人次,高峰小時旅客吞吐能力2760人次[15]。航站樓內部設有國際進出港設有邊檢通道共24條,安檢通道5條;國內進出港設安檢通道8條.樓內配有9個貴賓室[17]。航站樓主體為傘式支撐的大跨度鋼架和鋼柱,外圍大面積使用玻璃幕牆[17]。T2航站樓由中國民航總局、遼寧省和瀋陽市共同投資建設,於1999年4月8日舉行奠基儀式,2001年11月29日順利通過了中國民航總局的驗收[17]。2007年,T2航站樓使用情況已趨於飽和狀態[15]。
2013年,隨着T3航站樓的啟用,T2航站樓停止使用至今,但仍使用其廊橋進行登機,旅客在T3航站樓辦票後乘坐擺渡車至登機廊橋登機。
桃仙國際機場T3航站樓於2011年4月1日動工[18]。2013年6月29日通過了竣工驗收[19]。2013年8月7日開始試運行,2013年8月15日正式投入使用[20]。
T3航站樓占地24.8萬平方米,由主樓和兩個指廊構成[21]。航站樓設計年吞吐1750萬人次[22]。航站樓採用U型設計,進深120米,主樓陸側面寬360多米,空側弧線部分長度650米,指廊部分長度200米[23]。航站樓1層為旅客到港層。在旅客到港層中,設有10個行李分揀轉盤以供旅客提取行李[20]。國內行李提取廳設6條行李提取轉盤並預留3條;國際行李提取廳設2條行李提取轉盤並預留1條[20]。航站樓2層中央位置設有5個辦票島,北側的3個為國內辦票島,南側的2個為國際辦票島[19]。辦票島南北兩側分別是國際和國內安檢通道[19]。
機場其他設施

瀋陽桃仙國際機場目前擁有1條長度為3200米、寬度為45米、厚0.32米-0.35米的混凝土跑道[5][25]。跑道兩側道肩各寬7.5米,兩端各建長60米、寬45米的防吹坪[5]。一條平行滑行道,距跑道中心線距離為200米[5][26]。2012年,機場啟動總投資將超過34億元的第二跑道工程[27]。工程項目主要包括新建一條長度為3600米,寬度為60米的跑道、二類精密進近燈光系統等飛行區設施,新建停車樓、機場運行指揮中心、機場第二指揮塔台[27]。第二跑道預計將於2015年竣工並正式投入使用[27]。
桃仙國際機場T1與T2航站樓共計擁有近機位14個,遠機位20個[26]。T3航站樓擁有一個37個機位的停機坪[26](含30個近機位,7個遠機位)。
在機場三期建設工程中,機場開闢了兩個二層建築結構的地下停車場[23],單個面積為42424平方米,總面積84848平方米[23]。在地下停車場投入使用之後,原有的地上停車場將停止使用,並改建為綠化帶[23]。

塔台管制:118.1MHz
地面管制:121.9MHz
放行頻率:121.675MHz
機坪管制:121.95MHz
D-ATIS:127.45MHz
航空公司與航點
截至2024年瀋陽桃仙國際機場共有運營中航線137條,擁有國內航線124條、國際及地區航線13條。通航城市82座,其中國內城市71座,國際及地區城市11座[28]。有20餘家合作航空公司。國際航線通往日本、韓國、德國、泰國、新加坡等地。
數據來源:Flightradar 24
統計數據
![]() | 由於已知的技術原因,圖表暫時不可用。帶來不便,我們深表歉意。 |
請參閱源Wikidata查詢.
接駁交通


位於T3航站樓下方的桃仙機場站為瀋陽地鐵2號線終點站,並設置有直達T3航站樓B1層的通道口,乘客在出站後可直接使用直梯或扶梯前往到達大廳及出發大廳。
2013年至2024年期間,渾南有軌電車曾在T3航站樓北側設有桃仙機場電車站。該站曾為2號線及有軌電車6號線的端點站。乘客可乘坐電車前往瀋陽奧體中心及瀋陽南站。其中直達模式的6號線車隔較長,班次稀少,於2020年停運;而2號線因與地鐵線路重複過多也於2024年10月28日停運。
本站曾為單線雙側式月台(西班牙式月台)設計。列車進站後開啟右側車門落客,清客後司機進行換端操作,再開啟左側車門上客,本站也是渾南有軌電車線網中唯一一個曾使用西班牙式月台設計的車站。
建設規劃
根據機場總體規劃,2020年,機場旅客吞吐量約為2500萬人次/年,高峰小時旅客流量7756人次;貨郵吞吐量40萬噸。2030年,機場旅客吞吐量約為4700萬人次/年,貨郵吞吐量80萬噸。遠期到2040年,機場旅客吞吐量約為7000萬人次/年,高峰小時旅客流量20125人次,貨郵吞吐量110萬噸。遠期2040年新建西航站區航站樓面積38.97萬平方米,共建成二組四條跑道。[36]
事故
臨近主要機場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