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早期清朝三角黃龍旗(1862年-1890年) | ||
---|---|---|
政府旗 | 軍用旗 | |
陸用 | ||
海用 |
中國歷史上本無國旗的概念,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7月鴉片戰爭後(第一次定海之戰)清朝同西方國家的交往日益增多,依照當時的海上國際慣例,商船需懸掛國旗方能進行貿易,否則將被視為海盜船。因為清朝尚未制定國旗,許多中國商船註冊懸掛外國國旗,有時會引起其他國家商人的誤解。1856年10月8日發生的亞羅號事件即是一艘中國商船懸掛註冊國英國國旗所引發的糾紛。其後美國駐華公使列衛廉和一些商人曾建議清政府「仿各國成例,制定一種國徽,俾便商民尊用。」[1]。
然而清政府後來僅在《華商買用洋商火輪夾板等項船隻章程》中規定禁止中國商船懸掛外國旗,並未設計本國的船旗。[2]
而後於1862年在湖北長江與英國海軍發生了一起鬥毆事件,由於沒有明確的標識,英國海軍拒絕承認其為中國兵船。這次事件發生後奕訢寫道「適因湖北江南,皆有英人與我兵勇鬥毆,焚毀兵船等事,屢向理論,而該國詞窮,則以不能識別強辯,如我處師船亦一律豎立黃色龍旗,外國果能望而知為官船,不敢輕舉妄動,未始非豫事隊維之一法」。
隨後奕訢聯繫曾國藩詢問懸掛「龍旗」事宜,曾國藩隨即覆信:「各處師船,仿照外國豎立旗號之例,概用黃色龍旗,使彼一望即知,不敢妄動,且於行軍無礙。嗣後除各營旗幟照常豎立外,應分飭各營另添龍旗一面,擬用三角尖旗,均用黃色畫龍,龍頭向上。」
而黃色龍旗,傳統上在清朝軍旗中起統率作用,具有一定象徵意義。奕訢在最初的提議中,建議船旗的方案為「黃色龍旗」。曾國藩考慮到方形龍旗與八旗中正黃旗接近,因此削去一角為三角形以避免僭越。[3]
因此第一面黃龍旗呈三角形,最初為清朝的非正式的海上政府船旗,主要為政府船隻和海軍使用,民船不得懸掛。其後一些涉外官方機構也開始懸掛三角黃龍旗。[4]
然而三角黃龍旗仍然只是準國旗的形式,而非正式國旗,此時黃龍旗僅懸掛於官方船隻上以供外國識別,仍不在法律上具實際國旗的象徵意義。
到了光緒七年(1881年)9月,在英國訂購的「揚威」、「超勇」兩艘巡洋艦回國後,李鴻章在同西方列強談判、簽約、通商、互派外交人員等外交活動中,看到西方列國莊嚴懸掛國旗,而中國卻無旗可掛,深感有失「天朝威儀」,於是上奏慈禧太后,提出在外交場合中需要有代表中國的旗幟,並請求頒制國旗。
慈禧就命李鴻章負責設計圖案。經過多方徵集篩選,李鴻章上呈了八卦旗、黃龍旗、麒麟旗、虎豹旗等多種方案,供慈禧太后選定,最後決定使用黃龍旗為大清國旗。
1888年,李鴻章制定《北洋海軍章程》,規定將原先三角黃龍旗的船旗改為同西方國旗的長方形,並明訂其為清朝國旗。
而後此方案被清政府批准並「照會東西洋各國一體知照」[5],中國至此才有了第一面正式國旗。
旗幟 | 日期 | 用途 | 描述 |
---|---|---|---|
1862–1912 | 大清皇帝統帥旗 | 為象徵皇帝統帥權的軍旗。 |
努爾哈赤於1615年(萬曆43年)創立八旗制度,統一建州女真並吸納蒙漢等外族增設滿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是清朝特有的社會組織,分為正黃旗、正白旗、正紅旗、正藍旗、鑲黃旗、鑲白旗、鑲紅旗和鑲藍旗。
名稱 | 旗幟 | 兵力 | 總人口 | 旗主 | 其他主要領主 | 將軍旗號 | 備註 |
---|---|---|---|---|---|---|---|
鑲黃旗 | 86個佐領、兩個半分佐領、兵力約30,000 | 約230,000 | 皇帝 | 無 | 盛京將軍 | 頭旗[6] | |
正黃旗 | 92個佐領、兩個半分佐領、兵力約32,000 | 約250,000 | 皇帝 | 無 | 吉林將軍 | ||
正白旗 | 86個佐領、兵力約30,000 | 約270,000 | 皇帝 | 無 | 涼州將軍 | 順治初年,旗主為睿親王多爾袞。其死後,由順治帝接掌,至此由皇帝親統,成為上三旗之一[7] | |
正紅旗 | 84個佐領、兵力約26,000 | 約245,000 | 禮親王[8] | 順承郡王[8] | 黑龍江將軍 | ||
鑲白旗 | 84個佐領、兵力約26,000 | 約230,000 | 肅親王[9] | 醇親王[10] | |||
鑲紅旗 | 86個佐領、兵力約28,000 | 約230,000 | 克勤郡王[11] | 莊親王[11] | |||
正藍旗 | 83個佐領、11個半分佐領、兵力約27,000 | 約250,000 | 豫親王[11] | 睿親王[11] | |||
鑲藍旗 | 87個佐領、1個半分佐領、兵力約28,000 | 約250,000 | 鄭親王[11] | 恭親王[13] |
清兵入關之後,在關內行政管理採用分而治之的政策,以八旗制管理旗人,以郡縣制管理漢人,通過招募漢人組成「綠營」,即綠色軍旗的漢人軍隊。
鴉片戰爭前中國水師系統採用五方旗(五色橫條)作為高級官員旗,提督、總兵使用帥字旗。北洋水師建設過程中方建立了現代的海軍軍旗系統。
1862年,清政府委託李泰國赴英國採購軍艦,他基於其設計的綠底海關旗設計了海軍旗系統,但並未被清政府承認。[15][16]
1874年北洋水師成立時,基於五方旗設計了海軍銜別旗。
北洋海軍成立初期仍沿用1888年《北洋海軍章程》中規定的兩面銜別旗。然而1890年3月6日發生了劉步蟾與琅威理因提督旗產生的糾紛。英國皇家海軍通過英國使館為北洋海軍設計了新的銜別旗系統草案,取代之前過於簡單的銜別旗。[17]
|
|
|
|
|
然而清政府並未直接採用這套方案,而是修訂了先前銜別旗的色彩,並將錨型替換為團龍圖案[18]。1890年頒定新海軍銜別旗[19]。
旗幟 | 用途 | 設計 | 敘述 |
---|---|---|---|
提督旗 | 五色旗,左上鑲有白底圓龍徽圖案 | 由原先的提督旗改造而來。 | |
大官旗 | 五色旗 | 與先前使用的大官旗相同。 | |
魚雷艇統領旗 | 供魚雷艇統領使用。 | ||
隊長旗 | 以五色旗為主體,尾部使用燕尾設計 | 供隊長使用。 | |
長旒旗[20] | 以藍黃兩色為主體,呈長條狀。 | 供軍艦服役時懸掛。 |
太平天國占領天京後,清朝政府實際無力控制上海海關。在此情況下,1854年,英國、法國和美國三國駐上海領事館聯合與蘇松太道(上海實際行政長官)吳建彰談判,決定由三國各派稅務司一人「協助」清朝政府徵集關稅。很快,這個委員會的職權擴充到了海關、航運甚至郵政管理方面。
旗幟 | 時間 | 用途 |
---|---|---|
1867-1911 | 大清皇家海關總稅務司海關旗。 |
在中國晚清的洋務運動時期,出現了以官督商辦模式創辦的航運企業,即輪船招商局,這也是中國最早以現代公司概念經營的企業之一,由李鴻章,盛宣懷等人在清同治十一年十二月十六日(西元1873年12月14日)於上海成立。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