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琅威理(英語:William Metcalfe Lang,1843年8月19日—1906年12月15日),英國皇家海軍軍官,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畢業。他曾在護衛艦和運兵船上服役,在砲艇上擔任艦長,之後兩度來華擔任清朝北洋水師提督銜總監督,1890年因「撤旗事件」辭職。返英後曾任護衛艦、防護巡洋艦和砲塔戰艦艦長,他於1898年8月以上校退役,於1904年2月晉升為退役海軍中將。
琅威理在1843年8月19日出生於英國格林威治[1][2][3],1857年就讀於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1859年3月畢業後進入英國海軍實習,之後一直在海軍服役。
1862年,時任清朝政府海關總稅務司的英國人李泰國受恭親王奕訢委託,前往英國購買軍艦。1863年,阿思本率領艦隊到達中國,年僅20歲的琅威理也是阿思本艦隊的一員。但由於阿思本拒絕接受中方官員的命令,而清政府不承認阿思本的特權,阿思本宣布辭職,帶領艦隊返回英國[4]。回到英國後,琅威理繼續留在海軍服役。
1863年9月2日,他在東印度及中國艦隊的俄瑞斯忒斯號護衛艦(1,715噸)上佔海軍上尉缺。[5][6]1870年4月14日,他在歐朗提斯號運兵船(2,812噸)上擔任上尉。[7]
1873年9月,他擔任蒼鷹號木鐵外殼砲艇(408噸)上尉艦長,支援皇后鎮艦隊的旗艦復仇號戰艦。[8]1875年12月,他晉升為中校。[9]
1877年,清政府向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購買Gamma級砲艇(排水量420噸、一門15吋主砲,兩弦三吋12磅砲各一,暱稱蚊子船)。[10][11][12]時任中國海關駐倫敦辦事處主任金登幹請琅威理和勞倫斯·慶擔任管帶(艦長),率領Gamma號、Delta號兩艘砲艇駛往中國[13]:第一冊,p489[14]。在砲艇到達中國並移交給清政府後,琅威理並沒有立即返回英國,而是接受英國政府的派遣,在香港等處管帶戰艦[15]:v2,p21。1877年6月9日,他在中國艦隊的鵲號木殼砲艇(774噸)上擔任中校艦長。[16]
1878年,清政府又在英國訂購了四艘Epsilon級砲艇(排水量440噸、一門35噸重的15吋前膛砲)[11]。金登幹再次請琅威理擔任管帶。次年11月,琅威理率領四艘炮艇到天津,經李鴻章等驗收,分別命名為「鎮北」、「鎮南」、「鎮東」和「鎮西」[17]:第二冊,p419。完成任務的琅威理再度返回英國,但這次中國之行卻讓他在李鴻章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之前李鴻章曾委託駐英公使曾紀澤為正在編組的北洋海軍尋找合適的外籍顧問,琅威理得到海關總稅務司赫德、金登幹和英國海軍上將古德的強烈推薦。琅威理在華期間,李鴻章幾次調閱操演,見琅威理勤干明練,遂商請他回國以後向英帝國海軍部告假,來中國工作[15]:v2,p21。1880年4月,他在中國艦隊的紅隼號木鐵船殼砲艇(610噸)上擔任中校艦長。[18]
經過三年的交涉,1882年秋,琅威理來到中國,擔任「副提督銜水師總監督」(俗稱總查),職責是管理北洋海軍的組織操練、演習和教育,月薪600兩白銀[13]:第三冊,p155。由於陸軍出身的提督丁汝昌不懂海戰,實際上琅威理肩負起北洋海軍日常訓練的全部事宜。他治軍嚴明,辦事勤勉,在艦隊官兵中灌輸英國海軍的條令,風紀嚴肅。琅威理對北洋海軍的操練傾注了大量心血,表現出很強的職業操守和責任感。而丁汝昌本人也認為:「洋員之在水師最得實益者,琅總查為第一」。北洋水師中流傳著「不怕丁軍門,就怕琅副將」的說法。[19]
1884年6月30日,他晉升為英國海軍上校。[20]1884年8月,中法戰爭爆發。英國宣布中立,因英國法律規定英國軍官不准為交戰國服務,同年11月,琅威理辭職回國。
1885年,清政府組建海軍衙門,李鴻章電請琅威理回華復職。1886年1月,琅威理重返中國,此時他的月薪已經漲到700兩白銀。5月,醇親王奕譞巡查北洋海軍時對琅威理的訓練實效頗為滿意,特授予二等第三寶星勳章並賞給提督銜。7月,琅威理隨北洋水師出國訪問,8月停靠日本長崎市,由於一些水兵和日本平民和警察發生衝突,長崎事件爆發,北洋水兵5人死亡、44人受傷、5人失蹤。琅威理認為此時北洋海軍實力遠勝對手,力請對日本開戰,但李鴻章拒絕了他的要求,以外交模式解決[21]。
1887年3月,琅威理接受李鴻章的派遣,到英國和德國接收「致遠」、「經遠」、「靖遠」、「來遠」四艘巡洋艦。他以「靖遠」為旗艦,升提督旗指揮,直至抵達廈門與丁汝昌會合[22]。1888年12月17日,清政府組建北洋艦隊,以丁汝昌為提督,林泰曾為左翼總兵,劉步蟾為右翼總兵,琅威理則擔任副統領。此期間琅威理一直希望全面控制艦隊,但清政府並不信任他指揮艦隊。艦員對他嚴厲的規定也頗有怨言,琅威理幾度打算辭職回國[13]:第四冊,p678,直到1890年3月,矛盾終於激化。
1890年初,北洋艦隊停泊香港過冬,2月24日,提督丁汝昌率領部分海軍出巡海南。3月6日,旗艦「定遠」突然降下提督旗,升起總兵旗。按照《北洋海軍章程》,艦隊只設一個提督,兩個總兵。提督之下,右翼總兵官銜最高。身為右翼總兵的「定遠」管帶劉步蟾下令升總兵旗,宣示代行指揮艦隊。但琅威理認為雖然丁提督離開艦隊,但身為副提督的他在艦隊中,理應繼續升提督旗。劉步蟾不讓步,於是琅威理電李鴻章請示。李鴻章暗示北洋艦隊規定中只有一個提督,沒有所謂的「副職」。6月25日,北洋艦隊抵達天津後,丁汝昌和琅威理面見李鴻章,談及撤旗事件時,李鴻章支持劉步蟾的行動。琅威理對此非常憤慨,當場提出辭職。李鴻章接受了他的辭呈。琅威理返回英國後,宣傳他在華受辱的經歷,引起軒然大波。英國外交部甚至為此曾考慮撤回在華的所有英籍顧問。11月4日,英國政府拒絕李鴻章另聘英國人擔任海軍顧問的請求並撤回部分在華雇員,同時宣布不再接納中國海軍學生。[23]
琅威理離開北洋艦隊後,艦隊訓練日益鬆弛,軍紀每況愈下。[24]1894年8月,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北洋艦隊幾乎全軍覆沒。同年11月13日,清政府命赫德傳諭琅威理迅即來華,以備任使,並選募洋員,酌帶前去中國,琅威理也提出詳細計畫。但在俄國與日本的反對下,英國外交部表示在未得到中國的明確允諾之前,琅威理不能動身來華[13]:第九冊,p28[25][26]。此後,琅威理終未再得到來中國的機會。
琅威理返回英國後,於1891年8月10日擔任英國皇家海軍克麗奧佩脫拉號護衛艦艦長[27],於1892年3月擔任天狼星號防護巡洋艦艦長[28],於1894年8月14日擔任蹂躪號戰艦艦長[29][30],於1896年12月1日擔任海軍槍炮學校的劍橋號風帆戰艦艦長[31]。
他於1898年8月退役[32],1899年6月晉升為退役海軍少將[33],1904年2月晉升為退役海軍中將;[34]1906年12月15日,琅威理在英國逝世[13]:第七冊,p1018[35]。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