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治學中,反動是指主張將事物恢復原狀的政治觀點[1][2],抱持這種觀點的人一般認為原本社會擁有現在社會所不具有的積極特徵。「反動」一詞本身源自左派和右派在意識形態領域使用的相關術語,但該詞更多的作為形容詞,指代主張回到過去者的觀點[3]。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4年11月25日) |
語源
「反動」一詞源自老子道德經「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這句話可直譯為:回顧是道的動力,簡化是道的應用。作者在後文通過「上中下三士」對此的理解,開展進一步論述。因此,反動在中國先秦文化是進步主義的概念,其內涵與英文reaction接近,可參考《反動的修辭》。
文化學術界普遍認為漢字「反動」一詞類似於「幹部」、「革命」 、 「政治」、「科學」、 「經濟」 等詞彙同來源於日本。相關研究者認為,日本早期翻譯社會主義文獻,使用「hando」一詞模仿英文「reaction」的借譯。「hando」本是物理學術語,表示物理學意義的「反作用」。1905年後,清末文獻中的「反動」一詞多指「反作用」。1911年辛亥革命後,「反動」一詞的政治色彩加重,如「反動政治機關」、「反動分子」、「反動的官僚」等。五四運動時期,馬克思主義進入中國後,中國社會對「反動」一詞的理解深受其影響。在馬克思主義話語體系中,「反動」與「革命」對立[4]:10。
1920年代後,「反動」含義為反對進步、反對革命。僅梁啓超等少數作者還使用「反動」的字面含義——「反作用」[4]:11。由於中國共產黨的頻繁使用「反動」一詞,其逐漸社會化。國共分裂後,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互斥對方是「反動」政黨。至1928年,中國共產黨已完全將中國國民黨定性為反動派[4]:14—16。
用法
在共產黨執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如越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治學中,反動一詞則被普遍用於違背歷史唯物主義社會發展規律的各種反革命運動[6]。其中在中國大陸「反動」一詞的內容 1949年之後的中國大陸很長一段時間是與「封建主義」、「資本主義」等詞彙列在一起,被認定為必須取締和懲罰的,[7][8]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量使用針對反文革分子。[9]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無「反動罪」的罪名,但以前的刑法中存在過反革命的定義,以及因其所產生的反革命罪。[10]
「反動」、「反動分子」一類詞語曾被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國民政府)和中國國民黨廣泛使用[4]:15,指一切反對三民主義,並試圖顛覆中華民國政體的組織,通常特指中國共產黨,或與「中國共產黨」等字連用。[12]
另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