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鸣乐器(Idiophone)是萨克斯乐器分类法(H&S分类法)中的其中一个主要分类。所使用的编号为“1”。绝大部份的敲击乐器均可归纳于此类别内,较常见的例子有三角铁、木鱼、响板、木琴等。其字源来自古希腊语中的“自身、个人、明显的”(idio)[1]及“声音”(phone)[2]。
定义
根据H&S分类法的定义,但凡一件乐器,它产生声音的方法是透过自身乐器的震动(不论是从固态性(solidity)或是弹性(elasticity)的状况),而非藉着其他的介体:例如膜、弦线、空气(后来加入了第5类时也包括了电流)来发声,皆可称为“体鸣乐器”[3]。因此,如按一般乐器分类法的角度来讲,管乐、弦乐及除钢片琴外的绝大部份键盘乐器皆全不符合上述定义,只有敲击乐器才能符合;当中,所有鼓类乐器又因其发声原理主要借助膜的震动来发声,乐器本体或会制造声音、但远不及由膜所产生般显著,因此也不符合要求。
体鸣乐器下共可分为6个的子类:当中撞击类(struck idiophones,11)占最多,其馀的5类分别是拨奏类(Lamellaphones,或称plucked idiophones,12)、摩擦类(friction idiophones,13)、气动类(blown idiophones,14)、金属片类(Metal sheets ,15)及伸延式膜类(Flexed diaphragms,16),其中14, 15及16子类下的乐器十分稀少,15和16子类更是两人死后,由其他人重新编制定的,当中,原来的雷鸣器和弹音器都是由原来111子类及112子类转至15子类。
归类方法
注意:以下列表并未有列出所有类别
- 乐器是因撞击而发声
- 111 透过自身撞击或借助其他物件敲打而发出声音
- 111.1 由两块可产生浑鸣的组件互相撞击而发声
- 111.2 借助非发声体(如手、棍或其他物件)去敲打任何可产生浑鸣或非浑鸣的物件
- 111.21 棍状类
- 111.22 板状类
- 111.23 管状类
- 111.24 皿类
- 111.241 锣类(顶部的震动最强烈)
- 111.241.1 单独型的锣
- 111.241.2 组合型的锣
- 111.241.21 云锣、十面锣
- 111.242 钟类(顶部的震动最弱)
- 111.242.1 单独型的钟
- 111.242.11 静止状态形、咀口向上、置于手上或咕𠱸上
- 111.242.12 悬挂式(由顶尖部份穿过)
- 111.242.2 组合型的钟(下属定义跟111.242.1相同,基本上只要把111.242.1内的乐器数目变成复数,便可直接归入本子类)
- 111.243 木头鼓一类备有中空式凹槽的乐器,非全开口形
- 111.244 其他备有中空式凹槽的乐器,全开口形,如拉篥鼓
- 111.25 巨石类,如石锣
- 乐器是以弹拨方式发声,如块形、条形金属薄片[7]
- 121 框形(弹性簧片于框架或圈内震动)
- 122 板形,可以是发声条加装在板上,又或者发声条是从板上切割成梳状或锯齿状,弹拨琴(Mbira,又可称Kalimba)属这分类
- 122.1 用绳或钓将簧片固定
- 122.11 没有共鸣箱
- 122.12 有共鸣箱
- 122.2 预制式簧片(有后缀 -8 及 -9 ,但暂时未有实际乐器归入)
- 因摩擦而产生震动
- 藉风力或空气的流动令乐器产生震动而发声
- 141 棒型
- 141.2 复数式,如风力钢琴
- 142 板型
- 由一块可活动式的金属薄片所发出的震动
- 以一块具伸缩性的隔膜,中央有一条幼绳穿过其中心位而引发震动
H&S分类法于每一分类下再设有后缀,提供部份乐器的一些补充资料。就体鸣乐器而言,设下了以下后缀:
- -8 附有键盘
- -9 由机械推动
外部链接
- 网上霍恩博斯特尔-萨克斯分类法查阅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欧洲网上乐器博物馆。
注释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