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海龜的一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绿
绿蠵龟广泛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海域中,即约南北纬度60等温线之间的海域[4],并在水温逾摄氏25度的沙滩上产卵。由于它用肺呼吸,于海中的潜水深度极限约一、两百公尺。绿蠵龟的主食为海中的海草与大型海藻,因此体内脂肪累积了许多绿色色素[来源请求],呈现淡绿色,也因而得名。
绿蠵龟已濒临绝种,全世界仅剩下约20万头产卵母龟[5],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列为濒危物种。为避免因人类的捕杀及栖地之破坏,所有海龟被均列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或简称华盛顿公约)附录中的物种,也被选为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海洋十宝之一。
一般而言野外绿蠵龟需长20—50年才会成熟[6],成熟的绿海龟背甲长约90至135公分,体重超过100公斤以上。成熟后的绿蠵龟可由尾巴的长短来辨识雌雄,公绿海龟的尾巴可长约背甲的一半长,而母绿海龟一般不会超过背甲后缘。未成熟的绿蠵龟则无法从外观上辨识出雌雄。
成熟的绿蠵龟产卵季前,公龟和母绿蠵龟会从其觅食栖地回游到产卵沙滩附近的海域进行交配,公绿蠵龟会试探性的用鼻子摩擦母绿蠵龟的脖子,或是轻轻的咬住母绿蠵龟的后颈子及前肢,若是母海龟没有逃开,公绿蠵龟就缓缓的绕到母绿蠵龟的后方,利用前肢的爪子钩住母绿蠵龟的背甲,和她交配。母绿蠵龟上岸产卵时身上有抓痕,甚至流血;常可见数头公绿蠵龟争相与一头母绿蠵龟交配,交配的行为有可能在海面上或是海里进行。母绿蠵龟有可能同时和好几只公绿蠵龟交配(一妻多夫),并且会将各公绿蠵龟的精子储存起来好几个月,等到卵子成熟,再分批受精,所以当母绿蠵龟下蛋时,受精卵有可能是来自于好几只公绿蠵龟。因此母绿蠵龟在一个产卵季中,会有多次上岸产卵的行为,每隔10-14日产一次卵。一旦交配期结束,公绿蠵龟即自行返回觅食海域。但绿蠵龟并非每年都进行交配产卵,研究显示,平均约隔2到9年才会进行回游,交配[7],产卵间隔的长短会受到环境因素如气候、食物、温度等之影响,母绿蠵龟的生理状况也会影响到自身的生殖周期[6];因此,每年上岸产卵的母绿蠵龟数量变化很大,并无一定的周期性。[8]
成熟母绿蠵龟多半在人烟罕至的沙滩上产卵。它们对栖息地的忠诚度很高,在认定栖息地之后,无论离开多远,绝大部分绿蠵龟会回到原来的栖地进行繁衍。但是,如果产卵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或改变时,如:多次尝试后仍然无法顺利掘洞、上岸屡次受到严重干扰或有阻碍物挡隔而无法上岸,都会使绿蠵龟被迫放弃原先的产卵沙滩,重新找寻更适合的繁殖地域[7]。
在南中国海附近海域,绿蠵龟的交配期约为每年三月、四月间,而产卵季则约为每年五月至十月之间,以七月、八月为产卵的高峰期。每头母绿蠵龟一季会上岸产下一到九窝卵(平均约为四窝卵),每窝约有100至110粒绿蠵龟卵[9]。
在经过了50天左右的孵化期后,小绿蠵龟就会破壳而出。孵化中的稚龟包覆在柔软且具有韧性的蛋壳中。上面有许多不定型的蛋孔,是与外界交换气体和吸收孵化期间所需水分的重要结构,因此稚龟孵化状况会受到卵窝位置与沙滩降雨量的影响。和多数其他爬虫类动物相似,绿蠵龟的性别取决于绿蠵龟卵孵化期第三至五周(即孵化期的中段,称为性别决定期;Sex Determination Period;SDP)的沙温。[10]
研究资料显示,绿蠵龟的中枢温度(即卵窝产生50%雄性与50%雌性时的温度;Pivotal temperature)虽因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通常介于28.0~30.3℃之间[11],当性别决定期温度高于中枢温度时,孵化出的均为雌龟,当温度低于中枢温度时,孵化出的均为雄龟,而介于中枢温度间的沙温,则会孵化出性别比例接近的稚龟[12]。
刚孵出的稚龟,背甲直线长约四到五公分之间,差不多是成人的掌心长度。背甲主要是黑色,腹部背甲边缘和鳍缘是白色。同一窝的小绿蠵龟多半会在同一时间内爬出卵窝(称为脱出),脱壳而出的稚龟,约需3到7天的时间才能爬出卵窝。避敌天性使然,稚龟通常会在夏天夜晚沙温较低时,才会爬出地面,向著较为明亮的大海匍匐前行。在到达海边时,便藉着趋浪性,顺著海浪的声音,冲进浪花里,奋力向外海游出。可以不停向外游上24小时,以减少被天敌捕食的机会。
在稚龟回到大海再到长大成为二、三十公分的幼龟之间,因没有人在近海或海边看过它们,过往科技不够发达时,并不能真正找到它们生活地点,所以都用“迷失的岁月”来形容这段人类看不见的幼年期生活史。近年来,因航海及海洋探测的技术大为进步,目前的证据显示,稚龟似乎在躲藏在大洋上漂流的马尾藻团之下,过着以浮游生物为食的浮游性生活。但仍无法确定稚龟是怎样到达马尾藻团;也许是顺著近岸洋流飘游抵达,至今仍无法有很确切地了解小龟成长经过。
小绿蠵龟成长至背甲直线长二、三十公分之后,才结束其浮游性的生活,此时称为亚成龟,它们会在近岸的浅水区域,选择有海草或大型藻类丰盛的栖地定居,以海中植物为主食的底栖性生活。而这类的区域多与珊瑚礁重叠分布,因此在珊瑚礁区常可见到绿蠵龟的踪影。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固定居住在一个摄食栖地,也可能在不同的年龄中,迁移到不同的栖地去居住。无论是哪一种情形,都会在成熟之后,回到原来的出生地去繁衍下一代。绿蠵龟成熟的体长都在八、九十公分以上。
2007年11月15日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公布“我最喜爱海洋10宝”公众网上投票结果,此网上投票为期4个月选出最受欢迎十种本地海洋生物。绿海龟得1695票荣获“我最喜爱海洋10宝”第二位。[13][14][15]
绿蠵龟的成龟因体型硕大、背及腹甲坚硬且游泳速度迅速,因此,除了人类之外,几乎没有什么主要的天敌。虽然曾经有成龟失去一只鳍状肢或是鳍肢的末端有被噬咬的伤痕,但这种类似被鲨鱼或其他凶猛的动物如虎鲸等攻击的状况并不多见。但小绿蠵龟的天敌却是非常多,在陆地有各种沙滩上的动物,如:狗、猫、沙蟹、浣熊、红火蚁、蛇、海鸥等都会对小龟进行攻击,在海中则有各种肉食性的鱼类如:鲨鱼、旗鱼等。由于缺乏足够的防御的能力、小海龟的背壳还不够坚硬、跑(游)的又不够快,因此很容易成为这些天敌的美食,小绿蠵龟在第一年的死亡率很高,研究资料估计,只有约1%的小绿蠵龟能够长大为成龟。[16]
在人为干扰方面,产卵栖地的破坏包括骚扰产卵母龟、不当挖掘龟卵、捕捉小海龟及不当的建设开发、挖取沙滩沙石移作他用、岸上灯光设置等都对它们繁殖有巨大影响。骚扰产卵母绿蠵龟包括刻意的捕抓与无意的探访干扰,尤其以不知情游客的沙滩活动居多,因此海龟生态教育与生态旅游对保育绿蠵龟非常重要,在台湾澎湖县望安乡设有望安岛绿蠵龟产卵栖地保护区与澎湖望安绿蠵龟观光保育中心。如香港南丫岛的深湾沙滩,本为绿蠵龟的繁殖地,但因当局监管不力而导致绿蠵龟在此地绝迹三年。[17]曾于2002年到深湾产卵的“香港一号”,更以失踪逾10年。[18]本为过多的干扰会使母龟无法产卵,并可能永远放弃该产卵栖地;而不当挖掘龟卵、捕捉小绿蠵龟更是直接减少新生小龟数量,以上三因素都会使产卵栖地的绿蠵龟族群数量减少。
不当的建设开发、挖取沙滩沙石移作他用会使得沙滩变成砾滩,甚至消失。如此一来,母龟不但无处产卵,小海龟脱壳后也会因爬不过砾石而晒死沙滩上。另外,岸上灯光设置,沙滩附近的路灯及或建筑物所发出的强光,会干扰凭借趋光性寻找海洋的稚龟,而找不到下海的路,过程中惨遭天敌的毒手或是曝尸道路上。
在海洋栖地的人为危害包括不当渔法造成兼捕问题严重,使得每年死于误补的海龟不计其数,因此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大力推广海龟脱逃器(海龟逃脱装置),以减少海龟混获的数量。另外海洋的污染也会使得海龟感染疾病,残留的钓鱼线也可能缠绕海龟四肢或头颈造成海龟的断肢甚至死亡。亦或遭到恶劣无知观光客使用岸边石头砸伤身体,伤重失去觅食能力或者死亡。以上这些人为的破坏,都严重降低海龟族群的存活率。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