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台湾台中市的市辖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清水区,旧称“牛骂头”[2],日治时期改称“清水”,前身“清水镇”,位于台湾台中市西部,由于地理位置紧临大肚台地、大甲溪出海口,且其西滨台湾海峡,因此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临海地区则有海港、渔港等建设,使其呈现特殊的农渔业文化,境内的高美湿地是清水区著名的生态景点[3]:22。清水区也是梧栖渔港以及台中市港区艺术中心的所在地。重要特产则有韭菜、韭黄等。
清水区 Cingshui District(通用拼音) Qingshui District(汉语拼音) 旧称:牛骂头 | |
---|---|
市辖区 | |
坐标:24°17′45″N 120°34′00″E | |
国家 | 中华民国 |
上级区划 | 台中市 |
下级区划 | 32里496邻 |
政府 | |
• 区长 | 蔡庆生(清水区区长列表) |
面积 | |
• 总计 | 64.1709 平方公里(24.7765 平方英里) |
人口(2024年12月)(33,854户) | |
• 总计 | 90,501人 |
• 排名 | 台中市的第13位 |
• 密度 | 1,410人/平方公里(3,653人/平方英里) |
时区 | 国家标准时间(UTC+08:00) |
邮递区号 | 436 |
户政资料代码 | 66000120 |
毗邻 | 神冈区、沙鹿区、梧栖区、大甲区、外埔区、大安区 |
网站 | http://www.qingshui.taichung.gov.tw/ |
清水区旧称“牛骂头”[2],系巴布拉族牛骂社的聚居地,“牛骂”一词为“Guma”、“Gomach”[4]或“Goema”之音译,另有一说则是因当地鳌峰山形似牛头而故名。1920年街庄改制时,鳌峰山下有一“埤仔口”涌泉,水质良好且清澈见底,故改名为“清水”[5]:121。
清水位于台中市的西海岸,本地的史前文化是距今约3500年至4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的牛骂头文化[6],在汉人大量移入前原为巴布拉族(拍瀑拉族、Papora、Vupuran)Gomach社的聚居地,现今清水的西社社区一带,旧称“社口”,就是当时巴布拉族的出入口,也是清水的旧地名-“牛骂头”[2],便是藉Gomach的音译而来[4]。
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福建水师提督施琅攻台,开始在台湾设立官署,清水地区为诸罗县所辖,当时清水尚属未开发的不毛之地。雍正年间开始有汉人大规模的涌入清水地区并向平埔族租地垦殖,并有官军在今日的营盘巷驻防。到乾隆年间,才逐渐发展成为市集,发展成为中部的稻米和山产的集散地[5]:141。
早期清水的汉人移民,以来自闽、粤为主,现在位于清水大街路上的三山国王庙,尚有早期客家人垦殖清水的痕迹。1686年清廷开放有业良民可携眷渡台垦荒,尤以泉州府移民的杨姓、蔡姓居多,杨、蔡两族落脚于清水社口,大量垦殖,自此两家族繁衍开来,时至今日,杨、蔡两姓仍为清水两大姓[5]:141[7]:234。
进入日治时期后,清水的政商中心集中于大街路一带,早期的大街路相当繁华,如帽席检查所、邮便局、电火局、自来水厂、消费市场、轻便车站等,著名的杏花天酒家、朝鲜楼亦座落于此,另有本岛人旅馆、山本旅馆可供外地人住宿,由此可窥见当时大街路的荣景,虽然后来的大甲郡役所已迁往新辟建的陆军路,总督府也有意计画将政商机关陆续迁往陆军路,但总体而言,大街路的繁华一直维持到1935年新竹–台中地震为止。
新竹-台中大地震后,台湾总督府对台湾中部展开全面性都市更新,而清水的都市重建计划采棋盘式街道,在政商机关陆续迁往陆军路后,也宣告清水的重心正式西移,时至今日,中山路、光复街、新兴路一带仍是清水最繁华热闹的地段。
1950年依据《台湾省各县市实施地方自治纲要》撤销区署(即县辖区),并将各县分割为小县,清水镇隶属于新分割出的台中县。而因原台中县县政府设于员林镇,分割出的新台中县不包含员林,所以需要寻找新的县政府用地。民政厅、地方自治研究会及省参议会的方案将县治设在丰原镇,引起海线不满而成立清水置县协进会进行陈情,认为当时海线较山线繁荣,从苗栗到台中海线沿线几乎都是镇级规制,台中海线人口28万且有四镇,山线18万人口仅丰原、东势二镇。后来地方自治自治督导委员会的修正案,台中县政府改为设于清水镇,进而引起山线不满进行陈情[8]。最后行政院第145次会议决定通过将县治设于丰原镇[9],也造成日后山线逐渐发展超过海线。
1895年,清廷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台湾划分为3县1厅,清水隶属台湾县彰化支厅牛骂头办务署;8月24日改设1县2民政支部1厅,属台湾民政支部彰化出张所;11月6日,彰化出张所裁撤改为鹿港出张所。1896年再改设3县1厅,属台中县。1897年5月3日改设6县3厅,属台中县牛骂头办务署。1898年6月复改设3县3厅,属台中县梧栖港办务署牛骂头支署[5]:147。1901年11月,废县及办务署,全台改设20厅,清水隶属台中厅牛骂头支厅大肚上堡[5]:147-148。1905年废牛骂头支厅,改设沙辘支厅,属台中厅沙辘支厅。1909年10月全台20厅并为12厅,属台中厅沙辘支厅大肚上堡,一部分属牛骂头区,一部分属公馆区,一部分则属四块厝区。1920年7月,地方制度改革,全台湾改设5州2厅,牛骂头街属台中州大甲郡,随后首任街长杨肇嘉将牛骂头街改名“清水街”[5]:148。清水街辖清水、社口、秀水、大槺榔、四块厝、高美、三块厝、田寮、大突寮、吴厝、杨厝寮等11个大字[5]:160-162。中日战争发生后,1937年12月起日本逐步提出规划以梧栖港为中心,并纳入周边地区开辟为大规模贸易港的计划。1939年定名为“新高港”,并于同年9月25日正式开工。1940年曾预计将大甲、清水、沙鹿、梧栖、龙井合并为“新高市”,直至1943年起受到太平洋战争的影响,梧栖港被作为南进补给站,其后新高港计划亦停止发展[5]:156。
1945年台湾由中华民国接管,全台分八县九省辖市一管理局,清水镇属台中县大甲区。1950年,调整行政区域,台中县分为台中、彰化、南投三县,并裁撤区署,清水镇改直隶于台中县,下分31里。1952年,清水镇秀水、槺榔、南社三里划出中社里,此后境内里数固定不变。2010年12月25日,台中县市合并改制为直辖市,清水镇改制为市辖区“清水区”,属台中市[5]:160。
清水区位于台中市西部,位居大甲溪下游南岸的海岸平原,大肚山西北麓。东为神冈区,南邻梧栖、沙鹿两区,西滨台湾海峡,北隔大甲溪与大安、大甲、外埔三区相望。土地面积约为64.1709平方公里,行政区域东西长约12.55公里,南北长约7.5公里。全境海拔高度约为8公尺,最高点位于吴厝里东方(标高218.7公尺)[3]:23。清水区的西部是平原区,系由大甲溪新冲积扇南段与清水隆起海岸平原北段所组成,东部则是大肚台地北段,海拔高度多在180公尺以上。整体而言,清水区可分为三个地形区,一为东部的大肚山台地区,一为北部的大甲溪新冲积扇区,一为西南部的清水隆起海岸平原区[3]:25。
大甲溪为台湾第五大河川,主流全长约有120公里,其中流经清水区的河段长约9.6公里,发源于台中市、苗栗县交界处的雪山南坡,即位于和平区境内,海拔高度约3,884公尺,上游由七家湾、高山、四季郎、南湖、耳无、合欢等数条溪流合流后,向西贯流台中市,沿途纳入志乐、登仙、匹亚桑、良久屏、小雪、石山、马仑、鞍马、稍来、佳保、里冷、东卯、沙连、横流等众多溪流,流经清水区时形成网状流路,最后于清水、大安两区交界入海。其支流旧庄溪是五福圳、高美圳等人供灌溉渠的源头,为农业灌溉的重要水源[3]:28。
清水溪原名“牛骂溪”,上游由桥头寮、米粉寮两溪在雕塑公园汇合,至顶秀水一带后,尚有源自沙鹿区的鹿寮溪汇入,出海口原在梧栖区,现由人工渠道清水大排水沟汇入高美湿地,最后注入台湾海峡[3]:28。
清水区气候为副热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3]:53,年均温约为摄氏22度,并以7至8月气温最高,年平均降雨量约为1,294毫米,并集中在夏季[3]:49。夏季受到西南季风带入大量水气,以及8至9月台风侵袭的影响,是清水区全年的主要降水来源[3]:49、51;冬季盛行东北季风的期间,由于清水区处于雪山山脉的雨影区,加上清水区西侧临海,境内海拔高度较低而无地形阻隔的影响,使得清水区冬季干旱且风势强劲,其冬季气温常降至摄氏10度以下,1至2月期间常有6至8级的强风[3]:49、51。
年份 | 人口 | ±% |
---|---|---|
1946 | 40,049 | — |
1951 | 46,563 | +16.3% |
1956 | 50,495 | +8.4% |
1961 | 55,109 | +9.1% |
1966 | 60,189 | +9.2% |
1971 | 68,188 | +13.3% |
1976 | 72,877 | +6.9% |
1981 | 76,954 | +5.6% |
1986 | 80,140 | +4.1% |
1991 | 82,890 | +3.4% |
1996 | 84,276 | +1.7% |
2001 | 85,038 | +0.9% |
2006 | 85,728 | +0.8% |
2011 | 85,629 | −0.1% |
2016 | 86,350 | +0.8% |
2021 | 88,366 | +2.3% |
来源:
|
根据台中市政府民政局统计,2024年底清水区户数约3.4万户,人口约9.1万人[10]。清水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多于1万人的里主要分布于中华路以东及中山路附近的地区,即清水街区一带。大杨地区由于地处山麓,居民多以农业为主,生活环境较为艰困,为清水区人口分布较少的地区。区内人口最多和最少的里分别是南社里和中兴里,2024年底两里人口分别为13,361人和439人,其中中兴里亦为台中市人口最少的里;人口密度最高和最低的里分别是西宁里和吴厝里,2024年底两里人口密度分别为每平方公里17,238人和每平方公里189人[3]:24-25[10]。
任次 | 姓名 | 任期 | 备注 |
1 | 颜秋月 | 2010年12月25日-2014年12月24日 | |
2 | 刘振荣 | 2014年12月25日-2016年7月25日 | |
3 | 张明昌 | 2016年7月25日-2019年1月4日 | |
4 | 蔡庆生 | 2019年1月4日- | 现任 |
清水区公所是台中市政府在清水区的派出机关,在中华民国政府架构中为市政府综理区政的执行机关,上级业务监督机关为台中市政府。区长由市长任命,其任期为无任期保障。在区长及主任秘书之下,设有5课4室等9个内部单位[12]。
现今清水区行政范围的确立,来自于1920年,日本将台湾十二厅改为五州二厅,设清水街属台中州大甲郡[13]:295、296。清水街辖清水、大槺榔、社口、秀水、高美、三块厝、四块厝、田寮、杨厝寮、吴厝、大突寮等11个大字[14]。1946年1月,改为“清水镇”,属台中县大甲区[13]:304-305。1950年,裁撤区署,清水镇改直隶于台中县[13]:305。2010年12月25日,台中县市合并改制为直辖市,清水镇改制为市辖区“清水区”,隶属台中市[13]:19。
清水区南北两侧之产业分布情况不尽相同,农业主要分布于北侧各里,工业则主要分布于南侧各里。[16]
清水区耕地面积约为2,726公顷,占全区总面积之42.49%,其中水田2,021公顷,占耕地面积之74.14%。农作物种植以生产稻米为主,其次为甘薯,另有玉蜀黍、花生。蔬果类主要生产韭黄、白萝卜、西瓜、荔枝,当中韭黄与白萝卜是清水区主要农特产,并以韭黄闻名全台。[16][17]
清水区自日治时期始被视为农业重镇,二战后初期在工商业的发展上仍属落后,其中1950年代前期清水区从事工业的人口,仅占清水区劳动人口的1%[18]:458。1970年代之前,清水区的主要经济仍为农业,工业较不发达。1970年代至1990年代初期期间,随著制鞋业的兴起,清水区的制帽业、制鞋业、纺织业等产业始为兴盛,中山路一带工厂家数快速增加。至1990年代后由于工资上涨等因素,制帽业、制鞋业、纺织业复受到影响而发展衰退。1994年,清水区的工业是以塑胶产品制造业、纺织业、机械设备制造业为主,到了2009年则是机械设备制造业、纺织业、塑胶制品制造业、金属制品制造业,当中除了金属制造业以外,其馀类别产业的工厂数量皆为减少,自资料上看出,金属制造业逐渐成为清水区的新兴产业。清水区的工厂主要集中在境内南部,并以下湳里为最多,其中2010年该里共计120间厂商,而其馀各里的工厂数大多未满20间[18]:459。
截至2019年底,清水区商业登记家数共计有3,981家,无论是依登记家数或资本额,皆以批发及零售业2,121家、2.7亿元为最多,商业登记家数以制造业685家次之,资本额则以营建工程业1.6亿元次之。[17]
清水区的金融业始于日治时期,1916年5月5日由地方人士共同发起的责任有限牛骂头信用组合(今清水区农会)[18]:471。除清水信用组合外,尚有1920年7月5日成立的彰化银行牛骂头出张所(今彰化银行清水分行)[18]:471、472。战后则有华南银行等五家金融业者在清水区设立分行,依序是1947年华南银行清水分行[18]:472-473、1953年台中区合会储蓄股份有限公司大甲分公司清水标会处(今台中商业银行清水分行)[18]:473、1993年华侨银行清水分行(2007年改为花旗银行清水分行)[18]:473-474、1994年第一银行清水分行[18]:474、1995年世华银行清水分行(2003年改为国泰世华银行清水分行)[18]:474,其后花旗银行清水分行已在2018年8月3日起停业[19],故目前清水区内共有4间银行[20]。
清水区农会创立于1916年5月5日,名有限责任牛骂头信用组合,1924年3月,改名有限责任清水信用组合,1934年1月20日,拓展组织功能,改为保证责任清水信用购买贩卖利用组合[18]:431、471,1944年改组清水街农业会,期间经历清水区各阶段改制变更,经历过清水镇农会、清水镇合作社[18]:432、471,2010年12月25日,改名清水区农会[21]。在农会业务职掌方面,设有保险、供销、信用、推广、会计、会务等部门[18]:436,信用部除本部外,并陆续成立临江办事处、南社办事处等[18]:438。
清水区的民间信仰,最早始于1746年建成于牛骂头街区的三山国王庙,其与1750年建成的紫云岩、1796年建成的文兴宫,形成清水区早期较具规模的三大庙宇[22]:587。19世纪后,牛骂头、四块厝等地开始有大量庙宇的建成,并以蓬麓宫、福德祠、文昌庙为主要庙宇[22]:587-588。之后牛骂头、大槺榔等地有数个神明会组织的创立,主要为土地公会、保安尊王会等,是清水区民间信仰的蓬勃发展时期[22]:588-590。战后随著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变化,促使清水有各类新兴宗教团体的出现与新庙宇的建成[22]:590。其主要有观世音菩萨、天上圣母、开台圣王、王爷、三官大帝、玉皇上帝、关圣帝君、玄天上帝、太子元帅、金天太子、广泽尊王、董公真仙、十二延女娘娘、三山国王、济公禅师、齐天大圣、张府天师、武财神、清水祖师、城隍、鬼魂崇祀、竹巷妈、福德正神等23位神祇[22]:590-638。清水区的佛教信仰分为位于文昌里的觉元禅寺,位于鳌峰里的碧华寺、圣南寺、台中港佛教莲社,位于吴厝里的清云岩、六祖禅寺、三庆禅寺、保罗禅寺,位于西宁里的慈德堂,位于桥头里的智禅寺,位于菁埔里的显明寺等11间寺庙[22]:639-643。清水天主堂为清水区唯一的天主教教堂[22]:644-645。清水区的基督新教信仰分为台湾基督长老教会清水教会、清水真耶稣教会、基督教协同会清水南社里教会、财团法人清水教会聚集所、国际差传协会等[22]:647-652。清水区的一贯道信仰分为清水观音堂、正尚佛堂等[22]:653-654。
清水区的铁路建设始于日治时期,于1919年由台湾总督府铁道部兴筑自竹南经通霄、大甲至王田的海线铁路,总长为91.2公里,促进清水物产与旅客输送更为便利。二战后,政府自1953年起开始进行扩张铁路路线等的经济计划。1974年台中港线完工,全长7.1公里,起自甲南经由清水区境至台中港区,是为辟建台中港工程运送材料的专用铁路,不进行客运服务。1975年完成甲南至清水段的海线铁路双轨工程,1978年完成清水铁路电气化。1985年,原甲南站改名“台中港站”,原台中港站则废站并改为台中港站货运办公室[18]:475。
清水区现有2座台铁车站。清水车站设于1920年12月20日,为三等站,共设两座岛式月台,距离清水市区约1.5公里[18]:475,车站初期名“清水驿”,为一木造站房,后因1935年发生墩仔脚大地震而被震毁[23],翌年(1936年)5月新建时,车站构造改为钢筋混凝土迄今[24]:818。台中港车站设于1922年10月11日,初期名为“甲南驿”。1971年被降为简易站,后于1976年5月1日升为三等站。1985年1月1日改名“台中港站”,1987年7月1日升为二等站,为海线货运最大站[25]。
台中市市区公车经过清水市区主要的路线有93路(海环线,新乌日车站至大甲区铜安厝)、123路(台中慈济医院至梧栖观光渔港)、303路(大勇东四维东路至新民高中)、304路(港区艺术中心至新民高中)、306路(清水至台中车站,经梧栖)、500延路(中清干线延驶路线[26],三田国小至台中车站)等6条路线,提供居民搭乘及台中市区、台中海线地区、乌日区、潭子区、大雅区等地转运联络之用。清水区的公车站点主要集中于中山路、中华路、临港路、和睦路、鳌峰路、五权路、渔港路、高美路、三美路等干道上,前述各路皆有数条公车路线可供民众搭乘。行经清水区的干线公车除了93路、303路、304路、306路、500路以外,尚有91路(新社山环线,旧庄至中兴岭停车场)及数条台湾大道干线公车[注 3][27]。
台中市小黄公车是由台中市政府交通局推动的公车系统之一,于2017年4月1日启用,路线皆采固定时间发车且免费搭乘,乘车需于前一天预约,预约人数较多时则安排多辆计程车以提供载客服务,当中仅无台中市市区公车行驶、停靠之路段可随招随停,以扩大公共运输服务范围至年长者、行动不便、偏远地区、携带大型行李的民众[28]。行经清水区的小黄公车路线有黄13路(大缺至华南银行)[29]、黄14路(裕嘉里至清水车站)[30]、黄22路(下旧庄至大雅)[31]等3条,提供顶湳、海风、杨厝、菁埔、国姓、桥头、西宁、北宁、文昌、裕嘉、临江、海滨、武鹿、中社、秀水、南宁、清水、南社、东山等19个里[注 4]的居民搭乘[32]。
台中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iBike)是台中市政府推动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2013年6月开始规划建置[33],2014年7月18日开始营运,2017年5月16日使用次数突破一千万人次[34],清水区已于2017年1月11日正式引进YouBike1.0系统,并于2021年7月21日引进YouBike2.0系统[35],2023年6月28日全面停止营运YouBike1.0系统,改为仅营运YouBike2.0系统[36]。资料截至2024年12月31日,YouBike2.0系统已于清水区设有61个站点[37],并可甲地租车、乙地还车,提供民众租借使用[38]。
资料来源:台中市清水区公所[40]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