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第二共和国
1918-1939年間的波蘭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18-1939年間的波蘭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波兰第二共和国(波兰语:II Rzeczpospolita),或称战间期波兰,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波兰政权。其正式国名为波兰共和国(波兰语:Rzeczpospolita Polska),1918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重新建立。1939年,波兰遭到纳粹德国、苏联和斯洛伐克共和国的入侵,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开始。
波兰共和国 Rzeczpospolita Polska | |||||||||||||||||||||||||||||||
---|---|---|---|---|---|---|---|---|---|---|---|---|---|---|---|---|---|---|---|---|---|---|---|---|---|---|---|---|---|---|---|
1918年—1939年 | |||||||||||||||||||||||||||||||
国歌:Mazurek Dąbrowskiego 《波兰永不灭亡》 | |||||||||||||||||||||||||||||||
首都 | 华沙 | ||||||||||||||||||||||||||||||
常用语言 | 波兰语(官方)、 乌克兰语、白俄罗斯语、俄语、立陶宛语、德语、意地绪语 | ||||||||||||||||||||||||||||||
宗教 | 罗马天主教 犹太教 | ||||||||||||||||||||||||||||||
政府 | 共和国 | ||||||||||||||||||||||||||||||
总统 | |||||||||||||||||||||||||||||||
• 1918–1922 | 约瑟夫·毕苏斯基 | ||||||||||||||||||||||||||||||
• 1922 | 加布里埃尔·纳卢托维奇 | ||||||||||||||||||||||||||||||
• 1922–1926 | 斯坦尼斯瓦夫·沃伊切霍夫斯基 | ||||||||||||||||||||||||||||||
• 1926–1939 | 伊格纳齐·莫希奇茨基 | ||||||||||||||||||||||||||||||
总理 | |||||||||||||||||||||||||||||||
• 1918–1919(首) | 延杰伊·莫拉切夫斯基 | ||||||||||||||||||||||||||||||
• 1936–1939(末) | 费利齐安·斯克瓦德科夫斯基 | ||||||||||||||||||||||||||||||
立法机构 | 波兰议会 | ||||||||||||||||||||||||||||||
• 上议院 | 参议院 | ||||||||||||||||||||||||||||||
• 下议院 | 众议院 | ||||||||||||||||||||||||||||||
历史时期 | 战间期 | ||||||||||||||||||||||||||||||
•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 1918年11月11日 | ||||||||||||||||||||||||||||||
• 德国入侵 | 1939年9月1日 | ||||||||||||||||||||||||||||||
• 苏联入侵 | 1939年9月17日 | ||||||||||||||||||||||||||||||
• 华沙陷落 | 1939年9月28日 | ||||||||||||||||||||||||||||||
• 全境沦陷 | 1939年10月6日 | ||||||||||||||||||||||||||||||
面积 | |||||||||||||||||||||||||||||||
1921年 | 387,000平方公里 | ||||||||||||||||||||||||||||||
1931年 | 388,634平方公里 | ||||||||||||||||||||||||||||||
1938年 | 389,720平方公里 | ||||||||||||||||||||||||||||||
人口 | |||||||||||||||||||||||||||||||
• 1921年 | 27,177,000 | ||||||||||||||||||||||||||||||
• 1931年 | 32,107,000 | ||||||||||||||||||||||||||||||
• 1938年 | 34,849,000 | ||||||||||||||||||||||||||||||
货币 | 马克(1924年前) 兹罗提(1924年后) | ||||||||||||||||||||||||||||||
ISO 3166码 | PL | ||||||||||||||||||||||||||||||
| |||||||||||||||||||||||||||||||
今属于 | 波兰 乌克兰 白俄罗斯 立陶宛 拉脱维亚 |
1938年,波兰第二共和国是欧洲第六大国家。根据1921年的人口普查,居民人数为2,720万。到1939年,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这一数字已经增长到大约3,510万。几乎三分之一的人口为少数民族:13.9%为鲁塞尼亚人,10%为德系犹太人,3.1%为白俄罗斯人,2.3%为德意志人,3.4%为捷克人和立陶宛人。与此同时,相当数量的波兰人居住在该国边境之外。
在经历了几次地区冲突后,1922年国家边界最终确定。当时波兰的邻国是捷克斯洛伐克、德国、但泽、立陶宛、拉脱维亚、罗马尼亚和苏联。它可以通过格丁尼亚市两侧的一条短海岸线到达波罗的海,这条海岸线被称为波兰走廊。1939年3月至8月间,波兰还与当时的匈牙利接壤。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余波、与邻国的冲突以及德国纳粹主义的出现严重影响了第二共和国的政治状况。
第二共和国保持适度的经济发展。战间期波兰的文化中心——华沙、克拉科夫、波兹南、维尔纽斯和利沃夫——成为欧洲主要城市和国际知名大学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的所在地。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波兰的政治边界与现代波兰有明显的不同,西部领土更少,东部领土更多。
在奥地利帝国、普鲁士帝国和俄罗斯帝国割据了一个多世纪之后,波兰在1917-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重新成为一个主权国家。[1][2][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同盟国在1919年6月的凡尔赛条约中确认了波兰的重生。这是1919年巴黎和会最伟大的事件之一。[4]1918年至1921年,新组建的波兰军队发动了一系列边境战争,巩固了波兰的独立。[5]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波兰东一半的领土在1922年通过外交途径得到解决,并得到国际联盟的承认。[6][7]
波兰第二共和国取代了德国的傀儡政权波兰王国。尽管波兰第二共和国不断地受到来自邻国及国内分裂分子的压力,但是该国一直存在至1939年(持续约20年),该年8月,波兰第二共和国同时受到纳粹德国、苏联和斯洛伐克的入侵并被瓜分,这次入侵行动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端。同年10月6日,纳粹军队占领波兰,波兰第二共和国灭亡。
第二共和国的边境于1921年确立,1938年10月的面积约389,720平方公里(欧洲第六)。
1931年,第二共和国共有人民3136万,波兰人占68.9%;另外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口是少数族裔,有些地区的少数族裔甚至占了当地人口的多数[11],其中乌克兰人占13.9%,犹太人占8.7%,白俄罗斯人占3.1%,德意志人占2.3%,其馀为立陶宛人、俄罗斯人、捷克人等,估计到1939年9月1日之前有3500万人。国外方面,波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与乌克兰(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与乌克兰人民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立陶宛和苏联(波苏战争)都发生过战争;国内方面,发生过大波兰起义(1918年-1919年)和西里西亚起义(1919-1921)。
尽管波兰第二共和国的沿海城市十分的少,但是该国仍保持发展缓慢但稳定的经济。两次世界大战后,华沙、克拉科夫、波兹南、利沃夫和维尔纽斯都是拥有高度经济和教育水平的欧洲大城市。1939年时,波兰已是“欧洲大国”之一。[12]尽管如此,波兰第二共和国的经济水平与目前的波兰第三共和国相比要低得多(据估计[13],在1929年波兰的国民生产总值(GDP)为50-60亿美元,而在2007年,这个数字已经到达约422亿美元)。2007年波兰在国际贸易份值中占1.1%,而在1937年是0.8%。
波兰人口中有一大部分是农民,因此土地改革对非共产党的左派政党来说是重中之重,政府在1925年采取措施对土地大幅重分配(但给予大地主补偿),却引起右翼政党反对土改。1921年通过的民主宪制以法国第三共和为榜样,造就相似的软弱政府和两院制议会中尾大不掉、四分五裂的下院,各种政党竞相争夺影响力,主要有少数族裔联盟、保守的国家民主党、农民党与社会党,政府频繁地换届造成不稳定也使国家的政治方向模糊难辨。政府为遏制恶性通货膨胀采取紧缩措施,1925年发行不久的新货币遭遇巨大压力甚至导致政府垮台,未能得到巩固的民主从未成为民众普遍接受的政治制度,导致波兰数次濒临内战或军事暴动。[14]
此阶段的波兰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其东部有大量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等民族,首都华沙还有犹太人聚居区。里加和约后波兰获得了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波兰人不但无意解决乌克兰的土地问题,反而通过迁入人口、加强行政管制,使自己显得格外的“殖民主义”。与此同时,乌克兰人在合法政治中也被边缘化。尽管有三分之一的波兰公民是少数民族,“但是没有任何少数民族代表在波兰政府中担任过部长(连地区和地方长官都没有)。[15]造成双方冲突不断,二战后该地划归苏联,波兰裔居民整体迁往新获得的西部领土。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