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法美同盟(英语:Franco-American alliance、法语:Alliance franco-américaine),指的是代表法国的路易十六与北美十三州于1778年结成的同盟,法国在美国独立战争中扮演决定性的角色。
此条目的引用需要清理,使其符合格式。 (2017年2月8日) |
法国深深地被英国在七年战争中的强势表现所震惊,害怕英国就此拥有海上霸权。从1763年开始,法国和盟邦西班牙都开始重建海军,以期在未来的战争中联手打败英国,甚至是入侵之。由于英国在美洲的殖民地从1760年代开始,麻烦日益增多,甚至于1775年爆发了严重的反抗以致酿成美国独立战争,于是法国便期待美国能加入反英同盟。
1775年9月,大陆会议认为外国的协助是"毫无疑问可实现的",便开始寻求欧洲列强的支援与协助以对抗英国。法国领导阶层欲寻求“让英格兰蒙羞”,故开始秘密援助给反抗军。美国独立宣言被一些人主张为必要的,用于确保欧陆各国能一致对抗英国。[1]西拉斯·迪恩(一位在巴黎的大使),提出一个反英联盟,并认为法国应入侵汉诺威及葡萄牙(皆是英国的盟国)。[2]
在美国的同盟提倡者则是亲法的汤玛斯·杰佛逊。[3]根据1776年的模范条约,杰佛逊促使法国成为美国的经济以及军事伙伴,用以减缓英国的影响力。[4]
1776年,拉托切·特雷维尔开始将法国军火转运至美国。法国军火的支援(像是瓦莱尔加农炮系列,尤其是小型的瓦莱尔4磅炮)被大量的使用在美国独立战争的各个战场,。这些火炮从法国经由船运抵达美洲大陆,再由马车运输到各地。这些火炮在各个战斗中(像是萨拉托加战役[5]、约克镇围城战等等)均扮演了重要的角色。1777年5月2日,乔治·华盛顿写了一封有关补给和火炮的信给希斯将军:
“我喜欢你今早在朴茨茅斯及波士顿迟来的友好货物。那些内含火炮以及其他军事物资的法国战舰非常有价值。我的目的是希望那些不属东方州区直接需要的武器,可以转移到比朴茨茅斯更安全的地方,如春田市...我应该也写信给议会并要求他们立刻将火炮及其他军事资源从朴茨茅斯撤离。我也将派你护送晚点抵达马丁尼可(Martinico)的25箱武器去春田市。”
1777年6月13日,拉法叶侯爵抵达美国并加入华盛顿的大陆军,成为其中的少将。随后他参与了白兰地酒战役并在战斗中负伤,之后也参与罗德岛战役。基于美方的要求,拉法叶在战事进行中返回法国,以利获得更多支持。
在班杰明·富兰克林的协调下,同盟正式开始谈判,并在“法美友好条约”的基础上,于1778年2月6日签订了条约(美军于萨拉托加战役胜利后)。[7]这份条约让法国的陆军、海军及财政部可以公开地支援美国,并认为美国有义务保证“从现在开始到以后,对抗其他所有的列强(中略)以维护现今法国王室在美洲的领土”,以交换法国不再美洲继续扩张领土。[7][8]
美军和法军的联军几乎确保了对英战争的胜利。[9]法国借由罗尚博、拉法叶、格拉斯及苏弗朗等人对英军的阻挠,成功地援助了美国独立战争中的美军,并持续承认美国的独立。
在欧洲海域发生的海战始于1778年7月的乌仙特战役,之后还以1779年的海军尝试入侵英国。
1778年夏天,法国海军上将艾斯坦因带著一个拥有12艘战列舰和14艘巡防舰抵达,同时还包含了陆军的增援部队。在拒绝攻击位于纽约外围的李察·何威麾下差劲的英军之后,法国舰队航行至罗德岛州以便参加攻击新港的行动。
1779年7月6日,艾斯坦因成功地在格瑞那达海战中击败拜伦海军上将,但却在1779年9月的萨凡纳围攻战中败阵,随后返回法国。行动持续到1780年4月的马亭奎海战(古逸前v.s.罗德尼男爵)。
1780年7月10日,罗尚博和六千名法军乘著舰队抵达新港,并以特别远征军的名义加入华盛顿的大陆军团。[10] 俄亥俄河谷方面,法美联军还加入了印度军,并在奥古斯丁·德·拉·巴尔梅的带领下参加了1780年的克基昂加战役。[11]
法国海军在战争中扮演了重要的牵制角色,让美军能够与英国海军抗衡。1781年的切萨皮克湾海战中,德·葛拉瑟带领的法军击败了英国舰队,让正在围攻约克镇的法美陆上联军获得最终的胜利,结束美国独立战争中最后一场大型战役。英军随后在约克镇向美军与法军投降。
法国仍在1782年的安地列斯群岛战争中持续地与英国交战。
法国为了进一步扩大对英战争,甚至还进攻了英国在印度的领地。1782年,路易十六与马拉塔帝国佩什瓦马德哈瓦罗二世秘密结成同盟。萨弗伦在1782年至1783年间的第二次英迈战争中,和海德尔·阿里并肩作战对抗英国在印度的统治。萨弗伦还在印度和锡兰的海岸各处攻击英国舰队。[12][13]
1782年2月到1783年6月间,萨弗伦不断与英国海军的爱德华·休斯上将发生冲突,并与迈索尔王国的统治者结成同盟。[13][14] 萨弗伦发动了以下的战役:萨德拉斯战役 (1782年2月17日)、普罗维迪恩海战(1782年4月12日)、那嘎怕塔姆战役(1782年7月6日),最终逼使英军一部投降并攻占了亭可马里的停泊处。一支为数三千人的法军联合西德·阿里攻占了古达罗尔。最后双方于9月3日在港附近爆发了亭可马里战役。这一系列的战役可视为,在美国独立战争中英法两国交手的最后一系列战役,并于1783年签订合约后停战。
最后,双方于1783年9月3日签订巴黎和约,以承认美国的独立与结束相互敌对状态告终。
1778年的同盟条约保障了法国在美洲的领土,但美国很快就在1793年背弃了盟约,当时法国正在加勒比海与英国交战。美国当时所能做的只能维持中立,但是他们的中立对法国来说相当的负面,不仅禁止他们在美国港口私自武装部队,还禁止他们将战利品安置于美国。这样不情愿的举动等同于结束了双方的同盟关系。[8]
自从英美于1794年签订了贸易条约后,法国便开始袭击美国的船舰,截至1796年为止,他们总共俘虏了316艘船只。[15] 不抱任何希望的皮耶·艾德大臣在1796年解释道:“杰佛逊 (...) 是个美国人,而以此身分来说他不可能真诚地成为我们的朋友。一个美国人生来就是所有欧洲人民的敌人”,到了1798年的XYZ事件更是严重伤害了法美关系。[16][17]
这些事件最终导致了法美准战争(1798年至1800年)的发生,两大列强在海生发生了真正的冲突,包括1799年2月9日在尼维斯外海冲突(美:星座号战舰,法:叛乱号战舰),以及1800年2月在瓜德罗普外海的冲突(美:星座号战舰,法:复仇号战舰)。[15] 随后双方签订了协议,美国以每年支付两千万元作为补偿,以换取法国放弃1778年条约的要求。[15]
英国仍然持续干扰美国的贸易与航运,自1807年的枢密院飭令要求英国的盟友及其他任何中立国(指的就是美国),必须对法国实施贸易禁运。美国因此抗议这项飭令违反国际法,[18] 而这项飭令最终也让两国间的敌意升高为1812年战争。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