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法诤,又称桑耶论诤拉萨僧诤顿渐之诤、吐蕃僧诤记,是发生于赤松德赞在位期间(大约西元792-794年)在拉萨桑耶寺举行的法义辩论,争论的焦点是大乘修行成佛是渐修、广行菩萨道,还是无修顿悟。此事对后来藏传佛教的发展有重大影响。[1]

桑耶寺远景

赤松德赞亲政之后,从天竺请来莲花生寂护等僧人,将佛教首次引入吐蕃。这些天竺僧人都是中观学派僧人,度化了第一批吐蕃人出家,并开始了有组织的佛经翻译。后来吐蕃攻陷沙州(今敦煌一带)之后,从沙州俘获了大量唐朝禅宗僧人,赤松德赞也将他们安排在拉萨翻译佛经。

莲花戒画相

相对于中观学派,禅宗接近如来藏思想简洁明了,讲求顿悟见性成佛,因而获得了大量的信众,赤松德赞的王妃没庐萨墀洁莫赞(法名绛求洁赞)也支持禅宗。[2]相对地,天竺中观学派的传播受到巨大冲击。最终双方互相攻击诋毁,达到水火不相容的局面。随天竺僧人寂护学佛法的人越来越少,于是天竺僧人奏请禁止禅宗的传播。而禅宗则奏请与天竺僧人辩论,落败者禁止在此地弘法。于是从792年开始,双方在桑耶寺举行长期的论议。两派辩论的主要焦点是修行方法。天竺僧人的主要辩士是莲花戒,主张渐悟;唐朝僧人主要辩士是堪布摩诃衍,主张顿悟。吐蕃的两位重要大臣桂·墀桑雅甫拉恩兰·达扎路恭,分别支持中观学派和禅宗。

《顿悟大乘正理决》中说:“至戌年正月十五日,大宣诏命曰:摩诃衍所开禅义,究畅经文,一无差错。从今已后,任道俗依法修习。”

根据追随天竺僧人出家的巴·赛囊之著作《巴协》:禅宗与中观派经历了长达三年的辩论之后,结果摩诃衍辞穷败北,退出拉萨。[3][4]后世藏传佛教史书大多采纳与《巴协》相同的观点,记载称:赤松德赞宣布禅宗落败。来自天竺的佛法被吐蕃定为正统而加以弘扬,摩诃衍率领禅僧向天竺僧人献上花环之后主动离开了拉萨,返回唐朝。但是,敦煌出土的汉文禅宗文献《顿悟大乘正理决》(794年)却记载,摩诃衍获得了胜利,禅宗被赤松德赞定为正统派系并得以弘扬。[5]虽然学术界对此次辩论结果的看法不完全一致,但是一致同意:西藏贵族此后推崇印度中观法,而非禅宗[6]

巴协》中称:赤松德赞断然摈弃禅宗,唐朝僧人在此次诤论之后被全部驱逐出境,禅宗经典被集中埋在桑耶寺之下作了伏藏。根据《五部遗教》中《大臣遗教》的记载,赤松德赞并没有对禅宗采取断然摈弃的方式,而是采取客观地进行评论,最终将中观派定为正统。[7]由于《五部遗教》提到了蒙古征服吐蕃的事,它应是13、14世纪的作品,伪托为莲花生的伏藏。[8][9]

禅宗对藏传佛教部分教派的教义有一定影响,例如宁玛派大圆满教法以及大手印,可能是受到禅宗中顿悟的影响。[10] 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是中观派,所著的《菩提道次第广论》止观部分将摩诃衍称为“支那堪布”,将其见解当成反面教材来评破。[11]西藏寺庙每年会上演跳欠英语Cham dance,大肚子的摩诃衍被村里的孩子嘲笑。[6]

注释

参考资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