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安德烈·冈德·法兰克(英语:Andre Gunder Frank;1929年2月24日—2005年4月25日),是美国德裔社会学家和经济史学家。1970年,法兰克主张相互依赖理论。1984年后,法兰克提出世界体系理论。
法兰克,出生在德国的犹太家庭。[1] 父母是和平主义作家莱昂哈德·法兰克(Leonhard Frank),和他的第二任妻子埃琳娜·马克恩·彭斯维尔(Elena Maqenne Penswehr)。纳粹上台时,法兰克全家逃离德国,前往瑞士。1941年,法兰克全家又移民美国。1950年,法兰克自斯沃斯莫尔学院取得经济学学士。 [2] 1957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法兰克的博士论文是针对苏联的农业,题为〈乌克兰农业的增长和生产力:1928-1955〉。讽刺的是,其论文导师是自由市场支持者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
1950年代至1960年代初期,法兰克在美国大学任教。 1962年,移居拉丁美洲。在此期间,法兰克在智利大学担任社会学和经济学教授,参与萨尔瓦多·阿连德的社会主义改革。1973年,阿连德政府遭政变推翻后,法兰克逃往欧洲。1981年到1994年退休为止,法兰克一直担任阿姆斯特丹大学发展经济学教授。
法兰克与傅恩蒂丝(Marta Fuentes)结婚,育有两子。夫妇共同撰写几篇关于社会运动的研究。1993年6月,其妻傅恩蒂丝于阿姆斯特丹去世。第二任妻子是社会学家Nancy Howell:与她结婚时,他们住在多伦多。2005年,法兰克在他第三任妻子艾莉森的照顾下死于癌症。
法兰克的研究领域涉及人类学、经济学、地理学、历史学、国际关系、政治学和社会学等。法兰克撰写了大量研究关于世界体系、发达国家,尤其是第三世界和拉丁美洲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历史和当代发展。法兰克虽使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但未接受马克思的历史阶段论。
1990年代,法兰克研究重心是世界历史。受自己在里加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SSE Riga)的演讲启发,他重新开始分析千禧年的全球政治经济。2006年,在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的支持下,里加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收到了法兰克的个人藏书,并以他的名义设立了“安德烈·冈德·法兰克纪念图书馆”。
法兰克最著名的作品,是1967年的《拉丁美洲资本主义与经济落后》(Capitalism and Underdevelopment in Latin America),是形成相互依赖理论的作品之一。
晚年,他重要作品有《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ReOrient: Global Economy in the Asian Age),及与 巴里·吉尔斯(Barry Gills)合著的《世界体系:五百年或五千年》(The World System: Five Hundred Years or Five Thousand)。法兰克的理论集中在这样一种地理决定论上:一国的经济实力取决于历史环境——尤其是地理因素——决定了它的全球实力。法兰克认为纯粹以出口为导向的发展解决方案实不利穷国。法兰克的另一项学术成就在世界体系理论。他认为世界体系的形成不迟于公元前4000年;他的论点相左于沃勒斯坦等认为起源于“漫长的 16 世纪”的想法。法兰克为,“数个”世界系统的想法没有多大意义,如果世界上有许多“世界系统”,那么那些“世界系统”根本不配被称为“世界系统”,应该只谈论一个单一的世界体系。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