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约国武装干涉俄国内战(俄语:Интервенция союзников в Россию)是指在1918年到1920年期间,英国法国加拿大美国日本中国和其他一些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协约国,对俄国内战进行的武装干涉。

Quick Facts 协约国武装干涉俄国内战, 日期 ...
协约国武装干涉俄国内战
俄国内战的一部分
日期1918年-1920年主要战役结束
1922年日本自西伯利亚完全撤军
地点
苏维埃俄国 俄罗斯全境
结果 苏俄战略性全面胜利,得以建立苏联
白俄抵抗势力完全灭亡
协约国势力战败,所有军队自西伯利亚全面撤离俄国领土
参战方

俄罗斯 白俄
协约国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苏俄
加盟共和国

指挥官与领导者
弗拉基米尔·列宁
列夫·托洛茨基
米哈伊尔·图哈切夫斯基
费奥多尔·拉斯科利尼科夫
约瑟夫·斯大林
德米特里·日洛巴
帕维尔·德边科
兵力
~ 155560;详见下 未知
伤亡与损失
未知
Close

在协约国武装干涉期间,外国军队的军事存在被布尔什维克有效地用于爱国宣传,影响了俄国人民,最终赢得了内战的胜利。

协约国干涉的动机

1917年3月发生了许多改变第一次世界大战进程的事件。随着俄罗斯帝国罗曼诺夫王朝皇帝尼古拉二世的退位和俄罗斯临时政府的成立,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对加入协约国一方参战的最后保留不再存在。因此美国参战,反对新成立的苏俄政府,而亚历山大·克伦斯基领导的俄国临时政府保证继续在东部战线与德意志帝国战斗。为了使俄国临时政府能够完成其继续同德意志帝国战争的保证,美利坚合众国开始向其提供经济和技术援助。

东部战线,俄国军队被证实不是德国和奥匈帝国军队的对手。1917年6月18日俄国人的攻势被德意志帝国军的反攻压倒性地击败。士气受挫的俄国军队,深受兵变和士兵逃跑的困扰,东部战线迅速崩溃。

1917年10月十月革命推翻了克伦斯基的临时政府,5个月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与德国签署了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正式在东方战线结束了战争。这使得德国人可以重新部署军力,调往西部战线,在那里耗尽了英国和法国军队,当时尚未得到美国远征军的支援。

日本在这次战争的介入有其复杂的因素:日本在这次战争派出的军队人数是各国中最多的,在吞并了大韩帝国内满洲及部分中国的领土后,日本有非常强烈兴趣去增强其在远东的影响力、甚或再扩展其版图。

协约国军队

以下数量的外国士兵进军俄罗斯: [来源请求]

  • 28,000 日本(后来增兵至70,000)
  • 50,000 捷克斯洛伐克
  • 24,000 希腊
  • 40,000 英国
  • 13,000 美国
  • 12,000 法国
  • 12,000 波兰
  • 4,000 加拿大
  • 4,000 塞尔维亚
  • 4,000 罗马尼亚
  • 2,500 意大利
  • 2,000 中华民国
  • 150 澳大利亚

各地战事

北俄罗斯

Thumb
阿尔汉格尔斯克缴获的Mark V坦克英语Mark V tank

协约国军队支持白俄军,并参与俄罗斯内战。该行动最终被击败,而联军在对付布尔什维克的一系列防御行动(例如布尔什叶·奥泽基战役)后,撤出了俄罗斯北部。这场行动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后几个月的1918年6月持续到1919年10月。

1918年11月底,英军少将威廉·埃蒙德·艾恩赛德任协约国北俄干涉军总司令,所属军队包括:

波罗的海地区与西北俄罗斯

尽管爱沙尼亚军队已经控制了该国,但对立的第七军和爱沙尼亚红军仍然活跃。爱沙尼亚高级指挥部决定将其防线越过边界推入俄罗斯,以支持俄罗斯白军北部军团。他们在纳尔瓦发动攻势,令人惊奇地击败了苏维埃,并摧毁第6师。[2]英国皇家海军、爱沙尼亚海军和陆战队在芬兰湾沿岸为这次袭击提供了支援。随著前线的接近,克拉斯纳亚·戈尔卡堡垒的驻军叛变。但是第七红军获得增援并发动反攻,将白俄军推回前线,直到前线在卢加河和萨巴河的爱沙尼亚第一师的支援下得以稳定。[3]

爱沙尼亚对普斯科夫的攻势于1919年5月13日全面展开。其佩特塞里战斗群摧毁了爱沙尼亚红军,于5月25日占领了该镇,并清理了爱沙尼亚和韦利卡亚河之间的领土。[4]几天后,北方军进入普斯科夫。1919年6月19日,爱沙尼亚总司令约翰·拉伊多内撤消了白俄军的指挥,并将其改名为西北军。此后不久,尼古拉·尤登尼奇将军接管了部队。[32]

西北军计划于1919年7月10日发动下一次进攻,但期望盟军支援的武器和物资并未到达。爱沙尼亚人也不希望继续进行毫无结果的战争,因为自1919年4月最初的和平出现以来,俄国布尔什维克政府已经保证承认独立的爱沙尼亚国家。因此,当英国高夫将军于8月8日要求爱沙尼亚人向尤登尼奇提供军事援助时,爱沙尼亚人反过来要求尤登尼奇和同盟国先承认他们的国家。高夫的副手弗兰克·马什准将要求尤登尼奇立即颁布一项法令,以建立由彼得格勒、普斯科夫和诺夫哥罗德组成的西北俄罗斯地区政府[5],以正式保证在法律上承认爱沙尼亚。8月16日,《泰晤士报》公开了这一交易,激怒了外交部和战争内阁,并导致减少对尤登尼奇的进一步军事援助。[6]

但是,西北军于10月9日启动了“白剑行动”,这是攻占彼得格勒的最后一项重大努力,由英国和法国提供武器,并得到爱沙尼亚陆军、爱沙尼亚海军和英国皇家海军的作战支援。[7]爱沙尼亚和英军对克拉斯纳亚·戈尔卡发动了联合海陆进攻,而爱沙尼亚第二师试图将第十红师推过韦利卡亚河,第三师向佩塔洛沃奥斯特罗夫发起攻击。西北军接近离彼得格勒16公里(10英里)处,但红军将其击退回到纳尔瓦河。[4]爱沙尼亚高级指挥部对白俄人不信任,解除其武装并拘捕退回国界的西北军残部。[8]

南俄罗斯与乌克兰

在停战后一个月的1918年12月18日,法国人占领了敖德萨塞瓦斯托波尔。这开始了对俄罗斯南部(后来的乌克兰)的干预,该干预旨在援助和供应邓尼金将军的白军(志愿军),在那里与布尔什维克作战。该行动主要包括法国和希腊军队。到1919年4月,在尼吉福·格里戈列耶夫英语Nikifor Grigoriev的军队发动进攻之后,他们撤出了战场,[9]而白军对莫斯科的进军也失败了。弗兰格尔将军在克里米亚改组了军队。但是,随著局势的恶化,他和他的士兵们于1920年11月14日搭乘盟军船只逃离了俄罗斯。

比萨拉比亚

在Rumcherod的布尔什维克部队袭击了比萨拉比亚地区之后,罗马尼亚扬·约内尔·布勒蒂亚努政府决定介入,并于1918年1月26日(旧历1月13日),由欧内斯特·布罗蒂亚努英语Ernest Broșteanu将军率领的第11步兵师进入基希讷乌。布尔什维克部队撤退到提基纳,战斗结束后撤退至德涅斯特河以外。[10]提基纳战役是1918年比萨拉比亚战役的两次重要交战之一。它持续了五天,从1月20日至25日,并以罗马尼亚人的胜利而告终,尽管罗马尼亚人伤亡惨重(141人死亡)。罗马尼亚军队缴获了800支枪。[11]

Thumb
Russud级船只

1月27日至2月3日期间,第二场重要战役在维尔科沃进行。布尔什维克军舰(包括三艘顿涅茨克级炮舰)的行动成功地将罗马尼亚人推迟了几天,但罗马尼亚炮兵摧毁了岸上的布尔什维克炮兵观察所后,由于无法再调整和校正目标,舰只不得不在2月3日撤退。当天晚些时候,罗马尼亚军队占领了维尔科沃。罗马尼亚人缴获了Russud级登陆艇K-2,以及另外八艘装有八门152毫米Obuchov炮的驳船。[12][13][14]

西伯利亚

Thumb
时一幅日本宣传海报显示日本军队进驻海兰泡

1918年8月协约国开始对其联合干预。[15]日本为了因应协约国的要求,出兵经由海参崴进入西伯利亚[16],并沿著中俄边界部署了70,000多名士兵。之后最先加入日本出兵的是英军[17],后来又有美国、加拿大、法国和意大利军队加入。到达海参崴的捷克斯洛伐克军团[18]的士兵向协约国联军表示欢迎。美国部署了来自美属菲律宾的第27步兵团和第31步兵团,并部署了来自弗里蒙特营区的第12、13和62步兵团。[19]

自1918年起,中国向西伯利亚和北俄罗斯派出了2,300人的部队,此前该地区的华人社区要求保护自己免受战争的混乱和暴力侵害。这些士兵中的许多人后来叛逃到红军,在共产党的一边战斗。[20]中国军队与布尔什维克和哥萨克人作战。[21]

原本预期日本只派出约7,000名士兵参加这次行动,但在他们参与西伯利亚的行动结束时已部署了70,000人。以如此庞大的部队进行救援行动,使联军对日本的意图怀有戒心。9月5日,日本人与捷克军团的先锋队连系起来。几天后,英国、意大利和法国的特遣队也加入了捷克人的行列,以试图在乌拉山脉之外重建东方战线。结果是欧洲的协约国联军向西跋涉。在此期间,加拿大人大部分时间都留在海参崴。日本人出于自己的目标,拒绝前往贝加尔湖以西。美国人对日本的意图感到怀疑,他们也留在后方以留意它们。到了11月,日本人占领了赤塔以东的滨海边疆州和西伯利亚的所有港口和主要城镇。[22]

从1918年夏天开始,协约国就向白俄人提供支援。[22]两个反布尔什维克派之间存在紧张关系,亚历山大·高尔察克海军上将领导的白俄政府军格里高里·谢苗诺夫伊万·卡尔梅科夫英语Ivan Kalmykov领导的哥萨克人之间的关系也受到阻碍。

除了一直待到1922年的日本人外,所有联军到1920年都已撤离。

高加索

1917年,一支少于1,000名的澳大利亚、英国和加拿大联军(从美索不达米亚和西部战线撤出),伴随著装甲车从哈马丹卡扎尔波斯地区部署了约350公里(220英里)。它以其指挥官莱昂内尔·邓斯特维尔英语Lionel Dunsterville将军命名。其任务是收集信息,训练和指挥当地部队,并防止德国势力的扩散。[23]

后来,邓斯特维尔被告知要保护巴库油田。最初,这支部队在安扎利被3,000名俄罗斯布尔什维克部队牵制,但随后乘船前往里海的巴库港。这是精税的奥斯曼帝国军队的主要攻击目标,邓斯特维尔部队在1918年9月遭受了短暂的残酷围困,之后被迫撤离。

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击败之后,奥斯曼帝国不得不在1918年11月中旬从阿塞拜疆边界撤出其部队。在威廉·汤姆森英语William Montgomerie Thomson将军的率领下,由5,000名士兵组成的英国部队于11月17日抵达巴库,在阿塞拜疆民主共和国首都实施戒严令,直到“人民的力量强大到足以使部队摆脱维持公共秩序的责任”为止。

外里海

协约国军事行动始于1918年8月11日,当时马利逊英语Wilfrid Malleson将军干预以支持阿什哈巴特执行委员会,后者于1918年7月从跨里海铁路的西端驱逐了塔什干苏维埃布尔什维克。马里逊已被授权以帝国和不列顚军队进行干预,称为马利逊行动英语Malleson mission。他将第19旁遮普步枪兵团英语19th Punjabis机枪部分派到跨里海铁路的拜拉姆阿里。在莫夫战斗后,他们与兵团的其馀人员会合。他们于8月28日与9月18日在卡卡英语Kaka, Turkmenistan采取了进一步的行动。9月25日,他们获得第28轻骑兵英语7th Light Cavalry部队的两个中队的补强。他们随后与跨里海部队在Arman Sagad(10月9日至11日)和Dushak(10月14日)作战。

到了11月1日,他们重新占领了莫夫,在英国政府的指示下停止前进,并在拜拉姆·阿里建立防御阵地。跨里海部队继续攻击北部的布尔什维克。在跨里海部队于Uch Aji被击溃之后,其司令官Knollys上校派出第28轻骑兵部队前往安嫩科沃英语Annenkovo支援。1919年1月,派出了第19届旁遮普步枪兵团的一个连,以加强在安嫩科沃的阵地,并于1月16日发生了第二次战斗。英国政府于1月21日决定撤离该部队,最后一批部队于4月5日离开前往波斯[24]

参见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